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马涛

作品数:9 被引量:110H指数:5
供职机构:浙江省海洋水产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舟山市科技计划项目浙江省科技计划项目博士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3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小黄鱼
  • 5篇黄鱼
  • 4篇形态性状
  • 4篇性状
  • 3篇养殖
  • 2篇氧化酶
  • 2篇体质量
  • 2篇通径
  • 2篇通径分析
  • 2篇鮸鱼
  • 2篇抗氧化
  • 2篇抗氧化酶
  • 1篇地理
  • 1篇地理群体
  • 1篇形态学
  • 1篇形态学特征
  • 1篇养殖技术
  • 1篇养殖群体
  • 1篇稚鱼
  • 1篇水温

机构

  • 8篇浙江省海洋水...
  • 6篇浙江海洋大学
  • 3篇象山县水产技...
  • 1篇浙江海洋学院

作者

  • 9篇楼宝
  • 9篇刘峰
  • 9篇马涛
  • 8篇詹炜
  • 8篇徐冬冬
  • 8篇毛国民
  • 8篇王立改
  • 2篇刘阳阳
  • 1篇蒋日进
  • 1篇詹伟
  • 1篇吕小康

传媒

  • 2篇海洋与湖沼
  • 2篇河北渔业
  • 2篇浙江海洋学院...
  • 1篇海洋学报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上海海洋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8篇2016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小黄鱼(Larimichthys polyactis)胚胎发育及仔、稚鱼形态特征观察被引量:11
2016年
采用干法授精方法获得受精卵,在人工培育条件下对小黄鱼的胚胎及仔稚鱼形态发育进行观察,描述了各发育时期的发育时序和形态特征。结果表明,小黄鱼受精卵呈圆球形,无色透明,单油球,浮性,卵径(1413±73)μm,油球径(465±23)μm。在水温(18±0.5)?C,盐度28下,历时50h40min完成孵化。初孵仔鱼全长(3256±112)μm,卵黄囊长径(1260±50)μm,短径(894±65)μm,肌节32对。在水温(19±1)?C下,仔、稚鱼发育历时35天,4日龄仔鱼开口摄食,6日龄卵黄囊消失,10日龄油球消失,15日龄尾椎骨向上弯曲,25日龄全长(7467±550)μm,各鳍发育基本完成,进入稚鱼期,35日龄全长(22158±420)μm,全身被鳞,进入幼鱼期。
詹炜楼宝陈睿毅毛国民刘峰徐冬冬王立改马涛徐麒翔
关键词:小黄鱼胚胎发育形态学特征
水温和饥饿对鮸鱼肝脏抗氧化酶的影响被引量:2
2016年
为了探讨不同水温和饥饿条件下鮸鱼抗氧化酶的变化规律,采用实验生态法分析了实验条件下鮸鱼(体质量234.46±52.85 g)肝脏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及其与体质量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饥饿导致实验鱼体质量下降,其中水温越高体质量下降越明显:30℃组下降(29.44±7.42)g,显著大于22℃组(9.06±1.47)g和13℃组(4.23±0.93)g。相同水温条件下,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鮸鱼肝脏中SOD和CAT活力均出现明显变化,并且不同水温条件下变化各不相同:13℃组中,SOD和CAT活力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走势,在饥饿2 d时酶活力达到最高值;22℃组中,SOD和CAT从始至终均呈现逐渐下降的趋势;而在30℃高温组中,SOD与CAT活力变化趋势不完全一致,SOD活力变化较小,呈现轻微的先上升后下降趋势,同样是饥饿2 d时达到最大值,CAT活力总体表现为下降的趋势。同一饥饿时长不同温度处理组中,实验鱼肝脏中SOD和CAT活力同样存在显著差异(P<0.05):除了13℃组在鱼体饥饿2 d时CAT活力0.044±0.006 U/mgprot高于22℃组0.038±0.006 U/mgprot之外,SOD和CAT活力均是22℃组最高,30℃的高温组最低。本研究结果为鮸鱼的高效健康养殖提供技术参考。
吕小康刘峰楼宝刘阳阳徐冬冬陈睿毅詹炜王立改毛国民马涛
关键词:鮸鱼水温饥饿胁迫抗氧化酶
鮸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系被引量:4
2016年
