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RCP在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的诊治作用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回顾性分析内镜下胰胆管造影术(ERCP)对先天性胆总管囊肿(CCC)的诊断作用,探讨其发病机制;初步总结内镜治疗原则并评价其在外科术前的效果。方法造影后辨别CCC的分型、与合并其他胰胆管疾病的关系;根据分型,选择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胆道引流等内镜治疗或外科手术。结果发现CCC 13例,包括Ⅰa型8例,Ⅰc型1例,Ⅲ型1例,Ⅳa型3例;合并胰胆管合流异常(PBM)10例,无合并PBM者3例。伴胆管结石9例(Ⅰa型5例,Ⅲ型1例,Ⅳa型3例),7例内镜下取石成功,取石后置入胆管支架引流4例,行鼻胆管引流2例;Ⅲ型者仅行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2例因胆管狭窄扩张无效或结石过大,未予取石,仅置入胆管支架引流。合并胰管结石1例,取石后置入胰管支架。内镜治疗后临床症状均明显缓解。结论 CCC与PBM有密切的关联;根据合并症的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内镜治疗措施,ERCP胆道取石和/或置管引流在外科术前是有效的、必要的。
- 郑金辉何利平方超英郑晓玲王丽珍高丽影
- 关键词:胆总管囊肿胰腺管胆总管胰胆管造影术内窥镜逆行
- 浅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水平切缘阳性高危因素分析及随访研究被引量:19
- 2020年
- 目的探讨浅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后标本水平切缘阳性的高危因素及其残留复发情况。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D的浅表食管癌及癌前病变患者,收集相关临床、内镜及病理资料,分析食管ESD标本水平切缘阳性的高危因素,并通过术后随访,比较水平切缘阳性与阴性患者的ESD术后病灶残留复发情况。结果最终纳入患者186例病灶194处,水平切缘阳性组37处,水平切缘阴性组157处。水平切缘阳性组中,水平切缘为低级别上皮内瘤变(LGIN)累及病灶25处、水平切缘为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GIN)累及病灶10处、水平切缘为癌累及病灶2处,水平切缘阴性组157处病灶。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食管ESD术后病理标本水平切缘阳性与ESD术中标记前是否碘染、术后标本面积具有相关性(P<0.05)。186例患者随访过程中,最终156例患者164处病灶纳入水平切缘阳性组与阴性组的残留复发率随访分析。其中,水平切缘阳性组内镜随访30处,残留复发4处(残留复发率13.3%),水平切缘阴性组内镜随访134处,7处残留复发(残留复发率5.2%),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食管ESD术中病灶标记前无碘染及大面积病灶的病理标本,水平切缘阳性发生率增加。对于食管ESD术后单纯水平切缘阳性、切缘阳性性质为癌前病变者,可先内镜下密切随访,暂不追加二次治疗。
- 郑家垚林峥嵘许炎钦陈洋洋郑晓玲邓万银钟世顺郑金辉梁玮
- 关键词: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切缘阳性随访
-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对十二指肠乳头部腺瘤的治疗价值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评价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在十二指肠乳头部腺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1例因十二指肠乳头部腺瘤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内镜治疗完成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29例(93.5%,29/31)成功完成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治疗,术后病理提示腺瘤伴低级别上皮类瘤变25例、腺瘤伴上皮类瘤变4例。术中1例(3.4%,1/29)发生出血,无穿孔;术后无出血和穿孔,17例(58.6%,17/29)并发高淀粉酶血症、3例(10.3%,3/29)并发轻度胰腺炎,均经内科保守治疗痊愈。有2例(6.9%,2/29)伴有上皮类瘤变者分别在术后6个月及2年后复发;其余27例随访期间无复发,随访时间11个月至5年,平均(33.6±8.5)个月。结论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治疗十二指肠乳头部腺瘤安全可行,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虽然术后复发率较低,但仍应注意密切随访。
- 郑晓玲梁玮方超英邓万银郑金辉何利平
- 关键词:肿瘤十二指肠乳头
- 老年人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恶变相关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7
- 2020年
- 目的探讨老年人(年龄≥60岁)结直肠侧向发育型肿瘤(lateral spreading tumors,LST)合并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 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m,HGIN)或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9年6月在福建省立医院经内镜诊断并治疗的212例年龄≥60岁的LST患者临床资料,分析病变病理性质与患者的一般临床特征(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基础疾病、服用抗凝药物情况、血脂情况、癌胚抗原水平)及内镜下表现(大小、部位、形态等)的相关性,并分析总结老年人LST合并HGIN或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纳入的212例患者男119例、女93例,年龄(68.76±6.37)岁,病灶大小(26.10±15.64)mm,内镜治疗204例(96.2%),外科治疗8例(3.8%),内镜下治愈性切除率99.5%(203/204)。术后病理提示HGIN占34.9%(74/212),癌变占7.6%(16/212)。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患者的年龄、性别、体重指数、吸烟史、饮酒史、基础疾病、是否服用抗凝药、血脂情况、癌胚抗原水平均不是LST合并HGIN或癌变的相关危险因素(P>0.05),病灶大小(P<0.001)、病灶位置(P=0.002)、病灶形态(P<0.001)是LST合并HGIN或癌变的危险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灶大小≥20 mm(P=0.001),病灶形态为结节混合型(P=0.020,OR=2.624,95%CI:1.161~5.933)或假凹陷型(P=0.012,OR=10.009,95%CI:1.667~60.080)是老年人LST合并HGIN或癌变的危险因素。结论对年龄≥60岁的LST患者,病灶大小及形态是LST合并HGIN或癌变的独立危险因素,临床应重视老年人的结肠镜检查及早期诊疗。
