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磊
- 作品数:17 被引量:35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省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不同时机治疗儿童四肢先天性色素痣效果观察
- 2023年
- 目的观察不同时机治疗儿童四肢先天性色素痣对术后瘢痕形态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自2019年3月至2022年3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整形外科手术治疗326例四肢先天性色素痣患儿,依据患儿年龄分为婴儿组(3~11个月)和幼儿组(1~3岁),163例/组。对比两组患儿手术时长、住院天数、术后瘢痕情况、并发症发生率和家属对患儿术后外观的满意度。结果婴儿组术后6个月瘢痕评分情况优于幼儿组(P<0.05);婴儿组家属对患儿术后满意度高于幼儿组(P<0.05);两组患儿住院天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婴儿组手术时长小于幼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婴儿组并发症4例(2.45%),幼儿组12例(7.36%),两组并发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婴儿组采用手术治疗四肢先天性色素痣安全、可靠,临床效果及患者满意度均高于幼儿组。
- 刘琪薛磊杨伊帆杜雅高阳张蕴珍刘召明张文显
- 关键词:色素痣瘢痕手术时机
- 两种激光治疗儿童中心点突起型蜘蛛痣的临床研究
- 2024年
- 目的:探研2种激光方法在儿童中心点突起型蜘蛛痣治疗中的疗效、不良反应及并发症。方法:选取2020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由河北省儿童医院整形外科门诊确诊的中心点突起型蜘蛛痣患儿60例为研究对象,采用数字表法随机分组,分为595nm脉冲染料激光组,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组,每组30例。对患儿的治疗次数、治疗效果、不良反应以及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估。结果:经过随访得知,595nm组较CO_(2)组治疗次数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一次治疗后治愈率分别为80%、9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经多次治疗后治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95nm组较CO_(2)组不良反应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2周,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595nm脉冲染料激光及超脉冲CO_(2)点阵激光在儿童中心点突起型蜘蛛痣的治疗中均效果显著,各有优缺点,可根据病灶特点及患儿要求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 杨伊帆杨素艳薛磊曹敏娜刘召明
- 儿童面部皮肤外伤应用组织胶水的常见问题
- 目的 通过回顾性分析曾于我科进行组织胶水粘合治疗面部皮肤外伤患儿的预后情况,以探讨应用组织胶水治疗皮肤外伤中存在的常见问题。方法 2012 年1 月-2017 年5 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整形外科采用组织胶水粘合法进行治疗的皮...
- 张文显杨伊帆薛磊刘琪高阳张蕴珍
- 外置型扩张器在儿童整形中的应用体会
- 目的 通过对我科采用外置型扩张器治疗患儿病损的情况进行回顾和总结,报告在儿童期进行扩张器治疗的应用体会。方法 自2016 年3 月~2017 年1 月河北省儿童医院整形外科治疗的22 例组织缺损患儿,共应用30 个外置型...
- 张文显刘琪薛磊杨伊帆高阳张蕴珍
- 扩张器在治疗儿童四肢先天性色素痣中的应用
- 2020年
- 目的:评价扩张器用于修复儿童四肢先天性色素痣的临床效果。方法:Ⅰ期手术:在色素痣的上下或左右正常皮肤下放置10~300 mL扩张器1~3个。Ⅱ期手术:取出扩张器,根据色素痣面积及形状设计局部推进或旋转皮瓣修复皮肤缺损。观察并记录术后皮瓣成活情况。结果:应用扩张皮瓣修复四肢先天性色素痣患儿30例,共埋置扩张器34个,其中成功扩张27个,扩张囊外露3个,因扩张器感染无法继续扩张4个。在成功扩张的27个皮瓣中,26例皮瓣成活,修复后形态自然,1例皮瓣尖端局部坏死。结论:扩张器治疗儿童四肢先天性色素痣安全有效。
- 刘琪薛磊杨伊帆杜雅张蕴珍高阳王怡茗张文显
- 关键词:皮肤软组织扩张术
- 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新生儿期婴幼儿血管瘤的效果观察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探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新生儿期婴幼儿血管瘤的有效性与可行性。方法应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患儿1 881例。依年龄划分为新生儿组(年龄≤28d)93例和非新生儿组(年龄>28d)1 788例,比较2组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组临床疗效优于非新生儿组(P<0.05)。新生儿组治疗后疗效评分高于非新生儿组,单次治疗能量、总治疗能量高于非新生儿组(P<0.05)。2组总治疗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特定参数的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新生儿期婴幼儿血管瘤是安全、有效和可行的。相较于非新生儿期的患儿,在新生儿期进行治疗效果良好。
