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飞
- 作品数:39 被引量:132H指数:7
- 供职机构: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去骨瓣减压术后早期高压氧治疗重型颅脑损伤临床观察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探讨早期高压氧对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患者血清TNF?α、IL-6及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2012-06—2015-06收治的75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所有患者给予开颅去骨瓣减压术,随机分为观察组(n=38)与对照组(n=37),术后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给予早期高压氧治疗。术前及术后第1、3、7天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TNF?α、IL-6含量;术前及术后3个月采用Fugl-Meyer评分评定肢体运动功能。结果术前2组血清TNF?α、IL-6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血清TNF?α、IL-6含量逐渐升高,第3天时达最高峰,后逐渐降低;观察组术后第1、3、7天血清TNF?α、IL-6含量均明显低于同期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2组Fugl-Meyer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个月观察组Fugl-Meye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高压氧疗法可有效降低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颅内压,减轻炎症反应,改善脑组织的微循环和有氧代谢,提高肢体运动功能。
- 饶克成李明高飞蔡春雨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高压氧疗法IL-6FUGL-MEYER评分
- 一种颅脑引流管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颅脑引流管,包括引流管本体,所述引流管本体由主管、支管组成,所述主管内套装有导管,所述导管的顶端设有锥型刀头,所述导管的尾端设有锥型套口,所述锥型套口边缘处设有堵盖,所述主管后部管壁设有支管,所述支管...
- 李旭吴环立高飞饶克成丁吉涛
- 文献传递
- 脑电图联合脑CT灌注成像评定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价值被引量:7
- 2021年
- 目的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患者预后评定中脑电图(EEG)联合脑CT灌注成像(CTP)的作用。方法纳入2019-06—2021-01南阳市第二人民医院aSAH住院患者60例,脑电图联合脑CT灌注成像检查组(联合检查组)30例,单独脑CT灌注成像检查组(单独检查组)30例,分析联合检查组患者的动态EEG Young分级,分析2组患者的脑血管痉挛、痫样发作检出情况及发生与未发生脑血管痉挛患者的CTP参数、mRS评分。结果联合检查组动态EEG Young分级Ⅰ级2例(6.7%),Ⅱ级4例(13.3%),Ⅲ级14例(46.7%),Ⅳ级8例(26.7%),Ⅴ级2例(6.7%)。60例患者中脑血管痉挛、痫样发作检出率分别为46.7%(28/60)、40.0%(24/60),其中联合检查组患者的脑血管痉挛、痫样发作检出率分别为73.3%(22/30)、60.0%(18/30),均显著高于单独检查组的20.0%(6/30)、20.0%(6/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脑血管痉挛患者的CBF、CBV均显著低于未发生脑血管痉挛者(P<0.05),TTP、MTT均显著高于未发生脑血管痉挛患者(P<0.05)。2组发生脑血管痉挛患者的mRS评分[(3.6±1.1)分]显著高于未发生脑血管痉挛者[(1.1±0.3)分](P<0.05)。结论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评定中脑电图联合脑CT灌注成像的价值较单独脑CT灌注成像检查高。
- 王淇民杨璇高飞
- 关键词: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预后脑电图脑CT灌注成像脑血管痉挛痫样发作
- 改良颞下颧弓下缘入路与传统额颞断颧弓颞下入路治疗海绵窦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对比
- 2021年
- 目的探讨改良颞下颧弓下缘入路与传统额颞断颧弓颞下入路治疗海绵窦肿瘤的疗效及安全性,为海绵窦肿瘤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选取海绵窦肿瘤患者112例,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观察组58例采用改良颞下入路治疗,对照组54例采用传统额颞断颧弓颞下入路,观察2组肿瘤处理方式、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神经功能、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所有患者术后随访8个月,采用来院随访方式,观察2组患者复发、再手术及死亡情况,于末次随访评定治疗效果。结果2组患者肿瘤处理方式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手术时间及术中出血量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组患者均有新增颅神经麻痹、原有神经功能缺损加重患者,2组各神经新增及缺损加重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新增颅神经麻痹、原有神经功能缺损加重总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506,P=0.034)。2组术后均有脑脊液鼻漏、尿崩、水电解质紊乱、颅内感染及面部感觉异常发生,各型并发症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并发症总发生率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4.945,P=0.026)。治疗及随访结果末次随访,2组痊愈患者对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复发、再手术及死亡发生率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颞下颧弓下缘入路治疗海绵窦肿瘤具有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等优点,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 李琳高飞饶克成
