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赵沙沙

作品数:3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庆市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地塞米松
  • 1篇地塞米松治疗
  • 1篇淀粉样
  • 1篇淀粉样蛋白A
  • 1篇血小板
  • 1篇人脐
  • 1篇人脐带
  • 1篇人脐带间充质...
  • 1篇鼠模型
  • 1篇脐带间充质干...
  • 1篇球菌
  • 1篇热稳定
  • 1篇热稳定性
  • 1篇热稳定性研究
  • 1篇热休克
  • 1篇网织血小板
  • 1篇细胞
  • 1篇细胞抗原
  • 1篇小鼠
  • 1篇小鼠模型

机构

  • 3篇成都中医药大...
  • 1篇教育部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 1篇四川省肿瘤医...

作者

  • 3篇赵沙沙
  • 1篇艾承锦
  • 1篇汪德强
  • 1篇黄爱龙
  • 1篇张宏鹏
  • 1篇熊大迁
  • 1篇吴爽
  • 1篇胡琼英

传媒

  • 1篇中华医院感染...
  • 1篇免疫学杂志
  • 1篇重庆医科大学...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转PD-L1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地塞米松治疗CIA小鼠模型的研究被引量:1
2020年
目的探讨转程序性死亡分子配体(programmed death-ligand 1,PD-L1)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MSCs)联合糖皮质激素类药物(GCs)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在体内对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作用效果,为RA的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构建PD-L1基因(CD274)克隆并包装病毒,再高效感染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PD-L1+HUCMSC),表达PD-L1蛋白;建立胶原诱导类风湿关节炎(collagen induced arthritis,CIA)小鼠模型,并用PD-L1+HUCMSC联合DXM(0.5 mg/kg)(PD-L1-HUCMSCs/DXM)进行治疗,监测小鼠的体质量和临床评分变化;检测相关免疫细胞的变化及炎症相关因子的表达情况。结果PD-L1-HUCMSCs/DXM可减轻CIA小鼠关节发病程度(P<0.05);显著降低淋巴结和脾脏中活化T细胞和B细胞的数量(P<0.05),显著增加调节性T细胞(Treg)和调节性B细胞(Breg)数量(P<0.05);抑制小鼠体内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IL-6、IL-17和IL-10的生成(P<0.05)。结论转PD-L1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联合地塞米松可减轻和缓解RA的临床症状,抑制其发生和发展,为研究和治疗RA提供了新思路。
胡琼英赵沙沙艾承锦陈高莉熊大迁
关键词: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地塞米松
肺炎链球菌热休克蛋白Grp E的表达、纯化及热稳定性研究
2014年
目的:肺炎链球菌可引起细菌性肺炎和脑膜炎、发热性菌血症等多种疾病。对肺炎链球菌热休克蛋白Grp E进行克隆表达,纯化及热稳定性测定,以便于进一步分析肺炎链球菌感染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PCR技术扩增Grp E基因,构建重组质粒p W28-Grp E,并在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B834中表达,Ni2+-NTA亲和层析柱和DEAE阴离子交换层析柱纯化Grp E蛋白,Hiload Superdex 75凝胶层析柱分析在溶液中的聚集状态,热稳定性(thermal shift assay,TSA)法测定热稳定性。结果:1成功构建重组质粒p W28-Grp E,在表达菌E.coli B834中可溶性表达。2获得高纯度(95.0%以上)Grp E蛋白,发现该蛋白在溶液中以二聚体形式存在。3测定Grp E蛋白在p H 6.0、20 mmol/L盐浓度缓冲液中有较高热稳定性。结论:利用经典的蛋白质克隆表达纯化技术,获得了高表达量高纯度的Grp E蛋白,并初步测定其热稳定性为下一步蛋白晶体培养、三维结构解析及感染机制研究提供重要基础。
张宏鹏赵沙沙龙小滨吴爽白垒罗淼黄爱龙汪德强
关键词:肺炎链球菌热稳定性
RP%、CD64、PCT、SAA、ACTA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的预测价值
2023年
目的 分析外网织血小板百分比(RP%)、白细胞抗原分化群64(CD64)、降钙素原(PCT)、淀粉样蛋白A(SAA)、激活素-A(ACTA)水平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6月成都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09例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患者临床资料作为白血病组,根据患者化疗后是否发生感染将其分为感染组(67例)和未感染组(42例),同时根据感染组预后情况将其分为预后良好组(36例)和预后不良组(31例);选取同期在医院接受体检的116名健康体检者体检资料作为健康对照组。统计白血病组和健康对照组外周血RP%、CD64及血清PCT、SAA、ACTA水平,比较白血病组有无感染患者和不同预后患者外周血RP%、CD64及血清PCT、SAA、ACTA水平。结果 白血病组外周血RP%、CD64及血清PCT、SAA、ACTA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感染组外周血RP%、CD64及血清PCT、SAA、ACTA水平高于未感染组(P<0.05);联合检测敏感度、AUC值高于外周血RP%、CD64、血清PCT、SAA、ACTA(P<0.05);预后不良组外周血RP%、CD64及血清PCT、SAA、ACTA水平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结论 外周血RP%、CD64及血清PCT、SAA、ACTA水平联合对急性白血病患者化疗后感染的发生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同时不同预后急性白血病化疗后感染患者上述指标水平存在差异。
伍昕玥赵沙沙范芙蓉倪苏娇崔尖
关键词:化疗网织血小板淀粉样蛋白A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