- 张文显杨伊帆薛磊高阳王乐曹敏娜
- 关键词:血管瘤
- 先天性血管瘤误诊为婴幼儿血管瘤临床分析
- 2022年
- 目的探讨先天性血管瘤误诊为婴幼儿血管瘤的原因及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1月-2020年1月误诊的先天性血管瘤8例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误诊率为53.33%。本组因局部紫红色圆形肿物伴白晕,无明显变化入院4例;因局部紫红色肿物皮温高,表面散在毛细血管入院4例;均误诊为婴幼儿血管瘤,误诊时间为3~7(1.8±0.3)个月。8例规律应用普萘洛尔或糖皮质激素治疗后,效果欠佳,进一步行影像学及病理检查,证实为先天性血管瘤。确诊后4例给予局部压迫观察,疗程3~18个月,病情改善,病灶体积缩小;其余4例给予手术治疗,获得治愈。结论先天性血管瘤主要表现为局部紫红色圆形或卵圆形肿物,表面可见散在毛细血管扩张,有些病变周围可见白晕,临床误诊率较高。临床医生应加强对该病的认识,接诊高度怀疑先天性血管瘤患儿时,应仔细询问病史及查体,及早行相关影像学检查,确诊还需行病理检查。
- 薛磊刘琪高阳张蕴珍王怡茗周云张文显
- 关键词:先天性血管瘤误诊婴幼儿血管瘤
- 硬化剂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患儿时家属的心理分析及干预被引量:5
- 2022年
- 目的分析硬化剂治疗颌面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的患儿家属心理分析及护理干预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3月至2021年3月收治的颌面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患儿家属240例为观察组,另纳入同期体检健康患儿家属240例为对照组,2组患儿家属均接受心理状态问卷调查表调查,分析检查结果,并根据结果针对性提出护理干预措施。结果观察组患儿家属过度依赖和期望过高率65%、恐惧愤怒率71.67%、焦虑和抑郁率85.42%,高于对照组家属过度依赖和期望过高率0.83%、恐惧愤怒率0.42%、焦虑和抑郁率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正性事件刺激量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负性事件刺激量评分、生活事件总刺激量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颌面部血管瘤和脉管畸形患儿接受硬化剂治疗时,患儿家属心理均存在不同程度的负性情绪,医护人员较早加大对此方面的重视,以提升患儿家属对患儿疾病治疗的配合度,从而营造良好的生活氛围,促进患儿疾病康复。
- 李芳芳王乐王英娜薛磊
- 关键词:硬化剂颌面部血管瘤脉管畸形家属心理
- 新生儿期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临床应用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在新生儿期应用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婴幼儿血管瘤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3月,在新生儿期接受脉冲染料激光治疗的婴幼儿血管瘤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儿在治疗前均明确诊断为婴幼儿血管瘤,并且接受至少一次的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治疗前后均进行拍照及超声检查。根据患儿血管瘤消退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共112例患儿在新生儿时期进行了217次脉冲染料激光治疗,其中男性33例,女性79例。疗效评估认为,其中疗效不佳患儿5例,效果一般13例,效果良好27例,优秀67例。95.54%的患儿治疗有效,83.93%的患儿获得了良好及以上的治疗效果。6例患儿治疗后发生水泡,1例出现局部破溃。12例患儿在病灶完全消失后遗留局部色素沉着。结论婴幼儿血管瘤患儿在新生儿期进行脉冲染料激光治疗是安全可行的。
- 张文显高阳杨伊帆薛磊李芳芳曹敏娜
- 关键词:婴幼儿血管瘤新生儿脉冲染料激光
- DSA引导下半导体激光联合聚多卡醇治疗儿童静脉畸形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评价在DSA引导下联合应用940 nm半导体激光和聚多卡醇治疗儿童静脉畸形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2016年8月至2017年5月,采用940 nm半导体激光联合聚多卡醇治疗静脉畸形患儿57例。所有患儿均在DSA影像引导下接受至少1次的联合治疗。术后3个月MRI复查,依据病灶的消退情况评价疗效。结果 57例静脉畸形患儿共进行了89次的联合硬化治疗(平均为1.56±0.12次)。治愈12例,有效42例,无效3例。治愈率为21.05%,总有效率为94.74%。24例患儿在治疗后出现治疗部位肿胀,未给予特殊处理,术后2周内自行消退。17例患儿出现治疗部位疼痛感,术后24 h内消失。3例患儿治疗后局部出现水泡,2例在2周内吸收,1例出现局部破溃,局部换药2周后愈合,遗留局部浅表瘢痕。结论 DSA引导下半导体激光联合聚多卡醇治疗儿童静脉畸形是安全有效的治疗方式。特别对于具有引流静脉的病灶,通过半导体激光精确阻断,使其转换为局限型病灶后,再行进一步的联合治疗,能够增强单次治疗效果,减少治疗次数。
- 张文显高阳薛磊杨伊帆杜雅刘琪张蕴珍
- 关键词:半导体激光静脉畸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