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耀

作品数:6 被引量:1H指数:1
供职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首都医科大学基础临床合作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会议论文
  • 2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颈椎
  • 3篇单核
  • 3篇单核苷酸
  • 3篇单核苷酸多态
  • 3篇单核苷酸多态...
  • 3篇多态
  • 3篇多态性
  • 3篇核苷
  • 3篇核苷酸
  • 3篇成骨
  • 3篇成骨作用
  • 2篇韧带
  • 2篇韧带骨化
  • 2篇神经根
  • 2篇神经根型
  • 2篇神经根型颈椎...
  • 2篇生物力学
  • 2篇生物力学因素
  • 2篇塌陷
  • 2篇退变

机构

  • 6篇首都医科大学...
  • 2篇清华大学

作者

  • 6篇张耀
  • 4篇刘宝戈
  • 2篇李家谋
  • 2篇杨江
  • 2篇吴炳轩
  • 2篇宋磊
  • 2篇王磊
  • 2篇林欣
  • 1篇亢卫波
  • 1篇朱继超
  • 1篇崔维
  • 1篇赵虎成
  • 1篇李冬梅
  • 1篇田宝朋
  • 1篇林欣

传媒

  • 1篇医学研究杂志
  • 1篇骨科
  • 1篇第八届北京国...

年份

  • 1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 1篇2013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生物力学因素与BMP2单核苷酸多态性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成骨作用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探讨生物力学因素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单核苷酸多态性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udinal ligament,OPLL)成骨作用的影响,为进一步发现OPLL多因素共同致病的具体机制奠定基础。方法采集颈椎OPLL病变组手术减压过程中骨化部位的后纵韧带和颈椎外伤等手术减压过程中的正常对照组后纵韧带。利用PCR和直接测序法分析BMP2上2个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109T>G(rs2273073),570A>T(rs235768)基因型及等位基因型的分布。Masson三色染色观察组织学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检测BMP2的分布和表达。用C3H10T1/2细胞做转染构建细胞模型:正常组、空载体组、BMP2野生型组、BMP2(rs2273073)单突变组、BMP2(rs235768)单突变组、BMP2(rs2273073,rs235768)双突变组。采用机械应力装置对接种于Flexercell板的细胞施加10%、0.5Hz的机械应力,持续加载24h。以同样接种于Flexereell板未施加机械应力的细胞作为对照组。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机械应力加载前后各组BMP2表达情况。结果 Masson三色染色组织学观察显示病变组有成骨结构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和Western blot法显示病变组BMP2的表达增加。机械应力加载后,细胞转染模型BMP2(rs2273073)单突变组和BMP2(rs2273073,rs235768)双突变组的BMP2表达较未施加应力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MP2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109T>G(rs2273073)的突变不仅能提高人们对OPLL的易感性,同时能提高OPLL患者对机械应力的敏感度,从而加速OPLL的进展。
张耀刘宝戈林欣宋磊李家谋赵虎成
关键词:单核苷酸多态性后纵韧带骨化C3H10T1/2细胞
生物力学因素与BMP2单核苷酸多态性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成骨作用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生物力学因素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 (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单核苷酸多态性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
张耀刘宝戈林欣宋磊李家谋赵虎成
恢复椎间隙高度对单纯椎间隙塌陷引起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恢复椎间隙高度对单纯椎间隙高度降低引起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本研究组于2012年3月-2012年8月收集86例单纯椎间隙塌陷引起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植入术,患者年龄32...
杨江刘宝戈曾铮王磊吴炳轩张耀林欣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
恢复椎间隙高度对单纯椎间隙塌陷引起的神经根型颈椎病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恢复椎间隙高度对单纯椎间隙高度降低引起的神经根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本研究组于2012年3月-2012年8月收集86例单纯椎间隙塌陷引起的神经根型颈椎病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椎间融合器植入术,患者年龄32...
杨江刘宝戈曾铮王磊吴炳轩张耀林欣
关键词:神经根型颈椎病
颈前路零切迹减压融合术对邻近节段瞬时旋转中心及活动度的影响研究
2016年
目的探讨颈前路零切迹减压融合术对邻近节段瞬时旋转中心(instantaneous center of rotation,ICR)及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影响。方法对2011年10月至2014年12月的122例采用颈前路零切迹自锁式椎间融合器行颈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ecompression and fusion,ACDF)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患者术前及末次随访时的过伸、过屈位X线片,测量邻近节段的ICR、ROM以及颈椎整体ROM。采用疼痛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分、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JOA)评估治疗分数、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eck disability index,NDI)评价治疗效果。结果随访3~21个月,平均6个月。无论是融合上方还是下方相邻节段的ICR,其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数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于颈椎整体和屈、伸位ROM,其术前与末次随访时的数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其上下方相邻节段手术前后的ROM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本组手术前后的VAS评分、JOA评分及NDI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采用颈前路零切迹减压融合术治疗颈椎病效果良好,对邻近节段的ICR和ROM未造成明显的影响。
李冬梅刘宝戈田宝朋崔维朱继超亢卫波张耀
关键词:脊柱融合术
单向拉伸应力对BMP-2单核苷酸多态性OPLL细胞模型成骨作用的影响
目的 探讨生物力学因素与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单核苷酸多态性对颈椎后纵韧带骨化(ossification of the posterior longit...
李家谋张耀宋磊
关键词:OPLLBMP-2细胞力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