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磊

作品数:12 被引量:43H指数:5
供职机构:中国人民解放军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张家口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河北省高等学校科学技术研究青年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7篇抗体
  • 3篇药物
  • 3篇质控方法
  • 2篇单克隆
  • 2篇单克隆抗体
  • 2篇蛋白质
  • 2篇药物研究
  • 2篇药物研究进展
  • 2篇康复
  • 2篇康复训练
  • 2篇克隆
  • 2篇肺康
  • 2篇肺康复
  • 2篇肺康复训练
  • 2篇百令
  • 2篇百令胶囊
  • 2篇M1
  • 2篇MC
  • 1篇单抗
  • 1篇蛋白

机构

  • 9篇中国食品药品...
  • 4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解放军第25...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作者

  • 12篇朱磊
  • 9篇王兰
  • 8篇高凯
  • 7篇于传飞
  • 6篇刘春雨
  • 6篇张峰
  • 6篇王文波
  • 6篇李萌
  • 6篇陈伟
  • 3篇王军志
  • 2篇丁连明
  • 2篇邢彬
  • 2篇武刚
  • 1篇王春霞
  • 1篇王春霞
  • 1篇陈飞
  • 1篇张威
  • 1篇蒋延龄
  • 1篇冀海峰
  • 1篇杜舒婷

传媒

  • 4篇中国药学杂志
  • 2篇药物分析杂志
  • 1篇中国新药杂志
  • 1篇中国药师
  • 1篇天津中医药
  • 1篇河北北方学院...
  • 1篇国际生物制品...

