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末

作品数:6 被引量:48H指数:3
供职机构:吉林农业大学农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吉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主题

  • 4篇大豆
  • 3篇种子
  • 3篇冠层
  • 2篇叶面
  • 2篇叶面积
  • 2篇叶片
  • 2篇叶片光合
  • 2篇脂肪酸
  • 2篇生理指标
  • 2篇种子活力
  • 2篇萌发
  • 2篇节位
  • 2篇不同节位
  • 1篇蛋白
  • 1篇豆种
  • 1篇氧化酶
  • 1篇氧化酶活性
  • 1篇叶片光合速率
  • 1篇叶片光合特性
  • 1篇玉米

机构

  • 6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吉林省农业科...
  • 1篇中国科学院
  • 1篇吉林省农业机...

作者

  • 6篇朱末
  • 5篇刘鹏
  • 4篇陈展宇
  • 3篇张治安
  • 3篇徐克章
  • 3篇陈思羽
  • 2篇祁新
  • 2篇李亮
  • 1篇刘晓龙
  • 1篇徐晨
  • 1篇季平
  • 1篇崔喜艳
  • 1篇李大勇
  • 1篇夏冬冬
  • 1篇马静文
  • 1篇李昳
  • 1篇李春雷
  • 1篇马世骏
  • 1篇陈思宇

传媒

  • 2篇中国油料作物...
  • 1篇吉林农业科学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 1篇吉林农业大学...
  • 1篇植物学报

