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杨海涛

作品数:6 被引量:74H指数:4
供职机构:北京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电子电信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篇生物学
  • 1篇电子电信
  • 1篇农业科学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4篇自然保护区
  • 4篇保护区
  • 3篇相机
  • 3篇红外相机
  • 2篇东北虎
  • 2篇多度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种群
  • 2篇自然保护
  • 2篇物种
  • 2篇梅花鹿
  • 2篇吉林珲春自然...
  • 2篇国家级自然保...
  • 1篇东北梅花鹿
  • 1篇动物
  • 1篇动物生态
  • 1篇动物生态学
  • 1篇遥感
  • 1篇日活动节律
  • 1篇生态学

机构

  • 6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教育部

作者

  • 6篇冯利民
  • 6篇杨海涛
  • 5篇王天明
  • 3篇葛剑平
  • 2篇赵小丹
  • 2篇肖文宏
  • 1篇王天明
  • 1篇杨海涛
  • 1篇王红芳
  • 1篇牟溥
  • 1篇鲍蕾
  • 1篇程艳超
  • 1篇窦海龙
  • 1篇周博
  • 1篇武红艳

传媒

  • 4篇生物多样性
  • 2篇北京师范大学...

年份

  • 1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8
  • 1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陕西省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桥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及周边地区鸟兽的红外相机监测被引量:3
2018年
子午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35°45'–36°01'N,108°30'–108°41'E)位于陕西和甘肃两省交界的子午岭陕西境内,占地面积406.21 km~2,海拔1,100–1,687 m,地带性植被类型属华北暖温带落叶阔叶林。保护区内春季多风,夏季炎热,秋季多雨,冬季干旱。年均降水量588.7 mm,且主要集中在6–9月。年平均气温9.2℃,气温年较差25.9℃(刘淑明,2004)。保护区内管理严格,少见人为活动。
谢冰韩思雨王亚洲赵国静高之奇吴程浩刘向忠白剑波刘淼高金龙冯利民杨海涛
关键词: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红外相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年平均气温
吉林珲春自然保护区梅花鹿种群多度的季节分布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1
2018年
东北梅花鹿(Cervus nippon hortulorum)是我国梅花鹿(Cervus nippon)现存4个亚种之一,目前其野生种群主要分布于中国吉林省东部的珲春地区.关于中国境内的东北梅花鹿生态学研究十分匮乏.本文主要研究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东北梅花鹿种群多度的季节分布规律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基于2012年12月—2013年11月间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内系统布设的91个红外相机点监测数据,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分析梅花鹿4个季节的相对多度指数(relative abundance index,RAI)分布规律,结果显示梅花鹿4个季节都集中分布在珲春保护区中部靠近中俄边境线区域,其多度分布在夏秋冬3季无显著差异,春季与其他3季有显著不同.运用负二项分布模型分析梅花鹿种群多度分布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除蒙古栎林以外的阔叶林对梅花鹿有正向影响,梅花鹿的多度随着距人类活动的区域距离增加而增加,与野猪(Sus scrofa)共享同一生境,同时与西伯利亚狍(Capreolus pygargus)分布有显著的差异.
杨海涛谢冰韩思雨王天明冯利民
关键词:梅花鹿
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红外相机监测平台概述被引量:20
2020年
东北虎豹生物多样性红外相机监测平台始建于2006年,位于中国东北温带针阔混交林区,覆盖老爷岭、张广才岭和完达山,面积达1.5万多平方公里。平台的监测目标是从生态系统水平上对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东北豹(P.pardus orientalis)、有蹄类猎物及同域分布的其他哺乳动物、森林栖息生境、环境要素和人类活动等进行全面系统的调查和观测。截至2019年6月,平台产生视频记录超过78.5万条,有效相机工作日173.6万多天,记录了28种野生兽类和32种野生鸟类。另外,利用红外相机平台已经在野生动物多样性本底调查、虎豹种群分布、数量与扩散限制、同域食肉动物种间关系、动物生境利用等方面取得一些成果,同时为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生物多样性监测、评估和管理提供了科技支撑。
