颜小平
- 作品数:2 被引量:1H指数:1
- 供职机构:自贡市第三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产后大出血患者治疗中D-二聚体监测
- 2015年
- 目的:动态监测D-二聚体水平,探讨其在产后大出血患者临床诊疗中的意义。方法:对19例产后大出血患者连续监测产前、产后1h、2h、4h、8h、24h的血浆D-二聚体、PT、APTT、PLT等指标,了解其峰值水平和持续时间,以及峰值下降的变化趋势。以患者产前PT、APTT、PLT、D-二聚体的平均值为对照组,产后大出血后连续监测PT、APTT、PLT、D-二聚体的平均值为观察组,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动态观察组D-二聚体的浓度最先升高,自产后1h开始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4h达到峰值,随着治疗逐渐下降,但8h、24h仍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且其变化趋势最敏感;随后PLT下降及APPT、PT升高,其变化趋势、敏感性相对较差。结论:动态监测D-二聚体的水平变化,可以作为产后大出血诊疗时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的较好指标。
- 颜小平黄波黄琳珊
- 关键词:D-二聚体产后大出血
- 检测产后大出血患者D-二聚体的临床价值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动态监测产后大出血患者D-二聚体(D-D)水平的临床意义。方法对该院19例产后大出血患者连续监测产前及产后1、2、4、8、24h血浆D-D、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血小板计数(PLT)等指标。将患者产前PT、APTT、PLT、D-D的平均值作为对照组,产后PT、APTT、PLT、D-D的平均值作为观察组。结果观察组D-D的浓度升高最快,产后1h[(6.77±3.71)μg/mL]明显高于对照组[(0.63±0.16)μ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4h达到峰值[(45.51±10.30)μg/mL],然后随治疗其水平逐渐下降,但8h[(16.90±4.66)μg/mL]、24h[(4.30±0.62)μg/mL]仍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LT下降但APPT、PT升高,其变化趋势、敏感性相对较差。结论动态监测D-D的水平变化,可作为评价疗效及判断预后的良好指标。
- 颜小平黄波黄琳珊
- 关键词:D-二聚体产后大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