年份

  • 1篇2018
  • 1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新老大豆品种不同冠层籽粒脂肪酸含量与叶片光合速率研究被引量:2
2018年
【目的】分析新老大豆品种生殖生育期不同冠层籽粒中脂肪酸含量、叶片净光合速率的变化规律及其相关性,为大豆品质育种和合理栽培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择大豆品种金元1号、集体5号(老品种)和吉林38、吉农19(新品种)为试验材料,分别测定开花期(R2)、结荚期(R4)、鼓粒期(R6)不同冠层籽粒中脂肪、脂肪酸(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及叶面积和净光合速率。【结果】新老大豆品种不同冠层籽粒中脂肪含量的变化趋势均为下层>上层>中层,新品种低于老品种。叶片净光合速率均表现为上层>中层>下层,在R4期净光合速率达到最大值,新品种高于老品种。新品种叶面积在生殖生长初期增长明显快于老品种,且R4到R6期叶面积维持相对稳定。棕榈酸和亚麻酸含量从下层到上层表现为下降趋势;油酸含量从下层到上层表现为上升趋势,新老品种变化趋势相同,其含量为老品种高于新品种;硬脂酸含量老品种呈现为中上层高、下层低,新品种为上层高、下层低。在整个生殖生育期,大豆籽粒中棕榈酸、亚油酸、亚麻酸含量与叶片净光合速率均呈负相关,叶面积与籽粒脂肪、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呈负相关。【结论】在生育后期,通过增加大豆植株叶面积来改善光合能力,能够降低籽粒中亚麻酸含量,提高油酸含量,有利于大豆籽粒油脂品质改良与产量提高。
陈展宇常雨婷付良帅刘鹏朱末崔喜艳
关键词:冠层脂肪酸含量叶面积净光合速率
吉林省新老大豆品种不同节位叶片光合特性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以吉林省1929、1941年选育的2个老大豆品种元金宝和金元1号及1999、2000年选育的两个新大豆品种吉农7号和吉林45为试材,在相同栽培管理模式下,研究了不同时期育成品种不同节位叶片的光合特性和叶面积的变化。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育成品种在不同节位、不同时期叶片生理特性均存在差异,生殖生长阶段新选育品种的净光合速率(Pn)、气孔导度(Gs)、叶面积、水分利用效率(WUE)更具有优势,不同生育阶段各节位Pn也均高于老品种;新品种叶面积表现为苗期增长较慢,在生殖生长初期阶段增长加快,中后期又趋于平稳,叶面积呈"慢-快-慢"的发育特征,保障了群体结构更趋合理,继而延长了叶片功能持续期。说明叶片光合性能和叶面积发育动态协调,是新品种高产的主要原因。
朱末刘晓龙徐晨季平陈思宇刘鹏李昳祁新
关键词:大豆节位叶面积光合特性
不同节位大豆籽粒中脂肪酸与11S、7S球蛋白含量变化被引量:3
2015年
为了研究不同节位上大豆籽粒中5种脂肪酸与11S、7S球蛋白的含量变化规律,以吉林38和吉农19为试验材料测定不同节位籽粒中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与11S、7S球蛋白含量。结果表明,吉林38和吉农19各节位籽粒中所含脂肪酸及11S、7S球蛋白含量不同。棕榈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含量表现为随节位的上升而逐渐下降,而硬脂酸和油酸含量则表现为随节位的上升而上升。11S球蛋白含量随节位上升呈现为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11S球蛋白含量在中下部(4~9节位)含量偏低,上部(13~17节位)含量达到最高;7S球蛋白与11S球蛋白含量在节位中的变化规律相反。相关分析表明,吉林38和吉农19的11S球蛋白与7S球蛋白呈负相关关系。11S/7S比值与棕榈酸、亚油酸和亚麻酸呈负相关关系,与硬脂酸和油酸呈正相关关系。
刘鹏陈思羽朱末李亮徐克章张治安陈展宇
关键词:大豆节位脂肪酸
大豆植株不同冠层种子活力及其萌发中抗氧化酶活性被引量:10
2016年
以吉农15号和吉农24号大豆(Glycine max)品种为材料,根据植株高度平均分为下部、中下部、中部、中上部和上部5个冠层,分析不同冠层种子百粒重、种子活力及萌发7天子叶中抗氧化酶活性和丙二醛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植株冠层的升高,大豆百粒重呈先略上升后逐渐下降的趋势,上部冠层种子的百粒重最小。大豆植株下部与中下部冠层种子的发芽率和发芽势较高;并且该两层的种子活力指数显著高于中上部与上部冠层,种子萌发后幼苗的茎粗也显著大于中上部及上部冠层幼苗。下部与中下部冠层种子萌发时子叶中的抗氧化酶活性高于上部,而丙二醛含量低于上部,说明该两层的大豆种子活力高,萌发后幼苗健壮且子叶新陈代谢旺盛,是优选良种的最佳冠层。
陈思羽刘鹏朱末夏冬冬李亮徐克章陈展宇张治安
关键词:大豆种子活力抗氧化酶活性
冠层不同部位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子叶生理指标的变化被引量:1
2015年
为了解冠层不同部位种子在萌发过程中子叶生理指标的差异,以吉农15号和吉农24号大豆品种为材料,根据植株高度将冠层平均等分成下部、中下部、中部、中上部和上部5个部分,分析冠层不同部位种子萌发时子叶可溶性蛋白含量、可溶性糖含量、丙二醛含量、绝对电导率和抗氧化酶活性的变化以及冠层不同部位的产量。结果表明,冠层不同部位的大豆种子萌发过程中,随着冠层的从下往上,子叶可溶性蛋白和可溶性糖含量呈现出逐渐增加的变化;子叶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过氧化物酶活性先增加后减小,绝对电导率、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和过氧化氢酶活性逐渐降低。冠层不同部位的粒数、荚数和产量是随着冠层从下往上逐渐升高,但冠层上部的百粒重最小。说明,冠层下部、中下部的大豆种子更饱满,且萌发后,子叶新陈代谢旺盛,衰老缓慢,是优选良种的最佳部位。
陈思羽刘鹏朱末徐克章李大勇陈展宇张治安
关键词:大豆冠层子叶生理指标
人工老化对玉米种子活力指标、内含物质含量及生理指标的影响?被引量:31
2014年
以2个玉米杂交种"郑单958"和"先玉335"为试验材料,采用人工加速种子老化的方法,对玉米种子活力指标、种子内含物质含量及生理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种子老化程度的加深,"郑单958"和"先玉335"种子的发芽率、发芽指数、活力指数逐渐降低,老化至8 d时降至0。"郑单958"和"先玉335"种子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脱氢酶的活力逐渐降低,电导率、丙二醛含量逐渐升高,粗脂肪、可溶性蛋白含量先升高后降低,有机酸含量总体上呈升高的趋势,脯氨酸含量呈现上升的趋势,但老化至8 d时,种子脯氨酸的含量明显下降,可溶性糖含量的变化不规则。相关分析表明:"先玉335"种子活力指标与有机酸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2个玉米种子的活力指标与生理指标相关达到显著或极显著水平。
李春雷马世骏彭滨马静文朱末祁新
关键词:玉米种子活力生理指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