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文锦 作品数:6 被引量:48 H指数:4 供职机构: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甲状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构建 被引量:3 2022年 目的分析甲状腺癌术后癌因性疲乏(Cancer related fatigue,CRF)的危险因素,建立并验证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效能。方法选取2021年2~8月我院治疗的甲状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CRF的独立危险因素,绘制列线图预测模型。结果甲状腺癌术后3个月CRF的发生率为64.0%(181/283),单因素分析表明贫血、睡眠障碍、抑郁状态、术后放射性碘治疗以及促甲状腺激素(TSH)抑制水平与CRF有关(P<0.05)。多因素分析表明,贫血、睡眠障碍、抑郁状态、术后放射性碘治疗以及TSH抑制水平是CRF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建立的列线图C指数为0.786,曲线下面积为0.761(95%CI:0.705~0.818),校准曲线显示预测值与实测值基本一致。结论本研究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具有良好的精确度和区分度,为医护人员早期识别CRF高危患者并采取积极主动的措施提供依据。 叶珍珠 李文锦关键词:甲状腺癌 癌因性疲乏 列线图 睡眠障碍 抑郁状态 头高脚低体位减轻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临床分析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探讨头高脚低手术体位对预防甲状腺术后恶心呕吐(postoperation nausea and vomiting,PONV)发生的临床意义。方法于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血管甲状腺外科将11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患者据是否采取头高脚低手术体位,采用随机化方法(病案号尾数单数为实验组,双数为对照组)将病例分为实验组及对照组,分析甲状腺PONV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方法分析甲状腺PONV与患者手术体位、性别、年龄、体重指数、高血压、手术时间、ASA分级、全麻史、晕动史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10例PTC中,实验组PONV发生率为16.28%(7/43),低于对照组的发生率37.31%(25/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统计分析表明甲状腺PONV与患者的性别、手术体位、手术时间、晕动史有关(P〈0.05);而只有手术体位与晕动史是PONV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头高脚低手术体位有助于预防甲状腺PONV的发生,利于患者快速恢复。 颜守义 赵文新 王波 张立永 李文锦 黎世雄关键词:术后恶心呕吐 LOGISTIC分析 完全腔镜甲状腺手术中喉返神经的保护策略 被引量:10 2014年 甲状腺癌是常见的内分泌系统恶性肿瘤。据美国癌症中心(ACS)统计,2010年以来甲状腺癌发病率快速增长,目前发病率为女性恶性肿瘤的第5位[1],其中15-24岁的年轻患者占7.5%-10%[2]。发病率的增加必然要求甲状腺外科医师更加规范地进行甲状腺手术,同时年青化的特性又要求甲状腺外科朝着微创与美容的方向发展。因此腔镜在甲状腺外科的应用受到外科医师与患者的欢迎。本文现结合我们开展腔镜甲状腺手术的经验, 赵文新 王波 颜守义 张立永 李文锦 黎世雄关键词:腔镜甲状腺手术 喉返神经 手术中 女性恶性肿瘤 甲状腺外科 癌发病率 针式辅助技术在全腔镜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17 2016年 目的探讨针式辅助技术在全腔镜胸乳入路甲状腺癌手术中的应用,评价针式辅助技术对全腔镜甲状腺癌手术的影响。方法前瞻性选择2014年1月至12月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甲状腺外科接受腔镜单侧甲状腺手术的14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随机分为常规腔镜组(64例)及针式辅助组(81例)。人组患者男性11例,女性134例;年龄12~54岁,平均年龄36岁。两组均接受单侧甲状腺腺叶切除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针式辅助组采用MiniLap辅助进行手术。采用两独立样本的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两组的术中情况、术后效果和并发症。结果常规腔镜组和针式辅助组的腺叶切除时间分别为(42±7)min和(31±7)min(t=9.082,P=0.000),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时间分别为(33±6)min和(26±3)min(t=9.050,P=0.000),术后一过性喉返神经麻痹例数分别为4例和0例(χ2=5.206,P=0.036)。在其他并发症及术后美容效果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全腔镜胸乳入路甲状腺癌手术及针式辅助的全腔镜甲状腺癌手术均为安全可靠的手术方式,具有较高的美容效果。针式辅助器械的应用可以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一过性喉返神经麻痹的发生。 王波 赵文新 颜守义 张立永 李文锦关键词:甲状腺肿瘤 内窥镜检查 甲状腺乳头状癌血清代谢组学研究 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 分析甲状腺乳头状癌组(T组)及健康对照组(H组)血清代谢组学差异.方法 收集血清样本,采集图谱.利用Topspin、AMIX及SIMCA-P+软件进行图谱分析、数据积分并进行主成分分析及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分析两组血清的内源性代谢差异.结果 以T组和H组数据建立判别模型,经交叉验证和排列实验验证,模型成立(P<0.05);T组中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乳酸、丙氨酸、谷氨酸、赖氨酸、甘氨酸含量升高;脂类、胆碱、酪氨酸含量下降.结论 T组与H组之间存在明显的代谢差异.T组代谢异常不仅涉及糖代谢,而且涉及脂类、氨基酸及核酸代谢. 赵文新 张立永 王波 颜守义 李文锦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 代谢组学 血清 核磁共振氢谱 右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喉返神经后方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13 2016年 目的探讨PTC右侧RLN后方vIb2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甲状腺外科2013年2月至2014年3月111例PTC的临床资料,分析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情况.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方法分析PTCVIb区RLN后方VIb2区淋巴结转移与患者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包膜浸润等因素的相关性。结果111例PTC中71例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63.96%;VIb区RLN后方VIb2区淋巴结总清扫数(2.720±2.037),转移率为27.03%(30/111),均低于VIb1区(P〈0.05)。单因素分析表明VIb2区淋巴结转移与患者的年龄、侧颈部淋巴结清扫及VIbl区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VIb1区淋巴结转移是VIb区RLN后方VIb2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右侧WC患者VIb区RLN后方VIb2区淋巴结转移率高.清扫有利手术的规范性及彻底性,能比较准确地反映淋巴结的转移情况.从而对肿瘤进行准确的分期,以指导术后治疗。 赵文新 颜守义 王波 张立永 李文锦 黎世雄关键词:甲状腺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喉返神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