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世忠
- 作品数:9 被引量:36H指数:3
- 供职机构: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基于生物力学及本体感觉分析探讨运动控制训练在颈椎病防治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20年
- 颈椎病因其发展周期较长、严重程度不同、治疗时期不同,所采取的治疗方案往往也不尽相同。运动疗法作为颈椎病防治的有效手段,广泛应用于急性症状缓解后的各个时期及术后恢复期的患者,但常因侧重点不同治疗效果往往存在较大差异。运动控制训练是在对患者关节稳定性、本体运动感知能力、姿势控制效果等进行综合评估后针对性地制定的一类以提高神经肌肉控制为主,强化局部稳定肌肉、本体感觉,改善肌肉协同能力的一项主动训练项目。该文主要从生物力学结构及本体感觉方面分析介绍运动控制训练作用于颈椎病的作用原理及其临床应用现状,为其在颈椎病防治中的应用提供相关科学依据。
- 王强孙国栋马金健刘世忠曾庆云
- 关键词:颈椎病颈痛运动疗法生物力学本体感觉
- 运动干预对计算机使用相关颈肩疼痛人群斜方肌sEMG特征的影响
- <正>研究目的:近来,因使用计算机而引起颈肩疼痛的发生率逐年增高,尤其多见于长期使用计算机的办公室工作人群。研究表明,颈肩疼痛人群上斜方肌sEMG静息值偏高(肌紧张)、30%MVC疲劳试验时出现特征性变化趋势,且MVC力...
- 刘世忠黄力平
- 文献传递
- 老年人功能性体适能评估规范
- 黄力平曹龙军刘畅格张琳王磊刘宁袁士磊武亮董继革岳游松张德荣邱继文王文龙向珩王勇军牛岩袁琳徐刚李玥詹少凡张泽王程李昌皓郝慧敏张亦驰刘健魏星李慧丹李申陈婷曹欲智李晓丁李阔弟李林珂李红吴婧陈英武王轶钊武晶琼王嘉智孙晓灿刘梅王超群居一番苏甜越吕雅璇陈文博李猛高崇梁军刘世忠袁晨阳王峥严红万发桃常淑芝
- 高强度联合运动预防绝经后女性腰椎骨质疏松的研究进展
- 2023年
- 骨质疏松症(OP)在绝经后女性中最为常见,其中腰椎发病率最高,易导致腰背疼痛、驼背、身高缩短等表现,最终可导致病理性骨折。高强度联合运动是目前最有效的非药物治疗方法,但是现有运动范式各异,效果也不尽相同。以往综述多聚焦于最佳运动方式和强度,缺少针对绝经后女性腰椎OP的系统性高强度运动范式设计及其对骨密度(BMD)改善效果的总结与归纳。本文从"运动范式的设计要点、受试者的纳入标准、运动联合激素替代疗法(HRT)的疗效和不同的影像学测量设备"等方面对国内外现有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总结出能够显著提高绝经后女性腰椎BMD的研究要点如下:运动范式的设计应针对腰椎进行含高强度抗阻运动的联合运动,且须保证高强度抗阻运动时间>5个月,以及制定合理的运动周期,最好为5~14个月。目前研究仍局限于腰椎整体水平的BMD变化,故使用高分辨率的影像学测量设备研究运动对腰椎不同解剖区域BMD的演变规律是未来的主要方向。
- 聂银霞刘世忠孙逊杜娟
- 关键词: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腰椎
- 膝骨关节炎患者膝内收力矩特征变化临床应用分析被引量:5
- 2021年
- 膝骨关节炎是临床上常见的骨关节退行性疾病,因其病因尚不明确且受影响因素较多,目前尚无非常完善的分级标准及根治方法。在诸多影响因素中,肌骨力学变化影响为其主要因素,其中,较高的膝内收力矩(KAM)是疾病进展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然而其变化与临床症状及运动功能变化是否具有一致性还需进一步研究。从膝内收力矩发生变化的原因,不同影像学膝骨关节炎分级的膝内收力矩变化特征,及其与疼痛和步态变化等临床特征的关联,探讨其在膝关节炎临床治疗评估及力学辅具制作开发中的意义。
- 刘世忠刘皓月宋乐万春晓
- 关键词:膝骨关节炎步态分析疼痛
- 一种颈肩肌肉功能测试系统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颈肩肌肉功能测试系统,包括固定台、生物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计算机Ⅰ、计算机Ⅱ、表面肌电电极和无线网卡;固定台上设有坐板、直靠背、扶手和拉压力传感器,扶手的前部设有前后位置可调的定滑轮Ⅰ,扶手的后部设有固...