为了研究鮸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测量了524尾12月龄左右鮸的体质量(Y,g)和8个形态性状(cm),包括全长(X_1)、体长(X_2)、头长(X_3)、躯干长(X_4)、尾长(X_5)、尾柄长(X_6)、尾柄高(X_7)和体高(X_8).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通径分析以及模型拟合等方法对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鮸所有性状两两之间存在极显著正相关关系,相关系数在0.834~0.941.经共线性诊断排除了体长这一具有严重共线性的性状后,采用逐步引入-剔除法进行多元回归并进行显著性检验,成功筛选出全长(X_1)、躯干长(X_4)、尾柄高(X_7)和体高(X_8)4个统计检验极显著的形态性状,并建立多元回归方程:Y=-444.188+7.943X_1+12.861X_4+38.254X_7+42.722X_8.通径分析结果显示,4个形态性状中,体高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通径系数=0.351),全长次之(通径系数=0.335).对全长和体高与体质量之间的函数关系进行曲线模型拟合得出,在6个拟合模型中,幂函数模型拟合效果最好,方程为:y=0.013 x^(2.891)(全长);y=2.028x^(2.751)(体高).经适合性检验得知,全长比体高通过幂函数对体质量的预测效果更好.研究结果可为鮸的形态性状在选择育种中的有效利用提供重要参考.
刘峰楼宝陈睿毅徐麒翔马涛詹炜王立改毛国民徐冬冬
关键词:形态性状通径分析
黄姑鱼室内养殖技术被引量:1
2016年
黄姑鱼Nibea albiflora,俗名铜罗鱼、黄婆鸡、黄姑子等,主要分布于我国沿海、朝鲜半岛及日本南部海域,其生存水温为6~34℃,适宜水温在20~28℃之间。近年来,资源量逐年减少,捕捞量急剧下降,海洋捕捞已经满足不了人们需求。
徐麒翔陈睿毅楼宝马涛詹炜徐冬冬毛国民王立改刘峰
关键词:黄姑鱼养殖技术海洋捕捞资源量捕捞量
温度对小黄鱼体内抗氧化酶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25
2016年
为了深入了解不同温度条件下小黄鱼的应激反应,为小黄鱼的人工养殖提供参考。本次研究以人工繁殖的4.5月龄小黄鱼为研究对象,采用不同水温(27℃、29℃、31℃、32℃、33℃)进行养殖,以此确定小黄鱼的高温致死温度,并检测不同养殖水温条件下小黄鱼肝脏和肠道中抗氧化酶(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消化酶(脂肪酶LPS、淀粉酶AMS)的活性,比较小黄鱼不同组织中4种酶活性的变化情况。结果显示,32℃的养殖水温为小黄鱼的初始致死温度;养殖温度对小黄鱼肝脏和肠道中几种酶的活性均存在显著影响(P<0.05):抗氧化酶和消化酶活性均随着养殖水温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除了肠道中的CAT)。另外,肝脏中抗氧化酶活性强于消化酶,而肠道中则相反,表明肝脏侧重于机体免疫反应,而肠道更侧重于食物消化。通过二次项回归方程拟合了温度与酶活性的回归方程,只有肝脏和肠道中的LPS活性与温度的回归方程有意义,决定系数r2分别为0.89和0.93(在0.85以上)。此外,肝脏中LPS活性与实验鱼体质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关系(P<0.01),研究结果为小黄鱼专用配合饲料的研发提供了重要参考。研究还得出,养殖水温29℃和31℃时,进行小黄鱼养殖可取得较好效果,研究结果可为小黄鱼快速养成提供指导。
刘峰刘阳阳楼宝陈睿毅詹伟徐麒翔马涛徐冬冬王立改毛国民
关键词:小黄鱼温度肠道抗氧化酶消化酶
小黄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灰色关联分析被引量:17
2017年
为了研究小黄鱼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关系,以小黄鱼的体质量和8个形态性状(全长、体长、头长、躯干长、尾长、尾柄长、尾柄高及体高)为对象,进行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灰色关联分析,以此衡量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对重要性。结果显示,小黄鱼雌性个体生长速度显著大于雄性个体。所有目标性状中,体质量的变异系数最大(雌性:30.598%;雄性:27.055%),形态性状之间的变异系数相差不大(雌性:9.941~12.543;雄性:8.170~13.295)。小黄鱼的雌雄样本中,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灰色关联度存在一定差异,其中,雌性样本的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关联度在0.526 6~0.681 2之间,关联度从高到低依次为:全长>体长>躯干长>尾长>尾柄长>体高>尾柄高>头长;而雄性样本的关联度在0.528 4~0.711 6之间,关联度依次为全长>体长>尾长>躯干长>尾柄长>尾柄高>体高>头长。8个形态性状在雌、雄样本中均是全长与体质量的关联度最高,体长次之,头长最低,而其余性状在雌、雄样本中的排序存在一定差别,研究结果为小黄鱼良种选育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指导。
