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玉祥
- 作品数:24 被引量:175H指数:8
- 供职机构:盐城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一五”规划课题江苏省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经济管理更多>>
- 和谐管理视野中的高校管理创新被引量:4
- 2008年
- 和谐管理针对系统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提出了以和谐主题为中心,以"和则"与"谐则"对组织进行管理的管理理念,对当前的高校管理改革有重大的指导意义。高校管理要围绕建立和谐校园这一主题,实现三个方面的变革:寻求和谐的高校管理模式,实现由管理向"治理"的过渡;建立和谐的高校内部结构,实现由科层制结构向扁平型结构的转变;寻求人与制度的和谐,实现由刚性管理向柔性管理的转变。
- 陈玉祥
- 关键词:和谐管理高校管理
- 高等教育培养的是“高级专门人才”吗?——大众化背景下高等教育培养目标质疑被引量:10
- 2007年
- "高级专门人才"作为高等教育培养人才目标的表达,存在着一定的语义不当,也会形成认识上的误区,特别是在高等教育大众化背景下它对高校办学的误导可能更加明显。例如,把人才品质从"潜在"表达为"实在",忽视了人才实现的时空性;以"高级专门人才"的目标设定易导致整齐划一的人才标准和办学模式,而忽视人才成长的个体差异;以"高级专门人才"为培养目标导向容易导致一味强调专业技能与"现成专家"的训练,而忽视人文精神的培养。因此,高等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应是"高素质的劳动者"。
- 陈玉祥
- 关键词: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级专门人才高素质劳动者
- 我国高校教学改革30年
- 在改革开放30年来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过程中,高校教学改革始终是主要内容之一。素质教育、通识教育、创新教育等理念的发展为高校教学改革提供了指导思想,专业设置、学分制、选修制、教学管理制度等方面的制度改革构成了高校教学...
- 胡建华杨启光邵波李莉李昕陈玉祥
- 关键词:高校教学改革
- 文献传递
- 从标准的内涵看我国本科教学质量标准的建立被引量:66
- 2007年
- 标准是进行评价和管理的必要条件。标准能否发挥其应有作用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标准是否合乎其内在的规则;二是在于人们对标准的正确理解和运用。标准有六个基本特点:即共识性,规范性,权威性,分类性,主体性,客体性。我国本科教学质量标准建设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确定科学的制定标准的原则;二是确立合理的标准期望;三是确保标准文本的规范性。
- 陈玉祥
- 关键词:本科教学
- 治理视野下的官产学研合作的机制分析被引量:4
- 2009年
- 从治理的角度看,官产学研合作各利益方是一种平等、互动、制衡的关系。官产学研合作中治理机制的引入可以减少交易费用,降低代理成本;减少官产学研合作中的机会主义;可建立官产学研合作的良好契约关系,实现利益的分享。为实现官产学研合作的有效治理应建立起:法规驱动机制、利益互惠机制、激励导向机制、有效制衡机制、科学评估机制。具体对策上,要转变政府职能;改造高校的组织结构;创建官产学研合作的治理结构。
- 陈玉祥
- 关键词:利益分享
- 高校学生淘汰制度的社会学分析被引量:10
- 2009年
- 淘汰制是以学业成绩为依据,淘汰不合格学生的一种学籍管理制度。完整的淘汰制既有对淘汰标准的规定,也有对学生学习的监控、规范的考核和成绩的审定等一系列制度设计。从社会学角度审视淘汰制,它具有制度合法,制度正义,制度效率的特点。我国高校淘汰制度还必须建立健全制度体系及一些补救措施,才能保证它真正发挥作用。
- 陈玉祥
- 关键词:大学生社会学分析
- 创新教育难以实施的原因初探被引量:7
- 2001年
- 目前,实施创新教育已成为人们的共识,但实际推行创新教育后所获效果并不理想。其主要原因是:教育民主的缺乏,教育自身的功利性的过度追求,创新教育目标的缺失和教师创新素质的缺乏。
- 陈玉祥
- 关键词:创新教育教育民主教育目标教师
- 略论高等教育学科群研究的意义及其演进被引量:12
- 2007年
- 高等教育学分支学科发展迅速,研究成果丰富,学科群已初见雏形。高等教育学科群的生成依赖于高等教育实体结构和高等教育学内部子学科的分化和综合。笔者采用高等教育学科场域模型分析了高等教育学学科群的演进。高等教育学科群的厘清有利于进一步明确高等教育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属性,也有利于高等教育学科体系的发展。
- 陈玉祥
- 关键词:高等教育学科学科群
- 高校大学生法律素质培养浅析被引量:3
- 2011年
- 法治国家的实现有赖于公民法律素质的提高,大学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其法律素质的高低则有着尤为重要的作用。本文在对法律素质的内涵进行解读的基础上对影响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因素进行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提高大学生法律素质的基本思路。
- 韩益凤陈玉祥
- 关键词:大学生法律素质
- 农村教师补给中若干问题的政策学分析
- 2010年
- 农村教师在数量和结构上的有效补给,是提高农村教育质量的基础,也是实现教育公平,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国农村教师补给政策供给不足、配套性不够;现有农村教师补给政策实施中执行力不强;各项农村教师补给政策的宣传也不到位。完善农村教师补给政策应做到:要建立健全农村教师补给的编制政策;要加强对各农村教师补给政策的宣传;要在农村教师补给政策的实施过程中不断完善相关配套政策;要推进农村教师补给的政策创新。
- 陈玉祥
- 关键词:政策学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