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张晓君

作品数:21 被引量:171H指数:9
供职机构:华南理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广西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政治法律社会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9篇经济管理
  • 9篇政治法律
  • 2篇社会学
  • 1篇建筑科学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5篇城市
  • 4篇社会治理
  • 4篇实证
  • 4篇城市群
  • 3篇社会
  • 3篇实证研究
  • 2篇弹簧
  • 2篇弹簧片
  • 2篇右耳
  • 2篇中国城
  • 2篇中国城市群
  • 2篇中国十大城市...
  • 2篇十大城市群
  • 2篇收入差距
  • 2篇农地
  • 2篇农业
  • 2篇项链
  • 2篇面板数据
  • 2篇结构性改革
  • 2篇蓝牙

机构

  • 12篇桂林理工大学
  • 12篇华南理工大学
  • 4篇中央财经大学
  • 3篇广西师范大学
  • 2篇哈尔滨工业大...
  • 2篇桂林旅游学院
  • 1篇广西师范学院
  • 1篇中南财经政法...
  • 1篇伦敦大学学院

作者

  • 21篇张晓君
  • 6篇王郅强
  • 4篇曾鹏
  • 3篇彭正波
  • 2篇张东
  • 2篇邓嘉明
  • 2篇许婷
  • 1篇吴克昌
  • 1篇章昌平
  • 1篇杨莎莎
  • 1篇付德申
  • 1篇颜蔚兰
  • 1篇王云琪
  • 1篇孔令乾

传媒

  • 2篇华东经济管理
  • 2篇统计与信息论...
  • 2篇华南理工大学...
  • 1篇行政论坛
  • 1篇江苏农业科学
  • 1篇统计与决策
  • 1篇企业经济
  • 1篇广西社会科学
  • 1篇华南师范大学...
  • 1篇农业经济
  • 1篇中国行政管理
  • 1篇经济社会体制...
  • 1篇现代城市研究
  • 1篇四川职业技术...
  • 1篇桂林理工大学...

