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俊丽
- 作品数:4 被引量:58H指数:3
- 供职机构:广东海洋大学农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北京市科技计划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解淀粉芽胞杆菌MH71的生防活性及脂肽类抗生素基因检测被引量:11
- 2015年
- 从漠河多年永冻土层采集的冻土样品中分离的拮抗菌解淀粉芽胞杆菌MH71,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本文对该菌株的生防活性相关特性及其对番茄灰霉病的离体防效进行了研究,同时,应用特异性引物对MH71中脂肽类抗生素合成有关基因进行检测。结果表明,该拮抗菌产生嗜铁素、蛋白酶、纤维素酶和吲哚-3-乙酸(IAA),不产生磷酸酯酶和几丁质酶;番茄离体叶片第5天调查结果表明该菌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为92.8%,而在番茄果实上第7天和第11天调查的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对比,发酵原液、发酵液5倍稀释液与50%啶酰菌胺1 000倍液化学农药对番茄灰霉病均有良好的防治效果,防效均为100%;从该菌的基因组DNA中扩增得到了fenB、mycB、ituA、sfp等脂肽类抗生素合成酶基因。此研究结果为该拮抗菌生防潜力的深入评价及活性物质的分离、鉴定和番茄灰霉病的生物防治提供了重要的参考资料。
- 卢彩鸽张殿朋刘霆董红平王俊丽刘伟成
- 关键词:番茄灰霉病
- 解淀粉芽胞杆菌MH71摇瓶发酵培养基及发酵条件优化被引量:38
- 2015年
- 从黑龙江省漠河多年永冻土层采集的冻土样品中分离的拮抗菌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 MH71,对多种植物病原真菌和细菌具有较强的拮抗作用。本研究主要以无菌滤液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活性为检测指标,采用单因素试验筛选菌株MH71的最佳产抗菌物质培养基及最佳碳源、氮源和无机盐,运用Minitab软件,通过Box-Benhnken试验及响应面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该菌株产抗菌物质的发酵培养基配方和摇瓶发酵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菌株MH71产抗菌物质最佳培养基组成为玉米粉36.6 g/L、牛肉膏3.2 g/L、Na Cl 1.33 g/L、葡萄糖14 g/L、蛋白胨7 g/L、Mg SO40.4 g/L、K2HPO4 0.8 g/L、Ca CO3 8 g/L。最适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30℃、摇床转速200 r/min、发酵起始p H 7.0、接种量3%、装液量100 m L/500 m L、发酵时间为72 h。在最佳培养基和培养条件下,菌株MH71的活菌数达到了2.1×109 CFU/m L,芽孢数为1.2×109 CFU/m L,同时对番茄灰霉病菌的抑菌能力较优化前提高了37.4%。
- 卢彩鸽董红平张殿朋王俊丽刘德文刘伟成
- 关键词:番茄灰霉病菌抗菌活性物质发酵条件优化
- 一株芽胞杆菌QD-10的鉴定及生防特性分析被引量:10
- 2014年
- 从青岛黄海海域采集的海泥中分离得到了1株具有较高拮抗活性的菌株QD-10,通过培养性状、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及16S rDNA、ITS、gyrA和rpoB基因部分序列比对,将其鉴定为解淀粉芽胞杆菌Bacillus amyloliquefaciens。该菌株对本研究中选择的14种常见植物病原真菌和平菇褐斑病菌Pseudomonas tolaasii、大白菜黑腐病菌Xanthomonas campestris pv.campsetris 2种植物病原细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具有较宽的抑菌谱。该菌株能够产生嗜铁素、蛋白酶、纤维素酶和吲哚乙酸(IAA),表明其具备一定的生防相关性状。该菌株的不同浓度发酵液对番茄灰霉病的防效测定结果表明,在人工接种后第7 d和第11 d,菌株QD-10的发酵原液处理的防效均为100%,稀释5倍的发酵液防效分别为100%和41.7%,且二者均显著高于多抗霉素和多菌灵的防效。
- 王俊丽卢彩鸽刘伟成张殿朋于莉
- 关键词:番茄灰霉病菌菌株鉴定抑菌活性
- 利迪链霉菌G117产纳他霉素发酵培养基的优化被引量:3
- 2015年
- 纳他霉素对甘蓝枯萎病菌、番茄和甜椒灰霉病菌等多种植物病原真菌有显著的抑制作用,且具有安全、高效、环保等特点,有望作为一种新型生物农药。为了提高利迪链霉菌G117生产纳他霉素的产量,依次使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最陡爬坡法和Box-Behnken Design对其发酵培养基进行优化。应用Plackett-Burman设计法筛选出影响纳他霉素产量的3个关键因素为玉米淀粉、豆粕粉、氯化钠。通过Box-Behnken Design及响应面分析确定了3个关键因素的最佳浓度,分别为玉米淀粉46.15 g/L、豆粕粉14.80 g/L、氯化钠5.88 g/L,纳他霉素预测最大产量为2 708.06mg/L。利用优化后的发酵培养基进行3次平行实验,得到纳他霉素的平均产量为2 718.57 mg/L,与理论预测值无显著差异,比基础培养基产量提高了33.2%。为建立利迪链霉菌的纳他霉素高产发酵工艺奠定了基础。
- 闫徳博卢彩鸽王俊丽刘德文刘德文于莉
- 关键词:纳他霉素响应面法发酵培养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