王天明冯利民王天明鲍蕾冯利民杨海涛
关键词:东北虎物种名录红外相机
吉林珲春自然保护区东北虎和东北豹及其有蹄类猎物的多度与分布被引量:32
2014年
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是东北虎(Panthera tigris altaica)、东北豹(Panthera pardus orientalis)等濒危物种在中国的核心分布区。为了探究该区域野生动物的多度水平和空间分布,了解人类干扰情况,我们运用相对多度指数(relative abundance index,RAI)分析了2013年4–6月设置于此的83个红外相机位点的监测数据。红外相机的总捕获天数6,060 d,共捕获10科18种野生哺乳动物,其中鼬科4种,猫科动物3种,犬科、鹿科和松鼠科各2种,猪科、熊科、麝科、猬科和兔科各1种。研究期间共拍摄到东北虎11只个体,东北豹13只个体。从相对多度指数来看,东北虎的相对多度(0.84)远高于东北豹(0.48),它们的有蹄类猎物中梅花鹿(Cervus nippon)的相对多度最高(2.18),其次为狍(Capreolus pygargus)(1.53)和野猪(Sus scrofa)(0.92)。人类活动和放牧的相对多度水平(分别为40.64和2.76)显著高于野生动物。在空间分布上,东北虎和梅花鹿主要在保护区的核心区分布,且与保护区社区共管区的多度水平差异显著,而东北豹在不同功能区之间的分布差异不显著,狍在保护区北部的多度水平较高,但各功能区之间差异不显著,野猪在社区共管区的多度水平显著高于核心区。可见,核心区频繁的人类活动和放牧活动对野生动物的保护产生了影响,未来应加强关于人类干扰对虎、豹种群及其有蹄类猎物的影响评估。
肖文宏冯利民赵小丹杨海涛窦海龙程艳超牟溥王天明葛剑平
关键词:红外相机多度
东北梅花鹿种群活动节律和集群行为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活动节律和集群行为是评价野生动物种群状态的重要参数.本研究自2012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吉林珲春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利用红外相机陷阱法对东北梅花鹿(Cervus nippon mantchuricus)种群的活动节律和集群行为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东北梅花鹿全年日活动节律具有明显的双峰趋势,主要在晨昏前后活动,且日活动节律存在明显的季节性变化,春夏两季的活动强度较大,秋季次之,冬季的活动强度最小且持续时间最短;监测期内梅花鹿的平均集群大小为(1.42±0.03)只,集群大小和集群类型出现的频次在全年及各个季节间存在极显著差异,其中,1-2个个体出现的频次最高,主要集群类型为雌性单个个体和雄性单个个体,其次为雌性群和母子群.梅花鹿的行为表现差异受生活史特征、气温、日照长度和人类活动的季节性变化等环境条件的综合影响.
黄沛琳肖文宏杨海涛周博赵小丹武红艳冯利民王天明
关键词:东北梅花鹿日活动节律集群行为
激光雷达技术在动物生态学领域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2019年
激光雷达(light detection and ranging,LiDAR)作为一门新兴的主动遥感技术,近年来由于在提取和反演森林参数水平上不断提高,被越来越多地应用于动物生态学研究中。本文通过整理和搜集国内外文献,对激光雷达的技术特点及其在森林参数提取和动物生境上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指出当前基于LiDAR的森林参数反演算法主要服务于森林资源调查或林学研究,缺少对动物生态或生理意义相关的参数量化信息。目前该技术在国内的动物生态学方面的应用较少,尚未见文章发表。通过总结国外学者的研究,分别从动物生境选择与三维森林结构的关系、栖息地立体生境制图、生物多样性评估和物种分布模型预测三个方面综述了LiDAR在动物生态学研究中的应用现状。相比传统方法,LiDAR技术提供的高精度三维结构信息,能够显著提高动物生境质量的评估、生物多样性的监测水平和物种分布模型的评价精度,有利于从机理上加深对物种生境选择和集群过程的理解。但目前LiDAR技术的应用主要集中在对已知的生态关系研究,尤其是冠层结构与动物分布的关系,缺少对林下层生活的动物生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的监测和评估,同时很多有关动物生存和繁衍与立体生境的关系研究有待从LiDAR数据中进一步挖掘分析。未来应加强对森林林下层三维信息的提取,提高林下层动物生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的监测水平,同时建立适用于动物生态和生理意义相关的参数,为动物生境质量和生物多样性的评估提供标准的量化指标。
李顺邹亮宫一男杨海涛王天明冯利民葛剑平
关键词:遥感物种分布生物多样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