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三黄
  • 2篇衰竭
  • 2篇细胞
  • 2篇急性肝
  • 2篇肝衰
  • 2篇肝衰竭
  • 1篇胆红素
  • 1篇蛋白
  • 1篇血清
  • 1篇氧化物歧化酶
  • 1篇氧化应激
  • 1篇人胚
  • 1篇人胚胎
  • 1篇受体
  • 1篇受体相互作用...
  • 1篇鼠肝
  • 1篇鼠肝细胞
  • 1篇四氯化碳
  • 1篇提取物
  • 1篇天门冬氨酸氨...

机构

  • 5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 1篇广东省第二人...

作者

  • 5篇刁建新
  • 5篇代欢
  • 4篇杨运高
  • 3篇李海叶
  • 1篇罗丹
  • 1篇马文校
  • 1篇苟珊
  • 1篇钱益啸
  • 1篇李颖嘉
  • 1篇黄伟

传媒

  • 1篇中医杂志
  • 1篇广东医学
  • 1篇中药药理与临...
  • 1篇实用肝脏病杂...
  • 1篇南方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6
  • 2篇2015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三黄茵赤汤对D-氨基半乳糖诱导人胚胎肝细胞系LO2坏死的影响被引量:5
2017年
目的探讨三黄茵赤汤治疗急性肝损伤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将人胚胎肝细胞系LO2分为正常组、模型组、对照组及三黄茵赤汤高、中、低剂量组,通过D-氨基半乳糖(D-Gal N)诱导LO2细胞坏死,三黄茵赤汤高、中、低剂量组分别给予三黄茵赤汤3、2、1 mg/ml,对照组给予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抑制剂(Nec-1)60 mmol/L,采用MTT法测定各组细胞存活率,Hoechst、PI染色分析细胞是否发生凋亡、坏死,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及细胞内活性氧(ROS)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各组细胞Casepase-3、受体相互作用蛋白1(RIP1)、受体相互作用蛋白3(RIP3)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三黄茵赤汤中、低剂量组均能提高细胞生存率和ROS的清除率,三黄茵赤汤中剂量组能降低Hoechst、PI染色荧光强度,三黄茵赤汤高剂量组亦能提高ROS的清除率(P<0.05)。三黄茵赤汤中剂量组降低细胞晚期凋亡率、提高生存率的效果最好。三黄茵赤汤各剂量组均能减少RIP1及RIP3表达(P<0.05);与三黄茵赤汤各剂量组相比,对照组效果更加明显(P<0.01)。结论三黄茵赤汤通过抑制RIP1及RIP3的表达而对D-Gal N诱导LO2细胞坏死产生保护作用。
李海叶刁建新代欢黄伟杨运高
关键词:D-氨基半乳糖细胞坏死
B超检测对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诊断的价值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肝脏B超检测与病理学及血清学指标ALT、AST、TBIL的关系。方法 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n=15)、模型组(n=15)。模型组通过四氯化碳(CCl4)诱导致肝硬化后给以D-氨基半乳糖(D-GalN)及脂多糖(LPS)打击,建立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模型。采用B超监测大鼠肝脏及腹部,生化仪器检测血清中丙氨酸转氨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总胆红素(TBIL),HE染色观察肝脏的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B超阳性结果 13例,血清中ALT、AST、TBIL各项指标均明显升高,肝脏病理损伤为100%,其中达到肝衰竭的有12例,B超检测阳性且病理损伤达到肝衰竭有11例。B超检测结果与病理学(r=0.786,P=0.000 1)、血清学(r=1,P=0.000 1)结果呈正相关。结论 B超检测的结果与病理学、血清学的结果有很高相关性,能够反映肝脏的损伤程度,B超检测可以作为活体筛选肝硬化、肝衰竭模型大鼠的诊断指标之一。
刁建新马文校代欢李颖嘉苟珊杨运高
关键词:B超肝衰竭丙氨酸转氨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总胆红素
