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罗永平

作品数:8 被引量:13H指数:2
供职机构:四川大学更多>>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艺术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审美
  • 1篇得失
  • 1篇电视
  • 1篇电视节目
  • 1篇电影
  • 1篇意境
  • 1篇意境分析
  • 1篇中国电影
  • 1篇审美价值
  • 1篇审美意境
  • 1篇生态
  • 1篇生态困境
  • 1篇受众
  • 1篇受众分析
  • 1篇文化
  • 1篇戏曲
  • 1篇戏曲元素
  • 1篇媒介
  • 1篇媒介接触
  • 1篇美意

机构

  • 4篇四川大学
  • 1篇西安文理学院

作者

  • 4篇罗永平
  • 2篇吴民
  • 1篇陈正奇

传媒

  • 2篇戏剧文学
  • 1篇唐都学刊
  • 1篇青年记者

年份

  • 1篇2014
  • 3篇2013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论川剧变脸的生态困境与应对措施被引量:6
2014年
作为我国独有的、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变脸现在越来越仅仅被当作一门技术,一种杂技表演,它原有的艺术表现价值正在被人们淡忘,因而"变脸"亟待保护。而最根本的是要意识到技巧是服务于剧情的,是作为刻画人物的手段而灵活运用的,我们需要在坚守变脸审美本体价值的基础上,来寻求多样化的发展。
罗永平吴民
关键词:川剧变脸审美价值生态困境
中国电影的民族文化与审美意境分析——以电影《白鹿原》中的戏曲元素为例被引量:5
2013年
面对当下"娱乐化"与"高科技"相争衡的电影生存环境,电影《白鹿原》对戏曲艺术的回归再次唤醒了民族文化审美的强大生命力,成为中国电影的"重头戏"。作为民族电影的重要基石,民族文化符号历来备受中国导演的钟爱,而导演王全安在电影《白鹿原》中对戏曲元素的多重审美关照,使陷入困境的中国电影的民族化探索道路上迈开了可喜的一步,为中国电影艺术注入了鲜活的民族印记。
陈正奇罗永平
关键词:民族文化审美意境戏曲元素
川剧振兴30年的得失与检讨被引量:1
2013年
川剧作为中国五大剧种之一,集合了"昆、高、胡、弹、灯"诸多戏曲声腔的精华,至20世纪初基本形成了自己"帮、打、唱"及"富含绝技"等独特的艺术品格。新中国成立后的30年来,"川剧振兴"带动了一大批剧作的探索,培育了一大批演员,获得了各项大奖。与此同时,30年来川剧市场不断萎缩,农村与都市民间川剧境况不容乐观,传统剧目保存与传承困难,新创剧目的民间吸引力孱弱且未能持久,有的更不适合非大剧场的民间推广演出。此外,优秀川剧演员的断层现象严重,川剧教育的力度与广度不够,青年从事川剧事业积极性低,所有这些问题,正是本文需要重点予以谈论的。
吴民罗永平
关键词:得失检讨
电视节目《职来职往》的传播学分析
2013年
《职来职往》是由江苏卫视和中国教育电视台一频道联合打造的,针对大学毕业生和广大择业青年,帮助他们正确地看待自己与职场,并提供就业机会的职场类娱乐真人秀节目。该节目自2010年12月开播起,收视率节节攀升,荣获2011中国大学生电视节"最受大学生瞩目"电视栏目奖。节目受众分析《职来职往》节目自开播以来,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广泛认可与好评,"一个成功的节目。
罗永平
关键词:电视节目受众分析媒介接触光线传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