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晓燕
- 作品数:11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河南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南省医学科技攻关计划项目郑州市普通科技攻关计划项目河南省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伴膜免疫球蛋白轻链表达的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二例并文献复习
- 2015年
- 目的 探讨伴膜免疫球蛋白(sIg)轻链表达的前体B淋巴细胞白血病(前体B-ALL)的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2例前体B-ALL患者的细胞形态学、免疫表型、染色体核型、融合基因等分型诊断结果,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2例患者骨髓细胞形态学均为FAB L2型,表达CD34、CD19、CD22、CD9、HLA-DR、TdT、CD38、Igλ.其中病例2同时表达CD10、CD20;病例1微弱表达CD10,CD20阴性.病例1染色体核型为46,XY,t(9;22) (q34;q11) [9] /46,XY[1],bcr-abl融合基因p190阳性;病例2为正常核型.结论 伴sIg轻链表达的前体B-ALL是临床罕见类型.对这类疾病的准确诊断需结合形态学、免疫表型、细胞遗传学等实验室依据.
- 刘艳慧翟亚萍张茵杨靖李玉龙程薇董晓燕
- 关键词:免疫表型流式细胞术
- 多发性骨髓瘤伴葡萄状浆细胞大量增生一例被引量:3
- 2015年
- 骨髓中浆细胞的数量,尤其是异常形态的浆细胞数量对于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至关重要。葡萄状浆细胞(Mott细胞)是一种异常形态浆细胞,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骨髓涂片中可以见到,但大量Mott细胞增生的多发性骨髓瘤十分少见。本文报道1例骨髓中Mott细胞大量增生的多发性骨髓瘤,旨在进一步加强临床对多发性骨髓瘤及Mott细胞的认识。
- 董晓燕李玉龙程薇商保军翟亚萍
- 关键词:多发性骨髓瘤骨髓细胞
- 伴有CD8阳性的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 2014年
- 患者,男,2岁,因面色苍白、间断发热15 d于2013年11月26日入院。入院体格检查:体温39℃,左侧腹股沟可扪及两黄豆样大小淋巴结,质韧,活动度可,与周围组织无粘连,无压痛。白细胞8.84×10^9·L-1,RBC 2.65×10^12·L-1,血红蛋白77 g/L,血小板46×10^9·L-1,外周血白细胞分类:白细胞数减少,幼稚细胞占26%。骨髓涂片示骨髓增生明显活跃,粒、红、巨三系均明显受到抑制;淋系明显增生,原幼淋巴细胞占93%,其胞体大小不等,圆形、类圆形,可见凹陷、切迹,染色质细致,粗颗粒状,核仁1~3个,隐显不一,胞浆量少或中等,着蓝色;幼稚细胞POX染色:阴性(图1)。
- 程薇李玉龙翟亚萍张琳董晓燕
- 关键词:幼稚细胞淋巴细胞白血病幼淋巴细胞CD8骨髓增生
- BCR-ABL阴性慢性嗜碱粒细胞白血病一例
- 2019年
- 患者,男性,46岁,入院前1个月受凉后出现发热.外院查血常规:WBC 44.05×10^9/L,RBC 3.68×10^12/L,HGB 101 g/L, PLT 34×10^9/L,嗜碱性粒细胞1.84×10^9/L,外周血涂片发现原幼细胞占 0.12,为进一步诊治至我院就诊.入院查体,脾脏肋缘下8 cm,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彩超显示颈部双侧、双侧腋窝及腹股沟区淋巴结肿大.外周血涂片:原幼细胞占0.07,嗜碱性粒细胞占 0.45,未见早、中、晚幼粒细胞.骨髓象:原幼细胞占0.116,嗜碱性粒细胞占0.440,以成熟阶段为主;粒细胞可见核浆发育失衡;可见单圆核双圆核巨核,血小板少见.
- 李玉龙邬成业程薇董晓燕黄洲风赵梦萍商保军朱尊民
- 关键词:粒细胞白血病BCR-ABL外周血涂片慢性阴性
- 伴IRF2BP2-RARA融合基因的变异型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 2023年
-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PL)是以形态异常的早幼粒细胞、凝血障碍、特异性染色体异常、对维甲酸(ARTA)治疗有独特反应为特征的急性髓系白血病(AML)亚型。大多数APL患者携带t(15;17)(q22;q12),从而导致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基因(PML)与RARA融合[1-4]。PML-RARA融合基因既是分子病因又是治疗靶点[5-6]。除了最常见的PML-RARA融合基因的存在,近年来一些新的融合基因不断被发现[7-10]。最近,我们发现1例变异型APL患者RARA罕见的伙伴基因IRF2BP2,由IRF2BP2外显子1和RARA外显子3断裂拼接,重新形成IRF2BP2-RARA融合基因。这是国内报道的第1例伴有IRF2BP2-RARA融合基因的变异型APL,现报道如下并进行文献复习。
- 邬成业杨世伟李玉龙董晓燕于润红张琳商保军史平玲朱尊民
- 关键词:早幼粒细胞凝血障碍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性染色体异常变异型维甲酸
- 体外扩增NK细胞中非克隆性染色体异常的特征及意义
- 2018年
- 背景:非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在干细胞培养中较为常见且研究较多,而在体外扩增的NK细胞中研究甚少。目的:探讨体外扩增NK细胞中非克隆性染色体异常的特征及意义。方法:分离肿瘤患者和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应用人工化抗原递呈细胞刺激NK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术鉴定其表型,并测定其产生γ-干扰素的功能。传统G显带法分析NK细胞染色体异常。对两组NK细胞的非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发生率、分泌γ-干扰素的功能及两者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与结论:(1)7例肿瘤患者的NK细胞样本中,6例检测出非克隆性染色体异常,而在12例健康志愿者中,6例存在非克隆性染色体异常;(2)肿瘤组481个中期分裂相,其中17个含有非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对照组785个中期分裂相,其中7个含有非克隆性染色体异常[3.53%(17/481)vs.0.89%(7/785),Z=-2.212,P=0.028];(3)4例有放化疗病史的患者,其NK细胞中非克隆性染色体异常频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3)及初诊肿瘤患者(P=0.034),而初诊患者与对照组并无明显差别(P=0.819);(4)肿瘤组分泌γ-干扰素的NK细胞比例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别(P=0.371)。NK细胞产生γ-干扰素水平与非克隆性染色体异常发生率亦无明显相关性;(5)实验首次探讨了以人工化抗原递呈细胞扩增的NK细胞中非克隆性染色体异常的特征,并初步研究了其与NK细胞功能之间的关系。
- 李玉龙黄洲风张磊邬成业程薇董晓燕朱尊民孙恺
- 关键词:NK细胞Γ-干扰素染色体干扰素Γ
- 一次性使用去红细胞骨髓采集袋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使用去红细胞骨髓采集袋,采集袋包括螺旋接头一、螺旋接头二、输血器插口一、输血器插口二、抗凝骨髓保存袋、红细胞收集袋、转移导管和开关器件三;所述螺旋接头一和螺旋接头二分别与所述抗凝骨髓保存袋的一端...
