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2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3篇血管
  • 3篇静脉
  • 2篇血管离断
  • 2篇血管离断术
  • 2篇手术
  • 2篇切除
  • 2篇切除术
  • 2篇周围血
  • 2篇周围血管
  • 2篇贲门周围
  • 2篇贲门周围血管
  • 2篇贲门周围血管...
  • 2篇贲门周围血管...
  • 2篇微创
  • 2篇消融
  • 2篇离断
  • 2篇离断术
  • 2篇门静脉

机构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1篇华中科技大学...

作者

  • 7篇施申超
  • 5篇唐勇
  • 4篇万赤丹
  • 3篇熊俊
  • 2篇张宇
  • 2篇王文静
  • 1篇冯贤松
  • 1篇朱锐
  • 1篇何亮
  • 1篇胡青钢
  • 1篇李民
  • 1篇赵龙
  • 1篇钦琦
  • 1篇陈庆
  • 1篇刘尧
  • 1篇张磊

传媒

  • 1篇腹部外科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中华普通外科...
  • 1篇中华消化外科...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2
  • 3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腹腔镜手术影像自主关键帧检测和运镜技能评估系统的建立及应用
目的:在当前腹腔镜手术飞速发展的时期,建立机器人腹腔镜自主运镜系统极有价值。为了给腹腔镜自主运镜系统研究提供理论与实践基础,本研究基于腹腔镜手术影像,研究目的如下:(1)提出手术关键操作自主识别方法,建立自主关键帧检测系...
施申超
关键词:腹腔镜手术数据集可解释性
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探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在肝门部胆管癌(pCCA)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回顾性描述性研究方法。收集2018年9月至2021年3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收治的10例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pCCA根治术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6例,女4例;年龄为(58±7)岁。观察指标:(1)手术情况。(2)术后情况。(3)随访情况。采用电话和门诊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生存情况和肿瘤复发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1年6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结果(1)手术情况:1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pCCA根治术,无中转开腹和术中输血患者。10例患者手术时间为(465±87)min,术中出血量为(167±81)mL。10例患者中,1例BismuthⅢb型手术标本切缘阳性,9例为R0切除。(2)术后情况:10例患者胃管拔除时间为(2.3±1.9)d,术后住院时间为(19.9±9.0)d。10例患者中,无二次手术和围手术期死亡。10例患者中,6例发生围手术期并发症,其中5例发生胸腔积液,3例发生腹腔积液,1例发生肠梗阻,部分患者合并多种并发症。上述并发症经对症保守治疗后,患者胸腔积液、腹腔积液消失,肠梗阻好转。10例患者术后均未发生出血、胆瘘、肠瘘等严重并发症。(3)随访情况:10例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3~20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1个月。随访期间,10例患者中,3例肿瘤复发,复发位置为残肝肝内胆管,腹腔其余位置未发生种植转移。7例肿瘤未复发患者中,1例因消化道出血、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10例患者中,9例生存。结论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用于pCCA根治术可行。
唐勇孙释然柴楚星施申超钦琦李民熊俊万赤丹
关键词:胆管肿瘤肝门部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胆道重建微创技术
低频超声辐照携链激酶微泡靶向促溶深静脉血栓的研究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探讨低频超声辐照携带溶栓药物的微泡造影剂在体外的溶栓效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制备全血凝块、超声微泡造影剂和链激酶溶液,低频超声功率选择1.2 W/cm2,连续辐照20 min.实验分为3组:A:对照组,加入2 ml生理盐水;B:单纯链激酶组,加入2 ml链激酶溶液;C:超声+微泡+链激酶组,加入2 ml微泡链激酶溶液,处理完毕后将血块分别称重.结果 溶栓药物不影响微泡稳定性,经超声辐照携链激酶微泡溶栓前后的血块质量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B、C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其中C组溶栓效率达50.7%.结论 低频超声辐照携链激酶微泡在体外明显促溶深静脉血栓.
唐勇朱锐施申超王文静刘尧谢付骁赵龙熊俊
关键词:深静脉血栓超声微泡靶向治疗
腹腔镜超声引导下肝蒂消融术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研究
目的:通过对比腹腔镜超声(LUS)探查门静脉(PV)、肝静脉(HV)分支和LUS引导下肝蒂消融术(HPA)两种手术方法在腹腔镜解剖性肝切除术(LAH)中的临床应用,研究LUS引导下肝蒂消融术(HPA)应用于LAH中的可行...
施申超
关键词:肝切除术腹腔镜超声
“胃蒂”组织一步离断法在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 研究“胃蒂”组织一步离断法在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的应用.方法 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8月至2015年1月行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136例的临床资料,分为逐支血管离断法(A组,27例),“胃蒂”组织一步离断法(B组,109例),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率、术后再出血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结果 A组与B组相比,手术时间较长[(103.4±45.1) min与(62.3±32.4) min]、术中出血量较多[(120.5±62.3) ml与(67.3±31.8) ml]、中转率较高(7.4%与0%),两组之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两组术后再发呕血黑便发生率、术后腹腔出血发生率、术后住院时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胃蒂”组织一步离断法在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中有较大优势,在临床上有推广价值.
施申超唐勇张宇陈庆冯贤松万赤丹
关键词: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门静脉高压
多途径联合消融治疗肝血管瘤的体会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 探讨多途径联合消融治疗肝血管瘤的疗效和技术要点.方法 采用多途径联合消融治疗肝血管瘤患者287例.结果 287例均手术成功,平均消融时间(27.3±3.2)分钟.并发症包括:血红蛋白尿35例,263例经腹腔镜探查者术中失血30 ~ 150 ml,皮肤灼伤9例,发热30例,疼痛42例,气胸2例,无胆漏、邻近组织损伤及远期并发症.随访6 ~18个月,平均13个月,病灶残留<10%者204例,病灶残留10%~ 15%者82例,病灶残留>15%者1例.结论 采用多途径联合消融治疗肝血管瘤,可大大提高消融效率,减少手术风险.
张磊何亮施申超万赤丹唐勇熊俊
关键词:消融肝血管瘤微创
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治疗门静脉高压症的疗效评价被引量:33
2016年
目的 探讨腹腔镜脾切除加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laparoscopic splenectomy and pericardial devascularization,LSPD)的手术技巧,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我们对腹腔镜脾切除加断流术进行了整体改良,术中解剖“脾蒂上缘间隙”和“胃蒂上缘间隙”,采用“两间隙两隧道法”进行手术操作,并收集2013年6月至2015年3月采用“两间隙两隧道法”手术方式完成LSPD 18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中转开腹率,术后住院时间等指标,评价近期治疗效果.结果 本组189例LSPD中包括34例腹腔镜下巨脾切除术和21例腹腔镜下重度食管胃底静脉曲张断流术.平均手术时间为(125±52)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58±32) ml,中转开腹手术4例,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7.5±2.1)d.结论 术中通过建立“脾蒂上缘间隙”和“胃蒂上缘间隙”,采用“两间隙两隧道法”整体离断“脾蒂”和“胃蒂”可以降低手术难度和出血风险,是一种安全、简便的手术方式,可作为巨脾和严重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的常规治疗手段.
唐勇王文静张宇施申超胡青钢万赤丹
关键词:脾切除术腹腔镜贲门周围血管离断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