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黄丹

作品数:2 被引量:22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污泥
  • 1篇驯化
  • 1篇营养元素
  • 1篇生物反应
  • 1篇生物反应器
  • 1篇水质
  • 1篇水质特征
  • 1篇水质特征分析
  • 1篇微生物
  • 1篇微生物群落
  • 1篇污泥干化
  • 1篇膜生物
  • 1篇膜生物反应器
  • 1篇冷凝水
  • 1篇活性污泥
  • 1篇活性污泥法
  • 1篇反应器
  • 1篇干化
  • 1篇高通量
  • 1篇传统活性污泥...

机构

  • 2篇北京市环境保...
  • 1篇国家城市环境...
  • 1篇北京水泥厂有...

作者

  • 2篇李安峰
  • 2篇骆坚平
  • 2篇黄丹
  • 1篇潘涛
  • 1篇马健驹

传媒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环境工程学报

年份

  • 2篇2015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污泥干化冷凝水水质特征分析被引量:19
2015年
随着我国污泥产量的急剧增加,污泥干化冷凝水的产量也在快速增加。由于污泥干化冷凝水其独特的水质特征,专门针对此类冷凝水的生物处理技术目前还非常不成熟。本研究以污泥导热干化冷凝水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主要的水质特征,并结合实际运行结果,对污泥干化冷凝水的生物处理给出建议。分析结果显示,污泥干化冷凝水p H为5.3左右,氨氮、挥发性脂肪酸(VFA)、COD浓度分别为(1 130±320)mg/L、(6 840±1 150)mg/L、(13 810±3 280)mg/L,属于高浓度有机废水。同时,冷凝水中宏量元素和微量元素非常缺乏,会严重影响活性污泥的正常代谢以及沉降性能,通过补加缺乏元素或配比适量生活污水,活性污泥性能可得到明显改善。
李安峰骆坚平黄丹马健驹汤冀强
关键词:污泥干化冷凝水水质特征营养元素
传统活性污泥法和膜生物反应器驯化期微生物群落组成特征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比较传统活性污泥法(S1)和膜生物反应器(MBR,S2)工艺微生物群落之间的差异。[方法]通过Mi Seq高通量测序平台,分析处于驯化期的S1和S2工艺中微生物群落结构组成。[结果]从S1和S2分别获得47 354和51 882条有效序列,平均长度为253bp。在97%相似性水平下,从S1和S2分别可确定2 693和3 208个操作分类单元(OTU),其中有1 156个OTU为相同单元。S1和S2的丰度指数(Chao 1)分别为6 639.3和9 564.1,Shannon指数为9.03和9.13。系统进化分析结果表明,两种处理系统中活性污泥的优势菌群均为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浮霉菌门(Planctomycetes)、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同时,硝化螺旋菌门(Nitrospirae)在MBR中更易富集,所占比例要高于传统活性污泥法。[结论]在驯化期中,MBR和传统活性污泥法均具有较高的微生物多样性以及相似的优势菌群结构。由于对微生物的高效过滤作用,驯化期MBR中微生物群落多样性更为丰富。
李安峰骆坚平黄丹潘涛
关键词:传统活性污泥法膜生物反应器高通量微生物群落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