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2月8日
星期六
|
欢迎来到叙永县图书馆•公共文化服务平台
登录
|
注册
|
进入后台
[
APP下载]
[
APP下载]
扫一扫,既下载
全民阅读
职业技能
专家智库
参考咨询
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方兴
作品数:
4
被引量:10
H指数:2
供职机构: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合作作者
罗本燕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徐子奇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袁怀武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刘萍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朱雄超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
作品列表
供职机构
相关作者
所获基金
研究领域
题名
作者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作者
题名
机构
关键词
文摘
任意字段
在结果中检索
文献类型
3篇
期刊文章
1篇
会议论文
领域
4篇
医药卫生
主题
2篇
血管
2篇
脑动脉
2篇
脑动脉夹层
2篇
夹层
1篇
动脉
1篇
动脉疾病
1篇
动脉瘤
1篇
血管病
1篇
血管造影
1篇
血管造影术
1篇
血小板
1篇
血小板聚集
1篇
药物疗法
1篇
影像
1篇
影像学
1篇
影像学表现
1篇
造影
1篇
造影术
1篇
综合征
1篇
组织病理
机构
4篇
浙江大学医学...
作者
4篇
罗本燕
4篇
方兴
3篇
袁怀武
3篇
徐子奇
2篇
刘萍
1篇
袁圆
1篇
朱雄超
传媒
2篇
中华神经科杂...
1篇
浙江大学学报...
1篇
2015年浙...
年份
3篇
2015
1篇
2014
共
4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全选
清除
导出
排序方式:
相关度排序
被引量排序
时效排序
脑动脉夹层2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脑动脉夹层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内科治疗后血管再通的特点及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浙江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经DSA确诊的脑动脉夹层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神经功能缺损...
方兴
徐子奇
袁怀武
刘萍
罗本燕
文献传递
脑动脉夹层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15年
目的探讨脑动脉夹层的临床、影像学特征、内科治疗后血管再通的特点及临床预后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0月至2013年12月就诊于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一医院经DSA确诊的脑动脉夹层患者,记录患者的一般情况、神经功能缺损、影像学表现以及临床治疗方案,同时进行临床随访及统计学分析,记录其血管再通、临床预后等相关资料。结果28例脑动脉夹层患者中,颈动脉夹层最常见(19例,67.9%),其次为椎动脉夹层(7例,25.0%),颈动脉合并椎动脉较少见(2例,7.1%)。脑动脉夹层的影像学特点以线珠征和闭塞最为常见(15例,53.6%),其他依次为鼠尾征(7例,25.0%)、动脉瘤样扩张(4例,14.3%)和双腔征(2例,7.1%)。有18例脑动脉夹层患者发生急性脑梗死,但脑动脉夹层所致血管狭窄的程度与不同梗死形态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对所有患者均予规范的抗栓治疗,经抗血小板聚集和抗凝治疗后的血管再通率,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6与9/13,P=0.37)。结论脑动脉夹层虽在临床上相对少见,但是该症典型的临床表现及特征性的影像学可以帮助诊断。规范化的内科治疗仍是脑动脉夹层的一线治疗方案。
方兴
徐子奇
袁怀武
刘萍
罗本燕
关键词:
颅内动脉瘤
动脉瘤
夹层
血小板聚集
抗凝药
脑微梗死与认知功能
被引量:6
2014年
近来,随着痴呆病理学研究的进展,脑微梗死(cerebral microinfarcts)逐步被重视[1].脑微梗死是脑小血管病的又一种病理学表现,是肉眼无法看到仅组织病理可见的脑梗死灶.临床-病理研究、临床-影像学研究、临床-影像学-病理研究正逐步揭开微梗死的神秘面纱.本文中我们就脑微梗死的神经病理学表现、影像学表现及脑微梗死与认知功能的相关性等做一综述.
方兴
罗本燕
关键词:
病理学表现
影像学表现
组织病理
血管病
以霍纳综合征为主要表现的颈动脉夹层一例
被引量:1
2015年
一例44岁患者因“左侧眼睑下垂伴左侧头部及颈部疼痛20天”入院,颅脑核磁共振成像示左侧顶叶亚急性脑梗死,左侧颈内动脉壁间血肿,颈部血管计算机断层扫描血管造影示左侧颈内动脉C1段颈段线状狭窄,全脑血管造影术示左侧颈内动脉C1段夹层。经抗凝等治疗后病情好转。
方兴
徐子奇
罗本燕
袁怀武
朱雄超
袁圆
关键词:
脑血管造影术
病例报告
全选
清除
导出
共1页
<
1
>
聚类工具
0
执行
隐藏
清空
用户登录
用户反馈
标题:
*标题长度不超过50
邮箱:
*
反馈意见:
反馈意见字数长度不超过255
验证码:
看不清楚?点击换一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