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会 作品数:52 被引量:156 H指数:8 供职机构: 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国土资源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 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天文地球 理学 环境科学与工程 农业科学 更多>>
α铀系测年试样化学前处理方法适用性评价 2018年 针对不同铀含量、不同样品纯度的样品,综合离子交换树脂柱铀钍分离-电沉积法和萃取色谱树脂柱铀钍分离-微沉积膜法,建立了α铀系测年离子交换树脂柱铀钍分离-微沉积膜法化学前处理方法。实验结果表明:离子交换树脂柱铀钍分离-微沉积膜法既适用于铀含量较高、样品较纯、用量较少的样品,也适用于杂质较多、铀含量较低、用量多的不纯碳酸盐样品,在样品化学前处理过程中具有更好的适用性。 唐伟 蓝高勇 杨会 杨会关键词:前处理方法 电沉积法 固体聚合膜电解浓集法测量天然水中低含量氚的化学淬灭效应研究 被引量:1 2016年 固体聚合膜电解浓集法是浓缩氚含量较低(<1 Bq/m^3)的天然水样的常用方法,但因水样自身含有杂质离子或电解装置聚合膜带入杂质进入浓集液,使浓集液偏酸性,在测量过程中易产生化学淬灭效应,导致氚的测量值偏低。本文研究了水样自身存在的杂质离子和聚合膜上残留的杂质离子、样品溶液的pH值及其电导率所产生的化学淬灭效应的影响,实验表明,为减少化学淬灭效应,提高测量低含量氚的准确性,需保证水样溶液呈中性,电导率≤1μS/cm,同时避免杂质沉积在聚合膜上。如果水样溶液的pH值偏酸性、电导率大于1μS/cm,可采用酸碱混合型离子交换树脂去除水样中自身的杂质;对于聚合膜引入的杂质,可在电解后的水样中加入微量氨水将其pH值调节至中性。 蓝高勇 王华 俞建国 应启和 唐伟 杨会关键词:天然水 PH值 电导率 全新世早期弱夏季风事件的精确定位及机制探讨——以湖南莲花洞LHD5石笋为例 被引量:4 2016年 全新世早期是太阳辐射加强、全球温度上升,并伴随着冰盖消融的重要时期,而其间发生的冷事件以及亚洲季风区的弱夏季风事件的成因一直是全新世早期研究的重点。对亚洲季风—海洋—极地联系研究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分析湖南莲花洞LHD5石笋28个U/Th年龄和535个氧同位素数据重建了全新世亚洲季风演化特征,其中全新世早期分辨率达8年。LHD5石笋记录到YD结束时间为11 748±30 a B.P.,全新世开始于11 684±39 a B.P.,转换时间约为64年,与格陵兰gicc05记录在误差范围内一致。LHD5石笋记录到全新世早期6次弱夏季风事件,事件年龄中心点分别为11 461±34 a B.P.、10 354±36 a B.P.、9 957±25 a B.P.、9 062±36 a B.P.、8 744±23 a B.P.、8 144±24 a B.P.,其δ18O值的波动幅度分别为1.08‰、0.94‰、0.66‰、0.90‰、0.55‰、1.02‰,这些弱季风事件在亚洲季风区具有普遍的区域意义。除8.2 ka事件之外,10 ka B.P.之前的弱季风事件除了受到太阳活动的影响,还受到北大西洋IRD事件的影响,而之后更多地受到太阳活动和ITCZ南移的影响。 张华生 殷建军 程海 R Lawrence Edwards 林玉石 唐伟 杨会 涂林玲 王华 潘谋成 吴夏关键词:石笋 Δ18O 桂林西北郊光明山峰丛坡地土壤^(210)Pb与^(226)Ra分布与迁移规律研究 被引量:1 2021年 利用单一^(210)Pb技术来估算岩溶区土壤侵蚀、水土流失和泥沙来源等还存在一定问题。岩溶区土层厚度不一,难以准确地确定支持性^(210)Pb放射比活度是制约该方法应用的一大关键问题。