年份

  • 1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19
  • 5篇2016
  • 3篇2015
  • 1篇2014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PCSK9单抗生物学活性测定方法的建立
2015年
目的:建立前蛋白转化酶枯草溶菌素9(PCSK9)单抗的生物学活性检测方法。方法:利用系列稀释的PCSK9单抗以剂量依赖性方式阻断PCSK9与低密度脂蛋白受体(LDLR)结合,增加低密度脂蛋白(LDL)在Hep G2细胞内摄取率,通过BODIPY类荧光染料标记低密度脂蛋白(BODIPY-LDL)检测胞内荧光强度来反映PCSK9单抗的生物学活性,并用PCSK9单抗参比品计算供试品相对百分效价。结果:PCSK9、PCSK9单抗参比品及供试品在该方法中均存在量效关系,且符合四参数方程式:Y=(A-D)/[1+(X/C)B]+D。利用该法对4批PCSK9单抗供试品进行检测,每批供试品重复试验3次,PCSK9单抗的相对百分效价的平均值在94.25%~110.77%之间,变异系数均小于15%。结论:该方法灵敏度高、重复性好、结果准确,可作为PCSK9单抗生物学活性测定的常规检测方法。
刘春雨朱磊张峰于传飞王文波李萌陈伟王兰高凯
关键词:生物学活性
抗体偶联药物抗CD30-vc-MMAE的异质性分析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半胱氨酸偶联方式的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s)抗CD30-vc-MMAE异质性分析的质控方法。方法本实验应用了分子排阻色谱(SEC-HPLC)、毛细管电泳(CE-SDS)以及实时成像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iCIEF)等分析方法,对抗体偶联药物抗CD30-vc-MMAE的大小异质性和电荷异质性进行了分析。结果SEC-HPLC分析的纯度为(95.69±0.01)%;还原CE-SDS分析的纯度为(98.38±0.25)%,非还原CE-SDS可分离开6个主要峰,纯度之和为(97.82±0.44)%;和裸抗药物类似,iCIEF可有效的将酸区,碱区和主峰抗体进行较好地分离,主峰区的峰面积百分比为(43.52±2.03)%。结论初步建立了一种基于半胱氨酸偶联方式的ADC药物抗CD30-vcMMAE异质性分析的质控方法 ,为此类生物制品的质量控制提供参考。
李萌朱磊武刚崔永霏于传飞刘春雨张峰王文波陈伟高凯王兰
人源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单克隆抗体质控方法的建立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建立人源化抗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单克隆抗体的质控方法。方法采用还原/非还原型毛细管凝胶电泳(CE-SDS)测定人源化抗VEGF单抗的纯度;在0.5和25.0 mg·m L^(-1)浓度条件下,采用分子排阻高效液相色谱(SE-HPLC)测定制品中单体和聚合物含量;毛细管等电聚焦电泳(c IEF)测定其等电点;阳离子交换高效色谱(CEXHPLC)测定电荷异构体含量;反相高效色谱(RP-HPLC)和LC-MS检测Lys-C酶切后制品肽图;人血管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 VEC)增殖抑制试验测定其生物学活性;其余项目按照2015年版《中国药典》要求进行。结果人源化抗VEGF单抗原液和成品的还原型CE-SDS的纯度分别(97.77±0.25)%和(97.43±0.57)%,非还原型CE-SDS纯度分别为(98.97±0.15)%和(98.73±0.06)%;0.5 mg·m L^(-1)浓度下,原液和成品的单体含量分别为(98.07±0.55)%和(98.20±0.52)%;25.0 mg·m L^(-1)浓度下,原液和成品的聚合物含量分别为(2.00±0.53)%和(1.93±0.55)%;CEX-HPLC检测原液和成品的酸性区含量分别为(18.33±0.64)%和(18.60±0.44)%,主峰含量分别为(69.03±0.80)%和(69.20±0.44)%,碱性区含量分别为(12.70±1.37)%和(12.20±0.87)%;c IEF和LC-MS测定原液和成品的等电点和肽图均与参比品一致;HUVEC增殖抑制法测定原液和成品的生物学活性分别为参比品的(107±6)%和(100±10)%。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中国药典》要求及其他相关要求。结论初步建立了人源化抗VEGF单克隆抗体的质控方法,可用于该制品的常规质量控制。
张峰于传飞王文波李萌朱磊陈伟刘春雨郭莎高凯王兰
关键词: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人源化抗体
单克隆抗体类生物治疗药物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14年
目的综述2013年国内外抗体药物的研究进展,为我国抗体药物研发和产业化提供参考。方法根据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对我国抗体药物在2013年的进展,从国内外现状、抗体生物类似药和质量控制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结果与结论抗体药物以其高特异性、高效性和半衰期长等特点具有独特的优势,创造出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我国针对生物医药产业的瓶颈,紧紧抓住抗体药物研发的大趋势,快速推进抗体技术的进步并建立和完善相应的技术平台,逐步实现了研发产品的产业化与国际化。本文详细介绍了国内外抗体药物及其生物类似药研发现状,以及我国抗体药物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国内抗体药物的研发和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王兰朱磊徐刚领高凯
关键词:抗体药物双功能抗体质谱
百令胶囊联合肺康复对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影响观察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观察百令胶囊联合肺康复训练对稳定期中重度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运动耐力与呼吸困难的影响。方法:65例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ⅡⅢ级)随机分为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3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基础肺康复治疗,包括营养宣教、心理健康宣教、负重呼吸操,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服百令胶囊。分别于治疗1 d(V1)、治疗4周±2 d(V2)、8周±2 d(V3),检测两组患者的肺功能、6 min步行实验距离(6MWT)、改良版英国呼吸困难量表(m MRC)。结果:V2时,两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Pre)均较本组V1时显著提高(P<0.05或P<0.01),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本组V1时相比,观察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全部呼气量百分比(FEV1/FVC)显著提高(P<0.01),对照组则无明显变化(P>0.05);两组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VV)均较本组V1时显著提高(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m MRC评分均较本组V1时改善(P<0.01),但两组间无明显差异(P>0.05)。V3时,两组3项肺功能指标、6MWT均较本组V1时显著提高(P<0.05或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1)。V3时两组m MRC评分较V1时改善(P<0.01),但两组间对比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采用百令胶囊联合肺康复训练,可改善稳定期中重度COPD患者的呼吸困难症状,提高患者肺功能和运动耐力。