多功能蛋白APE1/Ref1在肝衰竭大鼠肝细胞不同部位的表达意义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研究多功能蛋白酶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Ref1)在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肝细胞不同部位的表达意义。方法将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n=15)和模型组(n=15)。采用四氯化碳(CCL4)联合D-氨基半乳糖(D-GalN)和内毒素(LPS)注射法制备肝衰竭模型,使用B超监测筛选成功模型。检测血清ALT、AST、总胆红素(TBIL),采用HE染色观察肝组织病理学变化,采用免疫组化和免疫印迹法检测肝组织胞浆蛋白、胞核蛋白、总蛋白APE1/Ref1的表达。结果本组实验,经B超筛选模型成功率达80%;正常对照组血清ALT、AST和TBIL水平分别为(56.5±16.0)U/L、(178.7±36.5)U/L和(3.2±0.6)μmol/L,均显著低于模型组【(620.4±347.5)U/L、(1077.7±666.1)U/L和(21.2±16.9)μmol/L,均P<0.05】;免疫组化法检测模型组肝组织APE1/Ref1表达水平为(6.8±1.3)IOD,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的【(8.1±1.2)IOD,P<0.05】,模型组胞浆蛋白水平为(0.91±0.08)IOD,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的【(0.18±0.01)IOD,P<0.01】,而核蛋白和总蛋白水平分别为(0.71±0.01)IOD和(0.92±0.03)IOD,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1.41±0.04)IOD和(1.15±0.01)IOD,P<0.05】。结论慢加急性肝衰竭大鼠肝内APE1/Ref1表达呈现由细胞核内转向胞浆内表达的特征,总体表达呈下降水平。
刁建新代欢李海叶杨运高
关键词:肝衰竭DNA损伤氧化应激
三黄茵赤方含药血清对LO2细胞DNA氧化损伤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三黄茵赤方含药血清对H2O2诱导LO2细胞DNA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采集三黄茵赤方含药血清,以LO2细胞株为研究对象,通过H2O2诱导LO2细胞DNA氧化损伤模型,实验分正常对照组、H2O2模型组、三黄茵赤方含药血清5%、10%、15%浓度组、维生素E组,采用倒置显微镜观察各组形态,CCK-8法测定细胞存活率,生化法检测细胞内SOD、CAT和GSH-PX活性,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内ROS水平,ELISA检测细胞内8-OHd G含量,彗星实验检测细胞DNA损伤情况。结果与H2O2模型组比较,三黄茵赤方含药血清10%、15%浓度组、维生素E组均能提高细胞存活率(P<0.05),增强细胞内SOD、CAT、GSH-PX活性(P<0.05),改善细胞对ROS清除能力(P<0.01),降低细胞内8-OHd G含量(P<0.01),减低细胞拖尾率、尾长、尾矩及Olive尾矩(P<0.05)。结论三黄茵赤方含药血清对H2O2诱导LO2细胞DNA氧化性损伤具有保护作用,以15%浓度含药血清组作用最显著。
代欢刁建新区锦莹李海叶杨运高
关键词:含药血清H2O2DNA氧化损伤
绿茶提取物对四氯化碳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被引量:11
2015年
目的:探讨绿茶提取物对四氯化碳(CCl4)致小鼠急性肝损伤的抗氧化保护作用。方法:60只小鼠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CCl4模型组、绿茶提取物200、400、800mg/kg组及维生素E 250mg/kg组,连续给药7d,采用0.12%CCl4制备小鼠急性肝损伤模型,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检测肝组织匀浆液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含量,病理观察肝脏的损伤程度,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中核转录因子(NF-κB)、肿瘤坏死表达水平。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绿茶提取物200、400、800mg/kg剂量组均能明显降低血清ALT、AST的水平,提高肝脏组织匀浆液SOD、CAT、GSH-Px活性;改善肝脏组织病理损伤;减低NF-κB,TNF-α的表达水平。结论:绿茶提取物具有保护急性肝损伤作用,可能是减低NF-κB、TNF-α的表达,减少氧化应激损伤,从而达到保护急性肝损伤的作用。
区锦莹温嘉莉刁建新代欢罗丹钱益啸彭康
关键词:急性肝损伤抗氧化损伤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氢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