文章选取桂林西北郊光明山岩溶峰丛坡地的4个土壤剖面,测试了土壤剖面^(210)Pb与^(226)Ra放射性比活度,探讨其分布规律及影响因素,初步确定土壤中支持性^(210)Pb放射性比活度。测试结果表明4个土壤剖面中^(210)Pb垂向分布服从指数衰变规律,^(226)Ra放射性比活度随土壤深度增加基本不变。光明山峰丛山坡土壤中约95%的^(210)Pbex主要聚集在0~10 cm深度处,地表20~30 cm以下基本为支持性^(210)Pb。土壤中支持性^(210)Pb放射性比活度约为56.60±11.97 Bq·kg^(-1),与^(226)Ra放射性比活度值64.93±8.83 Bq·kg^(-1)在误差范围内一致。进一步研究发现,土壤剖面中^(210)Pb受研究区大气干湿沉降、植被覆盖类型、地形条件、土壤特性(特别是有机质)的影响。此外,研究区土壤剖面^(226)Ra的差异主要与土壤特性和植被类型有关。 唐伟 蓝高勇 殷建军 杨会 吴夏样品采集和保存方法对水中溶解无机碳同位素分馏的影响 被引量:4 2015年 为探明不同的样品前处理方法对水中溶解无机碳同位素的影响,寻找最佳的样品前处理方法,本文系统研究了不同样品采集方法(顶空样品瓶和聚乙烯瓶)和保存方法(不同的温度和是否加饱和氯化汞)以及储存时间对不同类型水样溶解无机碳同位素值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水样类型相同的情况下,顶空瓶法较聚乙烯瓶法采集的水样δ^(13)C_(DIC)值更稳定;用聚乙烯瓶采集水样,加入饱和氯化汞能抑制微生物生长,不加饱和氯化汞的水样δ^(13)C_(DIC)值变化无规律且幅度大,而加了饱和氯化汞的水样δ^(13)C_(DIC)值更接近初始值,但随保存温度的升高和保存时间的推移,其δ^(13)C_(DIC)值逐渐偏重,主要受温度升高有利于HCO_3^-水解并释放CO_2的影响;不同类型水样在不加饱和氯化汞条件下,随保存时间加长,岩溶水的δ^(13)C_(DIC)值较初始值偏重,混合水和非岩溶区水δ^(13)C_(DIC)值较初始值偏轻。实验表明,用顶空样品瓶采集的水样保存100天,δ^(13)C_(DIC)最大变化值为0.42‰;用顶空样品瓶采集的水样保存时间长,δ^(13)C_(DIC)值变化小,最能反映样品的初始值,是最佳的样品前处理方法。用聚乙烯瓶采集的水样加饱和氯化汞并保存在5℃能满足样品短时间的保存。 杨会 王华 吴夏 唐伟 涂林玲 应启和关键词:同位素分馏 前处理条件 岩溶地区 亚热带典型岩溶区地表溪流水文地球化学昼夜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2 2014年 为了解岩溶区地表溪流水文地球化学的昼夜变化过程及其影响因素,于2013-07-09~2013-07-14期间,在广西壮族自治区融安县官村地下河出口(G1)和下游雷崖村(G2)设置两个监测点同时展开了为期5 d的高分辨率昼夜监测工作,每15min监测水温(T)、pH、溶解氧(DO)和电导率(Spc),每2 h进行人工采样工作,样品测试Ca2+、HCO-3和NO-3等主要离子以及δ13CDIC.结果发现:1 G1和G2点都是HCO3-Ca型水,但是两个监测点表现出不同的水文地球化学昼夜变化过程;2监测期间官村地下河出口(G1)的物理化学参数和主要离子(Ca2+、HCO-3和NO-3等)基本上保持稳定,而雷崖监测点(G2)的物理化学参数(T、pH、DO、Spc)和Ca2+、HCO-3和NO-3离子表现出有规律的昼夜变化特征;3 G2监测点的溶解无机碳(DIC)和δ13C值表现出相反的昼夜变化特征,DIC在白天下降晚上升高而δ13C值白天上升晚上下降,并表现出较好的负相关关系(相关系数为-0.87,P<0.01).