年份

  • 2篇2019
  • 2篇2018
  • 5篇2017
  • 6篇2016
  • 4篇2015
  • 2篇2014
2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与农业发展的关系——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被引量:12
2015年
农业机械化和农业信息化已经成为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分析了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与农业发展之间的内在作用机理,构建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与农业发展之间的联立方程回归模型(SEM),并利用Stata计量软件,以我国部分省份数据为样本,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分别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农业信息化与农业发展之间相互促进,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存在明显差异。
付德申张晓君孔令乾
关键词:农业机械化实证研究
就业结构、文化教育和城市规模对城镇化质量的影响——基于中国十大城市群的经验分析被引量:9
2015年
中国十大城市群目前正在成为中国经济、科技、文化最发达地区和国民经济的重要支撑点,城镇化质量问题一直是国家高度重视的一个问题,而就业结构、文化教育和城市规模又将对城镇化质量产生一定影响。基于1993—2012年中国十大城市群面板数据,选取城镇化质量为因变量、第三产业产值等为自变量构建面板数据模型,通过回归分析得出固定效应模型,结果表明:自变量大部分对城镇化质量起着正向的作用,因此有必要制定一系列相关政策,全面提高城镇化的质量。
曾鹏褚王安张晓君
关键词:中国十大城市群城镇化质量面板数据
什么样的社区更稳定?--异质性社会结构对社区稳定影响的实证研究被引量:9
2018年
社区是社会治理的重心,稳定是发展的前提。那么,什么样的社区更稳定?本文在分析了异质性社会结构对社区稳定的影响机理,利用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进行实证检验,发现社区居民的受教育水平结构、年龄结构、收入结构、经济社会地位结构和本地人口比例等社会结构变量对于社区稳定有显著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收入差距是引发社区不稳定的主要诱因,这个作用在城市社区表现得更为明显,在东部地区的社区的作用也明显强于中西部地区的社区;受教育的差异也是导致社区不稳定的一个重要因素,但是,教育对于促进社会稳定仍然有重要作用;社区的职业类型数量和职业的社会经济地位指数平均值越大,社区可能越不稳定;本地人口比例对于社区稳定表现出显著的正向作用,"熟人社会"依然是维系我国社会稳定的重要力量。另外,影响不同类型(城乡)社区、不同地区(东中西部地区)社区稳定的因素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王郅强张晓君张晓君
关键词:社会结构
从感知到行为:公民参与群体性事件的机制研究——基于社会行为理论视角的解释与实证检验被引量:6
2019年
群体性事件是一种带有特定意义和色彩的公民无序政治参与。从社会行为理论的视角可构建"社会环境—感知—行为"的理论框架,用以解释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一般机制。民众是否参与群体性事件是由他们认为其政治行为对整个政治过程能否产生影响力的感知或信念(政治效能感)和所处的环境(社会公平)共同决定的。利用2010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数据(CGSS2010)进行检验,通过稳健性检验的结果表明:民众觉得社会越不公平则越可能参与群体性事件;民众政治效能感越强则越会降低群体性事件的参与;政府工作人员不公正对待是引起群体性事件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政治效能感对于没有遭遇过政府工作人员的不公正对待的公众参与群体性事件有降低作用,而对于遭遇过政府工作人员不公正对待的公众参与群体性事件则有促进作用;影响城乡民众参与群体性事件的因素存在一定差异。
张晓君王郅强
关键词:社会公平政治效能感群体性事件社会行为
“结构性矛盾”与社会治理体系的构建被引量:21
2017年
随着中国改革进入攻坚期和深水区,制约中国发展和稳定的结构性矛盾已经显现,且与体制性问题相比较,社会结构问题更为根本。只有推进由体制性改革走向结构性的改革,才能有效破解中国发展目前存在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结构性问题。结合当代我国社会治理的实践反思,引入结构的视角,破解"结构性矛盾"已成为我国社会治理体系构建的逻辑起点和目标方向。通过社会资源的统筹和分配,规则制度的确立,不断激发社会活力,促进社会和谐有序。
王郅强张晓君
关键词:结构性矛盾社会治理体系绩效评估
地名符号的传承与建构:基于城市记忆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研究——以南岭四省为例被引量:10
2017年
南岭四省拥有悠久的历史和多元交融的灿烂文化,又是重要的抗日战争和革命根据地,有着明显的地域特色。特殊的地理位置、历史条件和民族民俗文化造就了特殊的城市文化和记忆,形成了丰富多彩和地方特色明显的地名文化。在我国快速城镇化进程中,南岭四省城市地名的消失和更替阻碍了地名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对城市记忆的保留与传承产生了严重的影响。本文对城市改造过程中南岭四省城市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城市记忆的保留与传承的作用关系进行研究,构建出了城市改造质量、城市记忆保留与传承、城市记忆工程和地名公共服务体系的作用机理理论模型,针对地名公共服务体系中的法规标准、地名标志、地名规划和数字地名四个子体系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及技术路径,并研究了基于城市记忆的地名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影响。
章昌平张晓君
关键词:城市记忆
整体性治理与分散性治理比较研究——基于经典组织理论四分法的思考
2014年
整体性治理和分散性治理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整体性治理主张通过减少部门数量、扩大部门规模,通过加强部门之间的合作来解决政府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空心化、碎片化问题;分散性治理则认为要增加部门,缩小部门规模从而促进部门的专业性,以此来更好地保护公众权益。本文从组织理论视角,以分工、合作、集权/分权和规模为内容对两种治理治理理论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提出治理理论的发展应该超越非此即彼的逻辑,实现多种治理模式融合发展是实现良好的治理关键。
张晓君
关键词:整体性治理
中南五省区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比较被引量:1
2016年
中南五省区(豫、鄂、湘、粤、桂)向来是中国颇具战略意义的省区,其发展对中国具有深远影响。本文通过熵权法对中南五省区的工业化、城镇化及农业现代化(简称"三化")的权重和发展水平进行测算分析,全面呈现2000-2014年间中南五省区"三化"发展的基本情况,从中可以发现,中南五省区"三化"发展有相似之处,但更多的是不同的发展方式和历程。以此为基础,下一步中南五省区深入推进"三化"发展,必须考虑统筹好"三化"发展节奏,大力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城镇化,同时要破除制约"三化"发展的制度障碍。
颜蔚兰张晓君
关键词: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
农地产权结构变化、制度变迁与农村民间组织发展被引量:4
2016年
农地产权结构变化直接解放了农村的劳动力,增加了农村社会的活力,促进了利益分化和农民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形成了农村社会组织发展的土壤;同时作为制度变迁的开端,它加速了社会资源流动,直接促进了农村制度变迁,从而间接推动了农村社会组织的发展。基于此,可将农地产权结构和制度变迁作为构成要素,构建农村民间组织发展的动力机制。同时,反思农村民间组织发展中出现的"空壳化"、缺乏活力、功能效度不高等问题,发展农村民间组织,政府应做好制度供给,进一步健全各类农村民间组织的各种制度。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进入农村民间组织,在关注农村政治经济发展的同时注重农村社会保障、教育、医疗、卫生、环保等,激发组织活力,完善农村社会治理体系。
彭正波张晓君
关键词:农地产权农村民间组织
农村社会治理危机问题:制度变迁与组织演替被引量:2
2015年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政府不断进行农地制度探索,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确立之后,一系列包括税费改革在内的惠农措施,极大地减轻了农民的负担。但是,在目前的城乡"二元结构"及城乡矛盾的"老大难"问题面前,农村社会在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过程中也出现了新一轮的治理危机。本文主要从农地制度变迁、基层治理结构和财政结构调整三个方面去分析改革开放以来农村社会出现的治理危机,研究在坚持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前提下,如何协调农村社会多方主体利益,让农民平等分享现代化建设成果,促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可持续发展。
彭正波张晓君
关键词:农地制度变迁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