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付浩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子宫
  • 2篇子宫肌
  • 2篇子宫肌瘤
  • 2篇肌瘤
  • 1篇月经
  • 1篇月经周期
  • 1篇筛查标准
  • 1篇周期
  • 1篇子宫肌瘤患者
  • 1篇弥散
  • 1篇弥散系数
  • 1篇聚焦超声
  • 1篇聚焦超声治疗
  • 1篇ADC值
  • 1篇HIFU
  • 1篇表观
  • 1篇表观弥散系数
  • 1篇超声
  • 1篇超声治疗
  • 1篇磁共振

机构

  • 2篇西安交通大学...

作者

  • 2篇邵莹
  • 2篇杨健
  • 2篇付浩
  • 2篇白晶晶
  • 2篇李晨霞
  • 1篇张月浪
  • 1篇王蓉
  • 1篇孙亲利
  • 1篇刘军
  • 1篇郭建新

传媒

  • 1篇中国CT和M...
  • 1篇中国数字医学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磁共振引导下聚焦超声治疗子宫肌瘤前影像学筛查标准的建立研究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建立MR-HIFU治疗前对患者的影像学筛查标准以及治疗的意义。方法;收集医院自2012年9月-2013年12月临床确诊为子宫肌瘤、己生育、未绝经的育龄妇女105例,行盆腔MR检查并根据临床及影像学纳入和排除标准进行评价。结果:本组筛查的105例子宫肌瘤患者中,年龄36-49岁,平均年龄45.7岁。体内有节育环1例和下腹部有明显疤痕1例被直接排除。103例行磁共振平扫检查,87例行磁共振增强检查;肌瘤单发87例,其中Ⅰ型54例,Ⅱ型27例,Ⅲ型6例;多发12例,其中Ⅰ型7例,Ⅱ型3例,Ⅲ型2例,6例被排除。单发病例中子宫肌瘤位置偏后,靠近骶骨5例,肌瘤中心距皮肤≥10cm的7例;子宫腺肌症4例;超声聚焦野内有肠管无法避开2例;T2加权像显示高信号和混杂信号的子宫肌瘤38例。合计排除62例,排除率59.05%。43例纳入MR-HIFU治疗,入组率40.95%。结论:通过对子宫肌瘤患者的磁共振影像学筛查标准的建立,提高了MRHIFU治疗的安全性。
邵莹白晶晶李晨霞付浩孙亲丽张月浪刘军杨健
关键词:子宫肌瘤筛查标准
子宫肌瘤患者子宫正常区域的表观弥散系数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研究子宫肌瘤患者子宫正常区域各分区结构(内膜、结合带、肌层)表观弥散系数(ADC)特点及其随月经周期的变化趋势。方法 31例具有正常月经周期的子宫肌瘤患者,分为分泌期(17例)和增殖期(14例)两组。行子宫横断面DWI(b值为0、700s/mm2)扫描,分别测量子宫内膜、结合带和肌层ADC值,分析子宫分区结构ADC值差异及月经周期对其影响。结果分泌期组,子宫三层分区结构ADC值两两之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F=104.279,p<0.001)。增殖期组,内膜和肌层ADC值之间无统计学差别;结合带ADC值均小于内膜、肌层ADC值,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0.001)。肌层ADC值在分泌期组(1.726±0.210×10-3mm2/s)和增殖期组(1.550±0.128×10-3mm2/s)有统计学差异(t=2.729,p<0.05);内膜在分泌期组和增殖期组比较,以及结合带在分泌期组和增殖期组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具有正常月经周期的子宫肌瘤患者子宫体部正常区域ADC值受到解剖分区结构及月经周期的影响。同时,内膜及结合带ADC值在增殖期和分泌期无统计学差异,可能与子宫肌瘤患者性激素分泌异常相关。
付浩李晨霞孙亲利王蓉郭建新邵莹白晶晶杨健
关键词:子宫肌瘤月经周期ADC值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