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勇
- 作品数:10 被引量:31H指数:3
- 供职机构:兰州大学第二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博士科研启动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右腋下小切口与胸骨正中切口两种不同入路治疗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疗效的Meta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目的 通过Meta分析评价完全右腋下小切口心内直视手术(right vertical infra-axillary thoracotomy,RVIAT)与传统胸骨正中切口心内直视手术(standard median sternotomy,SMS)两种不同入路手术治疗简单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s,CHD)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CNKI、CBM和WanFang数据库,查找所有比较RVIAT和SMS治疗简单先天性心脏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s,RCT)与临床对照研究(controlled clinical trials,CCT),检索时限均为建库至2017年4月1日.语种限制为中文和英文.按纳入排除标准由两人独立进行文献的筛选、资料提取和质量评价,最后将提取的资料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 共纳入12个研究,包括3个RCT和9个CCT;共980例患者,其中RVIAT组481例,SMS组49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与SMS组相比,RVIAT组在呼吸机辅助呼吸时间(WMD=-1.00,95%CI:-1.49--0.51,P〈0.01)、术后引流量(WMD=-54.16,95%CI:-60.93--47.38,P〈0.01)和术后住院时间(WMD=-1.40,95%CI:-1.78--1.02,P〈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明显优于SMS组;而主动脉阻断(ACC)时间(WMD=0.33,95%CI:-0.23-0.89,P〉0.05)、体外循环(CPB)时间(WMD=-0.91,95%CI:-3.09-1.28,P〉0.05)和手术时间(WMD=-10.09,95%CI:-23.42-1.61,P〉0.05)上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现有证据表明RVIAT治疗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是安全有效的,且术后恢复快,整体效果好,推荐作为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治疗的首选手术方式.
- 赵应录韩磊李勇男毛勇柳德斌高秉仁
- 关键词:右腋下小切口胸骨正中切口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META分析
- 临床心电图ST段抬高的识别被引量:3
- 2017年
- 临床工作中,患者心电图检查往往可见ST段抬高,故对此现象应有全面、客观的认识和诠释,才能做到精准医疗。1定义ST段指自QRS波终末至T波开始之间的一段。J点指QRS波终末至ST段开始的一点。ST段的偏移往往是测量J点的偏移,并参考TP段与PR段。
- 毛勇高秉仁吴向阳
-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电描记术血栓溶解疗法预激综合征
- 心肌切断联合撕开法治疗心肌桥的临床疗效被引量:1
- 2020年
- 目的探讨心肌切断联合撕开法治疗心肌桥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收集2014年1月至2018年1月期间29例行肌桥松解术治疗冠状动脉心肌桥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17例,女12例;年龄33~75岁,平均(56.02±14.44)岁。按照手术方法将患者分为切开组(11例)和撕开组(18例)。切开组行传统肌桥松解法,用小圆刀沿冠状动脉走行方向纵行切开肌桥。撕开组行心肌切断联合撕开法,纵行切开肌桥浅部,联合深部组织撕开。对比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分支血管损伤和术中心室破裂情况。术后门诊随访0.5~1.0年,观察术后心绞痛临床症状、心肌缺血表现和冠状动脉狭窄情况。结果与撕开组比较,切开组行心肌桥松解手术时间明显延长,出血量多,分支血管损伤患者比例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中心室破裂患者比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随访期间,两组在心绞痛症状、复发心肌桥和心肌缺血患者比例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相较于传统纵行切开肌桥的手术方式,心肌切断联合撕开法治疗心肌桥手术时间短、出血量少,值得临床推广。
- 毛勇陈文胜韦亚林关新强张燕春吴向阳
- 关键词:心肌桥临床疗效
- 极低频电磁场暴露对SD大鼠肝、肾和脾脏功能及形态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探讨极低频电磁场(ELF-EMF)暴露对SD大鼠肝、肾和脾等脏器功能及形态的影响,阐明ELF-EMF辐射损伤的机制。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暴露组和对照组,每组10只。暴露组大鼠暴露于磁感应强度为0.1T、频率为50Hz的ELF-EMF装置中,每天8h,连续暴露30d;对照组大鼠不进行上述电磁场暴露。暴露30d后,检测2组大鼠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UN)和肌酐(Cr)水平,HE染色检测2组大鼠肝脏、肾脏和脾脏形态表现。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暴露组大鼠血清ALT、AST、UN和Cr水平明显升高(P<0.05)。暴露组大鼠肝脏中央静脉及肝血窦、肾脏肾小球及间质毛细血管以及脾脏脾血窦均出现扩张充血,且部分肝细胞出现坏死;对照组大鼠肝脏、肾脏和脾脏形态无异常。结论:ELF-EMF (0.1T、50 Hz)暴露影响SD大鼠肝、肾和脾脏功能及结构,其机制可能与ELFEMF暴露引起的氧化应激反应有关联。
- 毛勇刘浩吴向阳高秉仁
- 关键词:极低频电磁场脾脏
- 受阻型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同时出现酷似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1例
- 2014年
