凡超
- 作品数:6 被引量:84H指数:6
- 供职机构:重庆医科大学药学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抗感染药致药源性肝损伤572例分析被引量:12
- 2015年
- 目的:了解抗感染药相关的药源性肝损伤(DILI)发生的情况及特点,为防治抗感染药相关的DILI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调取2009-2013年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抗感染药致DILI报告572例,对涉及患者的年龄、性别、主要诊断等基本信息,引发DILI的药物类别与品种、剂型、给药途径、发生时间、实验室指标、DILI分型及临床表现,保肝药物的应用以及转归等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572例DILI中,男性患者412例(72.03%),女性患者160例(27.97%),平均年龄(44.54±23.75)岁;涉及抗感染药六大类57个品种,引发ADR频次较高的药物为利福平、异烟肼、莫西沙星、氟康唑、阿奇霉素、头孢呋辛、头孢哌酮/舒巴坦、左氧氟沙星、头孢西丁和伏立康唑等;静脉滴注是引发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74.48%。ADR的发生时间相对集中,多在用药后2周以内(86.19%)。对可进行肝损伤分型的360例ADR评价,以肝细胞损伤型为主,占93.33%。大部分病例在停药和对症治疗后治愈和好转(82.17%)。结论:头孢菌素类、氟喹诺酮类、抗结核药以及抗真菌药物可能是引发抗感染药致DILI的主要药物,临床分型以肝细胞损伤型最为常见,患者大多预后良好。临床医务人员应该提高对抗感染药致DILI的认识,并加强防范。
- 朱曼郭代红史录文韩晟任昭蔡乐凡超陈超马亮徐元杰
- 关键词:药源性肝损伤抗感染药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事件
- 410例临床药师会诊分析及工作模式探讨被引量:13
- 2014年
- 目的:了解临床药师参与临床会诊形式及效果,探讨临床药师会诊流程及工作模式。方法:基于工作实际,通过团队交流讨论建立并运用临床药师会诊流程图及会诊登记表,同时回顾性调查分析2009年3月-2014年2月我院临床药师参与会诊的410例病例。结果:我院临床药师严格执行会诊流程实施临床会诊,效果显著,会诊例数由2009年度的59例上升至2013年度的122例;会诊科室涉及内、外科共21个科室和病区;会诊需求以抗感染药物方案调整为主;会诊意见整体接纳率为95.12%。结论:临床药师已经成为临床治疗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通过临床药师会诊流程图和会诊登记表可规范会诊工作,提高会诊意见采纳率和会诊质量。
- 朱曼孙艳郭代红裴斐王东晓王伟兰汤智慧凡超任昭
- 关键词:临床药师会诊
- 军队医院1175例抗感染药物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被引量:19
- 2015年
- 目的:了解抗感染药物严重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的发生规律及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2013年军队ADR监测管理系统中抗感染药物严重ADR/ADE 1175例,对患者性别、年龄、药品种类、给药途径、剂型、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关联性评价及转归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1175例患者中,男女比例为1.58:1,平均年龄(49.62±24.57)岁,给药途径以静脉滴注为主,药物类别中喹诺酮类195例(16.60%)、头孢菌素类184例(15.66%)、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复方制剂159例(13.53%)位居前3位。涉及124个单品种,位居前3位的分别为左氧氟沙星73例(6.21%),莫西沙星64例(5.45%),利奈唑胺59例(5.02%)。1175例ADR/ADE中最多见为全身性损害286例次(19.13%),其次为肝胆系统损害203例次(13.58%),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86例次(12.44%)位居第3位;严重ADR表现中位居前3位的分别是肝功能异常162例次(10.84%)、过敏性休克137例次(9.16%)和血小板减少97例次(6.49%)。结论:抗感染药物所致的严重ADR/ADE涉及多个药物类别、品种,累及多个系统/器官,应用时除关注抗感染疗效外,还应监测患者肝肾、血液系统相关指标,以及时处置用药安全问题。