刘峰楼宝陈睿毅詹炜陈琳徐冬冬王立改徐麒翔马涛
关键词:小黄鱼形态性状体质量灰色关联分析
鮸鱼人工养殖中常见疾病及防治方法被引量:2
2016年
在海水鱼类养殖过程中,病虫害的威胁日益增大,这是水产养殖目前所面临的一个主要困难,遏制了水产养殖业的健康可持续发展。为提高水产养殖户的经济效益,促进水产养殖业的发展,增加渔业产量,必须要做好鱼病的防治工作。基于此,对鮸鱼人工养殖过程中常见的鱼病案例进行分析,对鱼病的发生情况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防治措施。综述水泥池内人工养殖鮸鱼常见的疾病,分别为香鱼假单胞菌病、淀粉卵甲藻病、双阴道吸虫病、车轮虫病和盾纤毛虫病,分别描述各类疾病的病原、病症、流行情况及防控措施,提出人工养殖鮸鱼时疾病预防的综合措施。
马涛楼宝陈睿毅徐麒翔詹炜毛国民刘峰
关键词:鮸鱼人工养殖疾病防治
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性及通径分析被引量:53
2016年
为了研究野生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繁殖后代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作用,以随机采集的729尾4.5月龄小黄鱼为研究对象,对每尾个体的体质量(g)和8个形态性状(cm):全长(X1)、体长(X2)、头长(X3)、躯干长(X4)、尾部长(X5)、尾柄长(X6)、尾柄高(X7)和体高(X8)进行准确测定,运用相关分析、多元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方法,分别计算性状间的相关系数、构建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多元回归方程,获得了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进行了养殖小黄鱼的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研究。结果显示,8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中,4个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通径系数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它们是影响体质量的重要指标,其中体长(通径系数:0.589)对体质量的直接影响最大。应用逐步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以体质量为因变量(Y),体长(X2)、躯干长(X4)、尾柄高(X7)和体高(X8)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Y=–32.377+3.064X2–1.511X4+14.285X7+4.438X8。模型等式中形态性状与体质量的相关指数R2=0.927,说明所选性状是影响体质量的主要形态性状。以上分析结果为小黄鱼的选育测量指标的确定提供了理论依据。
刘峰陈琳楼宝詹炜陈睿毅徐冬冬王立改徐麒翔马涛毛国民
关键词:小黄鱼养殖群体形态性状通径分析
小黄鱼4个地理群体形态差异分析被引量:7
2016年
为了研究不同地理群体小黄鱼的遗传分化情况,本次研究运用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和判别分析等统计分析方法对采自江苏吕泗(LS)、福建宁德(ND)、山东青岛(QD)和浙江象山(XS)的4个小黄鱼群体进行了形态学比较研究。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显示,33个形态比例性状中,只有一个性状在4个地理群体之间差异不显著;通过主成分分析对33个比例性状进行降维处理筛选出6个主成分,其累计贡献率为75.17%,此结果小于85%,所以依靠筛选的6个主成分对4个小黄鱼群体进行区分无法取得较为理想的效果。通过对形态性状的聚类分析,成功构建了4个小黄鱼群体的聚类树状图,对4个小黄鱼群体的亲缘关系远近有了一个初步了解,其中LS、ND和QD小黄鱼群体亲缘关系较近,而XS群体与三者的亲缘关系较远。判别分析的结果显示,通过判别函数对4个小黄鱼群体进行判别,其中LS群体判别率最高(97.5%);ND群体判别率最低(80.0%),4个群体的综合判别率为89.4%,说明通过判别分析对4个地区小黄鱼群体进行判别,具有较高准确性。本次研究采用的单因素方差分析、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判别分析对4个小黄鱼地理群体的分析结果一致,均显示4个小黄鱼群体间存在一定程度的分化,但是不同地理群体之间分化程度存在一定差别。
孙琛王肇霖刘峰楼宝陈睿毅陈琳詹炜蒋日进徐冬冬王立改毛国民马涛徐麒翔
关键词:小黄鱼地理群体形态性状主成分分析聚类分析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