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爱华
- 作品数:4 被引量:49H指数:3
- 供职机构:浙江省舟山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舟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复方血栓通片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患者的疗效分析被引量:12
- 2021年
- 目的探讨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ARMD)患者应用复方血栓通片联合雷珠单抗治疗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视网膜厚度的影响。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12月浙江省舟山医院收治的湿性ARMD患者120例(152眼),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76眼)。对照组患者给予玻璃体腔注射雷珠单抗治疗,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复方血栓通片。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最佳矫正视力(BCVA)、视网膜电图(ERG)、眼血流动力学、视网膜黄斑中心凹厚度(CMT),以及治疗后并发症和复发情况。结果观察组与对照组在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和3个月的BCVA、ERG(a波振幅、b波振幅、a波潜伏时间、b波潜伏时间)、眼血流动力学(PSV、EDV、RI)及CMT比较,在不同时间、不同组间有差异(P<0.05);但变化趋势无差异(P>0.05)。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复发率(11.43%)低于对照组(31.88%)(P<0.05)。结论复方血栓通片联合雷珠单抗治疗湿性ARMD,能够促进黄斑区沉积物的吸收,降低CMT厚度,提高患者视力,临床疗效显著,值得推广。
- 吴爱华张璐烨刘益达赵江南刘海英
- 关键词:湿性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视力
- 眼科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预防对策被引量:1
- 2014年
- 目的对医院眼科患者进行调查,查找感染因素,并提出有效对策,以降低感染率。方法调查了解眼科患者经常进行的检查或治疗,以查找隐患,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结果调查发现,导致眼科患者发生感染主要原因是病房管理问题。比如医护人员对患者的重视程度不够,由于工作时间长,工作积极性降低;患者本身缺乏防护意识等。针对存在问题,制定相关措施,如加强对医护人员的管理,为患者提供细心周到的服务,做好患者的健康宣传,结果眼科住院患者的感染率大大降低。结论在眼科各种感染防控中,制定切实可行的规章制度,并使制度落到实处,可降低眼科患者的院内感染。
- 吴爱华
- 关键词:眼科住院患者
- 加替沙星联合普拉洛芬治疗细菌性结膜炎的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被引量:15
- 2021年
- 目的分析加替沙星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细菌性结膜炎患者的效果及对血清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 2018年4月-2020年4月本院接诊的细菌性结膜炎患者62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成2组,对照组31例给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观察组31例给予加替沙星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细菌清除情况、炎症因子水平及临床症状评分。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93.55%,与对照组80.6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细菌清除率80.65%,与对照组54.8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IL-8、sICAM-1、TNF-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IL-8、sICAM-1、TNF-α水平均低于对照组[(26.42±7.59)vs.(32.63±9.42)ng/ml,(3623.48±96.42)vs.(4085.84±126.96)pg/ml,(14.84±2.95)vs.(18.63±3.29)ng/ml](均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的临床症状得分均低于治疗前(均P<0.05),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临床症状得分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加替沙星滴眼液联合普拉洛芬滴眼液用于治疗细菌性结膜炎能提高细菌清除率,且具有调节血清炎症因子表达水平、减轻临床症状作用。
- 吴爱华张璐烨刘益达赵江南
- 关键词:加替沙星滴眼液普拉洛芬滴眼液细菌性结膜炎血清炎症因子
- 小学生视力及屈光现状及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1
- 2021年
- 目的调查小学生视力及屈光现状,探究影响近视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于2019年选取浙江省舟山市3所小学一至六年级学生2766人为研究对象,进行裸眼视力、矫正视力检查,测量双眼屈光度数,指导小学生填写近视相关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筛选影响小学生近视的危险因素。结果2766名小学生中有视力不良1633人,占59.04%,其中轻度近视1037人,占37.49%,中度近视192人,占6.94%,高度近视6人,占0.22%,远视398人,占14.39%;视力正常1133人,占40.96%。不同年级正视、轻度近视、中度近视、远视占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正视占比随年级升高而降低,远视占比随年级升高总体趋势降低,低度近视与中度近视占比随年级升高而升高,高度近视学生较少;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OR=2.986,95%CI=1.174~7.595)、年龄>10岁(OR=3.182,95%CI=1.416~7.149)、父亲高度近视(OR=3.462,95%CI=1.505~7.963)、母亲高度近视(OR=2.657,95%CI=1.302~5.422)、每天放学后近距离学习时间>2 h(OR=2.782,95%CI=1.326~5.836)、每天使用电子产品时间>2 h(OR=3.116,95%CI=1.260~7.707)为影响小学生视力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0.05),每天户外活动时间(OR=0.477,95%CI=0.259~0.879)为小学生视力不良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小学生屈光状态随年级增加向近视方向发展,女性、年龄、父母亲高度近视、每天放学后近距离学习时间及使用电子产品时间长是影响小学生视力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户外活动可在一定程度上预防近视。
- 吴爱华高帆张璐烨刘益达赵江南徐秋叶
- 关键词:近视屈光小学生影响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