- 许炎钦林峥嵘钟世顺郑金辉梁玮
- 关键词:老年人侧向发育型肿瘤癌变
- 拉克替醇联合复方聚乙二醇在住院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中的应用被引量:8
- 2017年
- 目的观察拉克替醇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用于住院患者结肠镜检查前肠道准备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5名拟行结肠镜检查的住院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拉克替醇联合复方聚乙二醇)102例和对照组(复方聚乙二醇)103例。观察两组肠道清洁效果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实验组肠道清洁效果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但实验组肠道清洁度为1级者明显高于对照组;实验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更低,对夜间睡眠几无影响,明显提高了住院患者的依从性及耐受性。结论拉克替醇联合复方聚乙二醇用于住院患者肠道准备安全、有效,不良反应少。
- 钟世顺梁玮陈晓琼陈洋洋陈樑郑晓玲郑金辉邓万银郭仙斌
- 关键词:拉克替醇复方聚乙二醇结肠镜检查肠道准备
- 胃黏膜平坦型病变194例的胃镜下诊断和病理分析被引量:4
- 2017年
- 在普通胃镜下,通常对胃黏膜明显隆起或凹陷的病变较易识别,而胃黏膜平坦型病变在普通白光下仅表现为浅表隆起、凹陷或黏膜色泽改变,是胃黏膜病变中较易漏诊的特殊类型。本研究对194例胃黏膜平坦型病变患者的胃镜检查结果和病理资料进行分析,以期加强对胃黏膜平坦型病变的认识,提高早期胃癌和癌前病变的发现率和诊断率。
- 钟世顺梁玮邓万银郑晓玲郑金辉周煜燊刘进生
- 关键词:平坦型病变普通胃镜病理分析色泽改变病理资料
- Smad4表达异常与结直肠癌的相关性研究
- 目的:研究结直肠组织Smad4 mRNA及其蛋白表达水平变化、Smad4基因CpG岛异常甲基化与结直肠癌及其临床病理特征的关联性。探讨Smad4蛋白表达异常与结直肠腺瘤、腺癌发生、发展的关系。
方法:所有结直肠...
- 郑金辉
- 关键词:SMAD4基因转化生长因子Β1抑癌基因结直肠癌
- 文献传递网络资源链接
- 消化道早期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25
- 2019年
- 目的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消化道早癌并发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2008年6月至2015年2月福建省立医院消化内镜中心,及2015年5月至2018年4月福建省立医院南院消化内镜中心,行ESD治疗的430例消化道早癌(449处病灶),按术后出血情况分为出血组和未出血组,分析患者一般情况、内镜治疗情况及术后病理结果等因素与ESD术后出血的关系。结果430例消化道早癌(449处病灶)行ESD治疗,16例(3.7%)发生术后出血。按是否发生术后出血分成出血组(n=16)和未出血组(n=433)后,单因素分析结果提示,患者年龄(t=0.465,P=0.642)、性别构成(χ^2=0.035,P=0.642)、是否有糖尿病(χ^2=0.647,P=0.421)、是否有冠心病(P=1.000)、病灶大小(t=1.598,P=0.111)、是否≥2个病灶(P=1.000)、病变部位(χ^2=6.183,P=0.289)、操作时间(t=1.335,P=0.201)、病理分级(χ^2=0.687,P=0.709)、病变浸润深度(χ^2=0.134,P=0.714)2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是否有高血压病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793,P=0.029)。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高血压病是ESD术后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OR=3.358,95%CI:1.227~9.186,P=0.018)。结论高血压与消化道早癌ESD术后出血密切相关,伴有高血压者ESD术后出血风险大。
- 蓝燕芬方超英郑晓玲邓万银郑金辉王超何利平
- 关键词:消化道早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术后出血
-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对十二指肠乳头部腺瘤的治疗价值
- 目的 评价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在十二指肠乳头部腺瘤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因十二指肠乳头部腺瘤行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切除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内镜治疗完成情况、并发症发生情况以及术后随访情况.结果 ...
- 郑晓玲梁玮方超英邓万银郑金辉何利平
- 关键词:肿瘤十二指肠乳头
- 超声内镜在早期食管癌T分期的诊断价值及临床病理因素
- 目的 探讨超声内镜(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在早期食管癌中T分期的诊断价值及临床病理因素.方法 对2015 年3 月至2016年7 月的99例早期食管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内...
- 王昭智金建军陈雅华邓万银郑晓玲钟世顺郑金辉
- 关键词:超声内镜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