邢彬丁连明王春霞张晶苍艳冀海锋蒋延龄陈俊杰陈硕陈飞程晓宇朱磊李小云
关键词:百令胶囊肺康复训练稳定期肺功能
治疗性抗体Fc融合蛋白药物研究进展
2016年
抗体融合蛋白已成为生物工程治疗药物中最成功的一员.其中的Fc融合蛋白,是一类通过基因工程平台技术将抗体的Fc部分与药物的活性成分融合表达而产生的蛋白.虽然构建Fc融合蛋白的初衷是为了延长其半衰期,但大量研究表明,Fc部分也参与免疫调节过程,引起一些免疫效应.随着生物治疗药物研究的飞速发展,Fc融合蛋白药物研究也取得了很大进展.此文从Fc融合蛋白的设计目的、设计原理、作用机理以及质量控制方面,对治疗性Fc融合蛋白药物的研究进展做一介绍.
朱磊王兰
关键词:重组融合蛋白质类药物设计
一种单抗制品理论消光系数与实验确证结果的比较被引量:8
2016年
目的本实验通过3种实验方法对1种单抗的消光系数进行实验确证并与理论消光系数进行比较研究。方法根据氨基酸一级序列,计算出单抗在280nm处的理论摩尔消光系数,通过质谱确定单抗相对分子质量,计算出理论消光系数;分别用3种方法测定单抗的蛋白质浓度,根据朗伯-比尔定律C=A/EL计算实验消光系数。方法一为利用尿素变性蛋白测定其非折叠状态(变性状态)的实验消光系数,计算得出折叠状态(天然状态)的消光系数;方法二通过酸水解蛋白,结合AccQ Fluor试剂盒利用HPLC对蛋白进行准确定量,计算该抗体的实验消光系数;方法三通过酸水解蛋白,利用氨基酸序列分析仪对蛋白进行准确定量,计算蛋白的实验消光系数。结果理论消光系数E280为1.453mL·mg^-1·cm^-1;3种实验方法确定的单抗消光系数分别为(1.442±0.009)、(1.529±0.032)、(1.458±0.019)mL·mg^-1·cm^-1,均值为(1.477±0.044)mL·mg^-1·cm^-1,RSD=2.979%(n=9)。研究结果显示,该单抗的理论消光系数与实验消光系数的差异较小(0.069%~7.708%)。结论本实验运用3种方法确证单抗的实验消光系数,所建立的消光系数测定和验证方法可用于抗体药物蛋白含量的测定。
王兰武刚于传飞朱磊高凯
关键词:单克隆抗体
当归四逆汤加味联合温针齐刺治疗肱骨外上髁炎疗效及对疼痛介质和近期预后的影响被引量:2
2022年
[目的]探讨当归四逆汤加味联合温针齐刺治疗风寒阻络型肱骨外上髁炎(LE)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84例LE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42例)和对照组(42例),对照组予以温针齐刺治疗,研究组予以中药当归四逆汤加味联合温针齐刺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Mayo肘关节功能评分(MEPS)、无痛握力(PFG)、压痛阈值(PPT),并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清P物质(SP)、缓激肽、前列腺素E2(PGE2)、β-内啡肽(β-ET)水平;疗程结束后对两组随访6个月,应用Verhaar网球肘疗效评价系统评估两组近期预后,比较两组6个月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研究组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1),MEPS评分、PFG、PPT均高于对照组(P<0.01),血清SP、缓激肽、PGE2水平低于对照组,β-ET水平高于对照组(P<0.01),6个月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当归四逆汤加味联合温针齐刺可有效调节疼痛介质释放,缓解疼痛,提高肘关节功能水平,改善近期预后,治疗风寒阻络型LE效果显著。
金峥赵瑾琳朱磊李韵清张威
关键词:肱骨外上髁炎当归四逆汤加味预后
抗体偶联药物抗HER2单抗-MCC-DM1质控方法的建立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建立抗体偶联药物(ADC)抗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单抗-马来酰亚胺基-环己烷-1-羧化物(MCC)-美登素衍生物(DM1)(trastuzumab-DM1,T-DM1)的质控方法。方法:利用人乳腺癌BT-474细胞增殖抑制实验测定T-DM1的生物学活性;利用生物分子间相互作用分析核心技术(biomolecular interaction analysis core-technology,BIAcore)测定其结合常数(KD);利用HER2抗原和抗DM1抗体双夹心酶联免疫法(ELISA)对T-DM1进行鉴别;利用液质联用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药物抗体偶联比(DAR);利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法测定游离药物DM1的含量;利用十二烷基磺酸钠-毛细管凝胶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sodium dodecyl sulfonate,CE-SDS)和分子排阻色谱(size exclusion-high performance liquid chromatography,SE-HPLC)分析纯度;利用成像毛细管等点聚焦电泳(i CIEF)分析电荷异质性,其他各项指标均符合现行版中国药典的要求及其他相关要求。结果:T-DM1生物学活性相对效价为(94.04±2.60)%,KD为(1.03±0.02)E-9 mol·L-1,RSD均小于5%;ELISA鉴别为阳性;液质联用法和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得的DAR分别为3.21及3.25;RP-HPLC法测定游离药物DM1的含量为(0.822 2±0.050 5)%,RSD小于10%;非还原CE-SDS主峰面积为(96.63±0.07)%,RSD为0.07%;SE-HPLC主峰面积为(97.65±0.005 8)%,RSD为0.005 8%;i CIEF分析可以将每个偶联数的抗体药物分开,达到很好的鉴别。结论:建立ADC中T-DM1质控方法具有保证产品安全、有效、质量可控的特点,为我国ADC的质量检测提供了参考依据。
李萌于传飞王文波朱磊刘春雨张峰陈伟王兰高凯王军志
关键词:纯度测定
抗体偶联药物抗HER2单抗-MCC-DM1质控方法的建立
目的:建立抗体偶联药物(Antibody-Drug Conjugates,ADCs)抗HER2单抗-MCC-DM1 (T-DM1)的质控方法。方法:利用人乳腺癌BT-474细胞增殖抑制实验测定T-DM1的生物学活性;利用...
李萌于传飞王文波朱磊刘春雨张峰陈伟王兰高凯王军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