- 关键词:海绵窦肿瘤
- 不同入路手术对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 2016年
- 目的研究不同入路手术对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患者颅内压及预后的影响。方法评价观察组和对照组的GOS预后情况与脑部不良事件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死亡率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术后恢复质量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硬膜下积液与重度脑水肿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扩大翼点入路术在治疗额颞对冲性颅脑损伤方面疗效显著。
- 高飞
- 脑脓肿20例手术治疗临床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目的探讨脑脓肿的手术治疗最佳方案。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7月至2008年7月收治的20例脑脓肿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脓肿腔穿刺引流15例(其中3例二次手术切除脓肿),开颅手术切除脓肿5例。结果 15例脓肿腔穿刺引流的患者中,12例经术后抗生素冲洗,脓肿腔消失;3例经冲洗后脓腔未闭而改行手术切除脓肿。5例开颅手术患者均完整切除脓肿。术后随访6个月~2年(平均15个月),均未见脓肿复发。结论对于脑脓肿的治疗,应根据病情选择手术方案,脓肿腔穿刺引流手术可作为脑脓肿的首选治疗方法。
- 高飞乔卿均廖磊
- 关键词:脑脓肿穿刺引流手术切除
- 气管切开术后医院下呼吸道感染的诊治体会
- 2005年
- 高飞雷鸽魏万昆
- 关键词:诊治体会气管切开术后下呼吸道感染开颅肺部感染
- 视神经损伤在颅脑外伤中临床特点分析(附15例)
- 2010年
- 目的,分析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的原因、损伤机制及临床表现特点,提出应对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颅脑外伤合并视神经损伤15例临床资料。结果,15例颅脑外伤病例中额部骨折8例,颞部骨折2例,颅底骨折5例;合并眶壁骨折IO例。硬膜外血肿3例,硬膜下血肿1例,弥漫性颅脑损伤1例,脑挫裂伤3例。15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视力障碍及视野缺损。结论,颅脑外伤处理中,尤其存在额部、颞部及前颅底骨折时,一定要警惕视神经损伤的可能。早期诊断,选择合适方法,掌握治疗视神经损伤的最佳时机直接决定手术疗效。
- 高飞
- 关键词:颅脑损伤视神经损伤疗效
- 神经内镜下经单侧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垂体腺瘤疗效分析被引量:6
- 2022年
- 目的探讨神经内镜下经单侧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治疗垂体腺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将73例垂体腺瘤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37例与对照组36例。对照组行显微镜下经单侧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研究组行神经内镜下经单侧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比较两组肿瘤切除效果、手术时间、术中失血量、住院时间、术前及术后3d血清去甲肾上腺激素、皮质醇水平,术后6个月比较两组复发率。结果研究组肿瘤切除效果显著好于对照组(P<0.05),手术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短于对照组(P<0.01),术中失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P<0.01)。术后3d两组血清去甲肾上腺激素、皮质醇水平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1),研究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术后6个月研究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神经内镜下经单侧鼻蝶窦入路垂体腺瘤切除术对垂体腺瘤患者肿瘤切除效果显著,能减少术中失血量,缩短手术时间、住院时间,减轻应激反应,降低复发率。
- 王明国乔卿均饶克成廖磊高飞
- 关键词:垂体腺瘤神经内镜显微镜垂体腺瘤切除术
- 颅脑手术后颅内感染的治疗分析被引量:5
- 2014年
- 对我院2010-06-2013-06颅脑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的临床治疗情况进行分析总结,现报告如下。1资料与方法1.1-般资料我院2010-06-2013--06共收治颅脑手术患者1200例,其中术后并发颅内感染患者74例,男45例,女29例;年龄5~76岁。其中颅脑损伤46例(开放性颅脑损伤34例,其中伴有脑脊液漏26例,多发面颅骨骨折21例;
- 饶克成高飞李琳
- 关键词:颅脑手术颅内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