- 张磊孙恺许芳朱尊民张琳商保军马国骍李玉龙邬成业黄洲风刘禄社刘益民程薇董晓燕程琳娜李妍伸李瞾博
- 文献传递
- 一次性使用去红细胞骨髓采集袋及方法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一次性使用去红细胞骨髓采集袋及方法,采集袋包括螺旋接头一、螺旋接头二、输血器插口一、输血器插口二、抗凝骨髓保存袋、红细胞收集袋、转移导管和开关器件三;所述螺旋接头一和螺旋接头二分别与所述抗凝骨髓保存袋的一...
- 张磊孙恺许芳朱尊民张琳商保军马国骍李玉龙邬成业黄洲风刘禄社刘益民程薇董晓燕程琳娜李瞾博
- 文献传递
- 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患者NOTCH1与FBXW7基因突变特征及对预后的影响
- 2022年
- 目的分析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T-ALL)患者NOTCH1与FBXW7基因突变特征及其临床特点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3月至2021年3月河南省人民医院有二代基因测序数据的61例T-ALL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男46例,女15例,年龄[M(Q_(1),Q_(3))]为18(11,30)岁。分析T-ALL患者NOTCH1/FBXW7基因突变特征与临床和实验室参数的关系,以及其对无事件生存期(EFS)和总生存期(OS)的影响。结果共34例(55.7%,34/61)患者检出NOTCH1基因突变,其中异二聚体结构域(HD)突变22例(64.7%),脯氨酸/谷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结构域(PEST)突变7例(20.6%),同时存在HD与PEST突变5例(14.7%)。9例(14.8%,9/61)患者检出FBXW7基因突变,其中5例同时存在NOTCH1和FBXW7突变。23例(37.7%,23/61)患者为野生型。NOTCH1/FBXW7基因突变组患者与野生型组患者外周血白细胞数量[M(Q_(1),Q_(3))]分别为76.4×10^(9)/L(8.3×10^(9)/L,149.2×10^(9)/L)、54.1×10^(9)/L(5.3×10^(9)/L,156.6×10^(9)/L),血红蛋白水平分别为(89.1±27.1)、(99.5±23.1)g/L,骨髓原始细胞比例[M(Q_(1),Q_(3))]分别为84.5%(69.0%,91.3%)、60.0%(35.0%,80.0%),SIL-TAL1、HOX11、HOX11L2基因表达率分别为7.9%(3/38)比17.4%(4/23)、18.4%(7/38)比4.3%(1/23)、5.3%(2/38)比13.0%(3/2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NOTCH1/FBXW7基因突变组患者血小板水平[M(Q_(1),Q_(3))]为60.5×10^(9)/L(36.8×10^(9)/L,100.3×10^(9)/L),低于野生型组患者的116.0×10^(9)/L(63.0×10^(9)/L,178.0×10^(9)/L)(P=0.018)。伴NOTCH1/FBXW7基因突变组患者的基因突变个数[M(Q_(1),Q_(3))]为2.5(1.8,4.0)个,高于NOTCH1/FBXW7野生型组的0(0,1.0)个(P<0.001)。成人NOTCH1/FBXW7基因突变组患者的中位EFS和OS分别为28.0个月(95%CI:7.3~48.7个月)、30.0个月(95%CI:8.9~51.1个月),均优于成人野生型组患者的4.5个月(95%CI:0~11.6个月)、9.0个月(95%CI:0~19.1个月)(P=0.008、0.014);而儿童NOTCH1/FBXW7基因突变组中位EFS和OS分别为12.0个月(95%CI:10.4~13.6个月)、19.0个月(95%CI:13.6~24
- 邬成业李玉龙董晓燕杨世伟商保军张磊程薇张琳朱尊民
- 关键词:基因突变预后随访研究
- 不同剂量的尼洛替尼二线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临床疗效
- 朱尊民张茵雷平冲郭建民杨靖袁晓莉姜丽王同保刘忠文孙恺时杰陈香丽臧玉柱商保军李玉龙董晓燕王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