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李光宇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1
供职机构: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科技攻关计划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4篇骨折
  • 3篇髓内
  • 3篇髓内钉
  • 3篇股骨
  • 2篇转子间
  • 2篇转子间骨折
  • 2篇疗效
  • 2篇近端
  • 2篇股骨近端
  • 2篇股骨转子
  • 2篇股骨转子间
  • 2篇股骨转子间骨...
  • 2篇PFNA
  • 1篇直肌
  • 1篇置换术
  • 1篇柔和
  • 1篇入路
  • 1篇入路治疗
  • 1篇鼠模型
  • 1篇髓内固定

机构

  • 5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作者

  • 5篇李光宇
  • 4篇周剑
  • 3篇汤健
  • 2篇华兴一
  • 2篇卢晓林
  • 2篇崔益亮
  • 1篇方望
  • 1篇董洲
  • 1篇尹宗生
  • 1篇张可可
  • 1篇闫双根
  • 1篇陈学周
  • 1篇尤涛
  • 1篇王磊
  • 1篇陈昊

传媒

  • 1篇临床骨科杂志
  • 1篇中华实验外科...
  • 1篇医学信息
  • 1篇中国继续医学...
  • 1篇中国组织工程...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2
  • 2篇2018
  • 1篇2014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亚洲人群转子间骨折髓内钉突出程度的比较
2024年
背景:因亚洲型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PFNA-Ⅱ)设计与亚洲人群的不匹配,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可能会出现股骨转子近端的髓内钉突出,突出长度对手术疗效的影响需要进一步探讨。目的:定量测量PFNA-Ⅱ内固定后髓内钉股骨转子近端突出长度,分析突出长度对PFNA-Ⅱ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疗效是否存在影响。方法:选择68例因股骨转子间骨折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PFNA-Ⅱ内固定治疗的患者,于术后6个月内在髋关节X射线前后位片上定量测量股骨大转子近端髓内钉外突值,按照是否存在股骨大转子近端髓内钉突出分为突出组与非突出组。采集患者的性别、身高、骨折类型、使用的髓内钉长度、直径、螺旋刀片在股骨颈的位置及大转子近端髓内钉突出长度等数据,术后6个月时采用髋关节Harris评分及疼痛目测类比评分判断术后疗效,观察PFNA-Ⅱ大转子近端突出对手术疗效是否存在影响。结果与结论:①突出组及非突出组患者性别特征存在明显差异(P=0.001);②按AO/OTA分类,两组患者的骨折类型无明显差异(P=0.289);③两组患者使用的髓内钉直径、长度特征均无明显差异(P=0.067,P=1.000);④患者身高与使用的髓内钉长度无明显相关性(P=0.510),但与突出长度有明显相关性(P=0.034);螺旋刀片位置与突出长度无明显相关性(P=0.968);⑤术后6个月时两组患者髋关节Harris评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373),但突出组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高于非突出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00);⑥结果提示PFNA-Ⅱ在治疗亚洲人股骨转子间骨折时,大转子近端经常发生髓内钉突出;当髓内钉伸入大转子近端软组织时,患者主诉大转子近端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明显高于非突出组;为了更好地适应亚洲人群骨骼特点,建议对PFNA-Ⅱ进行改良,进一步缩短近端钉端,以获得更好的股骨转子间骨折固定效果。
王安全陈昊华兴一卢晓林周剑崔益亮李光宇尹宗生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疼痛
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不同方法治疗的疗效探讨
2018年
目的探讨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应用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7月我院收治的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共76例,随机数字抽签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8例。对照组实施人工股骨头置换术,观察组实施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固定治疗。比较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统计患者Harris髋关节功能评分、预后生活质量QLQ-C30评分及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的Harris评分和QLQ-C30评分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无差异(P>0.05)。结论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及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显著,手术出血量少,患者术后并发症少,整体髋关节功能和生活质量评分均较高,值得临床推广,临床在推广中,应该结合患者身体情况和经济条件,合理选择手术方案,既要保证疗效,也要考虑患者负担。
王磊汤健李光宇周剑
关键词:人工股骨头置换术髋关节功能疗效
髓内固定治疗转子间骨折的柔和复位技巧被引量:1
2018年
目的探讨髓内固定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柔和复位技巧,以实现满意复位,为临床提供参考。方法自2015年7月~2017年7月对152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行髓内钉治疗,以探讨股骨转子间骨折的柔和复位技巧,其中87例采用牵引床闭合复位,对于单纯闭合复位未能完成良好复位的,采用克氏针/"金手指"/骨钩/点状复位钳/主钉/"分段预置钉道"等方法辅助复位。结果 67例获得解剖复位,85例获得可接受复位,术后随访6~12 y,骨折均愈合。结论根据骨折的类型和术中状况,运用各种柔和的复位技巧尽可能实现满意复位可减少相关并发症的发生,从而获得更好的疗效。
储彬汤健李光宇周剑卢晓林
关键词:股骨转子间骨折髓内钉
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的疗效被引量:6
2022年
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的疗效。方法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18例髋臼前后柱骨折患者。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及骨痂形成情况、骨折愈合情况。采用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采用改良的Merle D′Aubigne Postel评分系统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3~78(35.2±15.4)个月。手术时间75~160(122.3±23.1)min,术中出血量150~600(339.3±115.7)min。术后48 h时按照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价骨折复位质量:优13例,良3例,差2例,优良率16/18。术后1例出现腹壁切口皮下脂肪液化,经积极换药后愈合。术后无感染、腹股沟疝及异位骨化等并发症发生。骨痂开始形成时间6~9(8.1±1.1)周。骨折均愈合良好,时间10~14(12.3±1.2)周。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的Merle D′Aubigne Postel评分系统对髋关节功能进行评价:优14例,良2例,可2例,优良率16/18。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髋臼前后柱骨折,具有切口小、术中显露充分、术中出血量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并发症少的优点,且骨折复位优良率较高,患者术后功能恢复较好。
华兴一闫双根崔益亮李光宇唐康周剑
关键词:髋臼骨折
应用自制装置建立微侵袭小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 构建自制的脊髓打击仪以及简易棘突间的牵开及稳定装置,探讨利用其建立保留椎板微侵袭小鼠急性脊髓损伤模型的可行性.方法 利用电动推杆、压力传感器等制备脊髓打击仪及棘突间的牵开稳定装置;将32只成年雌性KM小鼠随机分成4组,利用上述装置分别以无打击(0 g)、轻度(5 g)、中度(10 g)、重度(20 g)打击力建立保留椎板的小鼠脊髓损伤模型.术后12 h每组随机取2只小鼠行脊髓损伤区苏木素-伊红(HE)染色病理切片,并在术后1、3、7、14d行小鼠后肢运动评分(BBB评分).结果 成功制造了脊髓打击仪及简易棘突间牵开稳定装置,并建立了保留椎板的微侵袭小鼠脊髓损伤模型;脊髓损伤的病理学检查结果及后肢运动评分在不同打击力度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应用自制的装置可建立稳定、可靠的保留椎板的微侵袭小鼠脊髓损伤模型,有助于脊髓损伤研究的进一步开展.
董洲张可可陈学周李光宇方望尤涛汤健
关键词:微侵袭脊髓损伤小鼠模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