结果表明,水生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水温以及脱气作用共同影响岩溶区地表溪流水文地球化学的昼夜变化,控制了岩溶地表溪流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张陶 蒲俊兵 袁道先 章程 何师意 于奭 刘文 莫雪 周建超 杨会 唐伟关键词:水文地球化学 水生植物 光合作用 广西五里峡水库夏季溶解无机碳行为的初步研究 被引量:22 2014年 为更加清晰地认识无机碳在岩溶水库水体中的循环转化过程,2013年7月初对位于岩溶区的广西五里峡水库沿流程方向不同地点不同深度水体进行现场监测.结果表明:1研究区水体水化学主要受碳酸盐平衡体系控制,水化学类型为HCO3-Ca+Mg型.2水体溶解无机碳(dissolved inorganic carbon,DIC)含量及其同位素组成δ13CDIC分布特征:沿流程方向从库尾到坝前同一深度不同取样点DIC含量呈减小趋势(DIC(平均):1.03~0.78 mmol·L-1),δ13CDIC则逐渐变重(δ13CDIC(平均):-10.21‰~-6.62‰).沿垂直方向从表层向库底DIC含量呈增加趋势(DIC(平均):0.86~1.05 mmol·L-1),δ13CDIC则逐渐变轻(δ13CDIC(平均):-7.88‰~-13.39‰).分析认为:1碳酸盐岩溶解沉淀过程对研究区水体DIC含量及δ13CDIC的影响有限或被其它过程平抑.2研究区水体存在热分层现象,其通过影响水库不同部位、不同深度水生生物新陈代谢的方向及强度、有机质分解强度等对水体DIC及δ13CDIC产生影响,使之出现前述变化趋势. 刘文 蒲俊兵 于奭 章程 区绎如 袁道先 杨会 唐伟关键词:岩溶 溶解无机碳 稳定碳同位素组成 浮游生物 不同检测方法对氢氧同位素组成的影响 杨会 王华 唐伟 应启和 涂林玲利用稳定同位素技术研究广西桂江流域水体中碳的来源 被引量:18 2011年 本文对岩溶区不同类型样品中的有机碳同位素样品前处理的分离提纯技术进行了研究,并对广西桂江流域水体进行了稳定有机碳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C3植物对桂江水体可溶性有机碳(DOC)有很大比例的贡献,而水生生物对水体有机碳影响较小。抚河流域比漓江流域有较高的(DOC)含量,可能与非岩溶区土壤微生物活动强,土壤活性有机碳含量高有关。岩溶作用对水体可溶性无机碳(DIC)的贡献较大,岩溶区DIC浓度和稳定碳同位素值变化较大且复杂,可能与流域内土壤中植物根系呼吸、微生物活动或有机质矿化等作用产生的土壤CO2碳同位素值不同有关,也可能与水体中CaCO3过饱和生成碳酸钙沉淀向大气释放CO2有关。不同形态的碳同位素值反映了岩溶区和非岩溶区河流中碳的变化,为研究碳的来源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王华 张春来 杨会 曹建华 张强 唐伟 应启和 林宇关键词:碳同位素 不同厌氧环境下土著微生物对沉积物砷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2 2014年 为查明土著微生物在氮气和甲烷2种厌氧环境中对沉积物中砷释放的影响,采用河套平原高砷含水沉积物中分离纯化的一株耐砷细菌YH001进行了微宇宙实验。实验结果表明:在氮气环境中,pH值最低降到7.0,溶液中铁的质量浓度不断增加,并在第14天达到最大值8.17 mg/L,砷的质量浓度最高达到64μg/L。在甲烷环境中,pH值最低降到7.5,溶液中铁的质量浓度呈下降趋势,砷的质量浓度最高达到84.8μg/L。在不同的厌氧环境中,砷的释放趋势一致,但控制砷的释放过程有所不同。在氮气环境中,微生物将铁氧化物还原的同时能将砷释放出来。在甲烷环境中,未发现铁从沉积物中释放出来。 杨会 谢先军 段萌语关键词:砷 土著微生物 厌氧环境 河套平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