- 朱曼凡超郭代红赵粟裕马亮陈超徐元杰赵鹏芝赵靓
- 关键词:抗感染药物严重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事件
- 军队医院22605例抗感染药物药品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被引量:30
- 2015年
- 目的:通过分析军队医院抗感染药物药品不良反应/事件(ADR/ADE)报告,了解其ADR/ADE发生特点及规律。方法:回顾性收集2009–2013年军队ADR监测管理系统中22 605例抗感染药物ADR/ADE,对患者年龄、性别、药品种类、给药途径、药品剂型、累及系统/器官及临床表现、报告类型、关联性评价及转归等进行描述性分析。结果:22 605例ADR/ADE中,男女比例1.06∶1,平均年龄(43.67±22.56)岁,给药途径和药品剂型以静脉滴注和注射剂型为主。涉及22个药物类别,180个品种,药物类别中喹诺酮类6887例(30.47%)、头孢菌素类4044例(17.89%)、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及其复方制剂2832例(12.53%)位居前3位。单品种中左氧氟沙星2910例次(12.87%)位于首位,其次为阿奇霉素1800例次(7.96%)、加替沙星1576例次(6.97%)。22 605例ADR/ADE累及多个系统/器官,35 495频次,最常见的为皮肤及其附件损害14 492例次(40.83%),其次为胃肠系统损害7128例次(20.08%)和全身性损害3707例次(10.44%)。结论:抗感染药物所致的ADR/ADE涉及不同年龄段患者,药物类别和品种分布广,累及多个系统/器官,使用中应加强风险防范,及时识别并处理ADR/ADE。
- 朱曼郭代红凡超赵粟裕陈超马亮徐元杰赵鹏芝赵靓
- 关键词:抗感染药物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事件
- 基于数据挖掘技术对抗感染药相关肝损伤信号的分析研究被引量:8
- 2016年
- 目的:通过数据挖掘方法分析和检测抗感染药相关肝损伤风险信号,为防治抗感染药相关肝损伤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09~2013年解放军药品不良反应(ADR)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抗感染药相关肝损伤报告,对患者的年龄、性别、引发ADR的药物类别与品种进行分析,并通过比例报告比法、报告比值比法、英国药品和保健产品管理局的综合标准法和贝叶斯可信区间递进神经网络法4种数据挖掘方法检测抗感染药相关肝损伤风险信号。结果:67 145例ADR报告中,共涉及1 699例肝损伤报告,其中抗感染药相关肝损伤为572例。引发ADR频次最高的前3类抗感染药分别为抗结核药、头孢菌素类药和抗真菌药。通过4种数据挖掘方法检测,抗结核药和抗真菌药等15种药物生成肝损伤的阳性信号。结论:抗结核药和抗真菌药可能是引发抗感染药相关肝损伤的主要药物。临床医务人员应提高对抗感染药相关肝损伤的认识,并加强防范。
- 蔡乐朱曼郭代红徐元杰马亮凡超
- 关键词:抗感染药药源性肝损伤药物警戒药品不良反应
- 209例抗感染药物药源性肾损伤不良反应/事件报告分析被引量:8
- 2015年
- 目的:了解抗感染药物相关药源性肾损伤的发生情况及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调取2009~2013年解放军不良反应监测中心数据库中抗感染药物相关的药源性肾损伤报告209例,对涉及的患者年龄、性别、药源性肾损伤的药物类别、品种、给药途径、发生时间、实验室指标、临床表现及转归等情况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结果:209例药源性肾损伤中,男149例(71.29%),女60例(28.71%),平均年龄(53.48±23.62)岁。涉及抗感染药品5大类54个品种,引起ADR频次前3位的药物分别为克林霉素、万古霉素、左氧氟沙星。静脉滴注是引起ADR的主要给药途径,占87.08%。ADR的发生时间相对集中,多在用药后1周以内(84.21%)。对可进行肾损伤分期的108例ADR评价,2、3期患者共56例,占51.85%。大部分病例预后良好,其中治愈和好转共185例(88.52%)。结论:抗感染药物相关肾损伤涉及的药物种类和品种较多,且多发生在1周以内,临床应提高对抗感染药物相关肾损伤的认识,并重点关注引发药源性肾损伤频次较高的抗感染药物。
- 朱曼蔡乐郭代红任昭凡超陈超马亮徐元杰赵鹏芝赵靓
- 关键词:抗感染药物药品不良反应药品不良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