- 黄力平牛岩曹龙军邢剑刘世忠章礼勤周石田强
- 文献传递
- 双上肢麻木无力抖动的胸廓出口综合征患者诊治1例报告
- 2024年
- 胸廓出口综合征(thoracic outlet syndrome,TOS),是一种不常见且极具争议性的临床病症。根据卡压的组织不同,常分为动脉型TOS、静脉型TOS和神经源型(neurogenic TOS,NTOS)[1]。虽常有神经电生理和影像学检测辅助,但由于其特异性较低且受其他多种因素干扰,因此诊断NTOS仍然存在一定的困难,治疗方案也存在较大差异[2]。本文针对1例伴随抖动特征的NTOS患者诊疗过程,介绍了NTOS的诊断及其鉴别诊断内容,对目前常见康复评估与康复治疗方案进行了综合报道,为后期该类患者的康复诊疗提供参考。
- 刘世忠范金涛刘新路鲍杰白一凡李明尧万春晓
- 关键词:胸廓出口综合征临床病症康复评估诊疗过程
- 基于人体多尺度运动-力学特征的腰椎骨重建特征及模型研究
- 2024年
- 目的骨质疏松症(OP)是导致骨骼脆性增加和易发生骨折的一种全身性代谢骨病,运动疗法是重要的非药物治疗方法。然而,宏观肢体运动诱发组织尺度骨重建的力学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本研究针对OP最常见部位腰椎,提出多尺度运动-力学模型,揭示引发骨重建的多尺度力学作用机制,构建阈值参数自适应运动诱发骨重建模型。方法设计了6个月联合运动实验。招募30名受试者,首先采集联合运动与日常典型动作的运动学和动力学数据,建立了适用于联合运动的全身肌骨模型;其次,根据受试者运动前后的CT影像,建立了包含腰椎有限元模型。开发matlab算法,将肌骨模型匹配于有限元模型中,建立多尺度运动-力学模型;结合机器学习算法,实现骨重建预测。结果联合运动产生的椎旁肌肌肉力和椎间盘压力与日常运动存在显著差异。抗阻运动过程中几乎所有的椎旁肌平均肌肉力均显著高于冲击运动(P<0.05)。6个月运动干预前后L2节段BMD流失最少,发现了联合运动中L2节段平均应力与骨密度变化显著相关(r=0.825,P=0.022)。结论运动引起的腰椎节段平均应力或许是影响腰椎BMD的重要力学因素,基于此创新构建阈值参数自适应运动诱发骨重建模型,为开拓更精准、更高效和更适用人体的骨重建预测方法提供科学依据。
- 杜娟夏晓宇刘世忠孟琳
- 关键词:非药物治疗椎旁肌抗阻运动骨重建平均应力
- 伏案工作人群职业性颈肩肌肉疼痛运动处方的效果被引量:20
- 2015年
- 目的:为有效防治伏案工作人群职业性颈肩肌肉疼痛的发生与发展,制定一套该类人群工作中运动处方并评价其效果。方法:筛选符合入选标准的颈肩肌肉疼痛人员44名,随机分为实验组(n=22人)和对照组(n=22人)。实验组进行运动处方练习:(1)放松:头部旋转,肩带部旋转;(2)牵伸:前外侧肩颈肌牵伸,后外侧肩颈肌牵伸,肩背部牵伸;(3)力量练习:颈前肌肌力训练,颈后及背部肌力训练,肩背部肌力训练,背部肌力训练。每次练习20 min,2次/日,5天/周,共6周。对照组相应时间内暂停工作,适当休息。运动干预前后对两组受试者均进行VAS疼痛评分、颈部关节活动度、上斜方肌最大等长收缩肌力、疲劳检测,所得数据应用t检验进行组内/间分析。结果:6周运动干预后,实验组VAS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01);颈椎左右侧屈、左右旋转活动度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指标两组无显著性差异。实验组干预前后组内VAS评分显著性降低(P<0.001);左右侧屈关节活动度显著增大(P<0.01);上斜方肌最大收缩肌力显著增大(P<0.01)。对照组运动干预前后各指标均无显著变化(P>0.05)。结论:以颈肩背部肌肉放松、牵伸、等长收缩练习为主的工作中运动处方简便、有效、可行,通过增强颈肩背部关节肌肉功能,能有效改善伏案工作人群颈肩肌肉疼痛症状及颈椎活动情况。
- 刘世忠梁军林乾李飞飞李承蒙黄力平
- 关键词:伏案工作者颈肩痛运动处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