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凯

作品数:3 被引量:11H指数:2
供职机构:南京农业大学农学院作物遗传与种质创新国家重点实验室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篇水稻
  • 1篇穗期
  • 1篇特性分析
  • 1篇粳稻
  • 1篇粳稻品种
  • 1篇感光
  • 1篇感光性
  • 1篇感温性
  • 1篇抽穗
  • 1篇抽穗期

机构

  • 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 2篇刘凯
  • 1篇周振玲
  • 1篇万建民
  • 1篇江玲
  • 1篇魏祥进
  • 1篇翟虎渠

传媒

  • 1篇中国水稻科学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我国西南地区粳稻品种抽穗期的遗传分析被引量:9
2011年
设置长日高温、长日低温、短日高温和短日低温4组环境,对我国西南地区26份主栽粳稻品种的感光性、感温性及基本营养生长性进行了分析。西南地区各粳稻品种表现出不同程度的感光性和感温性,基本营养生长性整体表现适中,品种间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回归分析发现,抽穗期长短与品种的感光性呈显著相关,感光性是影响西南地区粳稻品种抽穗期长短的主要因素。以一套抽穗期主基因近等基因系以及2个QTL近等基因系为测验品种分析26份粳稻品种的抽穗期基因型。结果表明,西南地区粳稻品种携带有显性早熟等位基因Ef-1或Ef-1t,多数品种在E1位点都携带主效显性感光等位基因E1或感光性比E1稍差的E1t;在Se-1位点,大部分品种携带非感光等位基因Se-1e;另外,有22个品种还携带可部分抑制Se-1、E1表达的隐性感光抑制因子hd2。进一步明确了我国西南地区粳稻品种的抽穗期基因型,揭示了该地区粳稻品种具有不同程度感光性、感温性和适中基本营养生长性的遗传基础,为该地区粳稻品种的选育和推广提供了依据。
周振玲魏祥进江玲刘凯徐大勇翟虎渠万建民
关键词:水稻抽穗期感光性感温性
Pib基因启动子3’端缺失体的暗诱导特性分析
Pib基因属于NBS-LRR抗病基因家族,是从水稻中克隆出的第一个抗稻瘟病主效基因。前人研究发现,病原菌不是Pib基因表达的诱导因素,相反,黑暗处理、温度、茉莉酸、水杨酸等却能有效地诱导Pib基因的表达。李婵娟证实了Pi...
刘凯
关键词:水稻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