- 患者男,49岁,因间断头晕半年就诊。心电图看似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但仔细分析诊断为受阻型房性早搏和室性早搏同时出现。此种情况较少见,需要与房性早搏伴室内差异性传导、房-室室性融合波相鉴别。
- 毛勇刘尚武柏晓梅
- 关键词:房性早搏室性早搏
- 成人永存动脉干1例
- 2024年
- 1例成人永存动脉干男患者,主要表现为胸闷、气短,且在早期曾有全身发绀、呼吸急促等症状。通过详细的病史回顾和超声心动图、CT血管造影等多种辅助检查,确诊为永存动脉干Ⅳ型。患者拒绝手术治疗,临床给予利尿、抗感染治疗,症状好转后出院。成人永存动脉干少见,希望此病例提高临床医师对此病的认识。
- 张寅昌张燕春毛勇魏世林李勇男吴向阳
- 关键词:永存动脉干CT血管造影临床医师超声心动图抗感染治疗呼吸急促
- 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围术期不同抗凝方式的对比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总结心脏瓣膜置换术后患者行非心脏手术围术期不同抗凝方式的疗效及对比术后出血相关并发症与栓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就诊于我院的56例心脏瓣膜置换术后行非心脏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7例、女29例,年龄19~75(53.56±13.94)岁。根据围术期不同的抗凝方式将患者分为桥接组(32例)和非桥接组(24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住院时间、术后输血例数及出血相关并发症与栓塞相关并发症的情况。根据患者围术期的栓塞危险程度,将每组患者分为高危亚组、中危亚组、低危亚组,并比较两组患者中各亚组出血相关并发症与栓塞相关并发症的情况。结果桥接组在术后住院时间方面显著长于非桥接组,但桥接组在术后输血例数及总体的出血相关并发症与栓塞相关并发症方面与非桥接组无明显差异(P>0.05);根据患者围术期的栓塞危险程度对两组进行亚组分析,非桥接组高危亚组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桥接组高危亚组(P<0.05);桥接组出血相关并发症与栓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相近,而非桥接组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是栓塞相关并发症的7倍。结论桥接抗凝会延长患者术后住院时间;但对于伴有栓塞高危因素的患者,围术期采用桥接抗凝更能使患者获益;继续口服华法林抗凝出血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显著高于其栓塞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必要时需术前给予止血药物干预。
- 毛勇吴向阳赵应录高秉仁
- 关键词:心脏瓣膜置换术非心脏手术围术期
- 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加速性室性逸搏心律一例
- 2015年
- 心律失常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在所有心律失常中,出现房室分离(特别是三度房室阻滞)合并加速性室性逸搏心律对心功能及远期预后有重要的影响,本文报道其中较为特殊的一例。
- 毛勇刘尚武柏晓梅王翠婷
- 关键词: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加速性室性逸搏心律
- 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预后因素分析被引量:14
- 2019年
-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预后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8年12月我院234例OPCAB临床资料,术后出现新发房颤36例(房颤组),未出现房颤198例(非房颤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术后新发房颤的预后因素。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新发房颤可能的预后因素有年龄、高血压、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房早)或房性心动过速(房速)、合并心脏其他畸形、收缩压,术前肌酐、尿酸、射血分数(EF)、左房前后径和肺动脉压力,术后血钾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术前合并高血压(OR=6.109,P=0.019),频发房早或房速(OR=9.915,P=0.017),肌酐增高(男性>106μmol/L,女性>97μmol/L)(OR=18.798,P=0.019),左房前后径增大(男性>38.7 mm,女性>36.8 mm)(OR=17.894,P=0.000)和EF减低(EF<55%)(OR=11.505,P=0.004)是OPCAB术后新发房颤的预后因素。结论术前合并高血压、频发房早或房速、肌酐增高、左房增大和EF减低是OPCAB术后新发房颤的预后因素。
- 韦亚林陈福芳陈文胜关新强张燕春毛勇周亚雄罗伟吴向阳
- 关键词: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预后因素
-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早期新发心房颤动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至2019年1月在我院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339例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267例、女72例,年龄37~83(58.03±8.90)岁。分析术后新发房颤的临床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不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患者共234例,术后新发房颤36例(15.4%),其中男性房颤发生率为16.1%,女性为12.5%。停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患者共105例,术后出现新发房颤39例(37.1%),其中男性房颤发生率为40.7%,女性为25.0%。CABG术后新发房颤发生率明显高于OPCABG(37.1%vs.15.4%,P<0.05),但两组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种术式术后新发房颤发生率随着年龄增加而上升,最高年龄段为≥60岁(18.9%和45.8%),明显高于<45岁患者(P<0.05)。两种术式术后新发房颤的高发时间均为术后第2 d(即术后24~48 h),发作后持续1 d(24 h)的比例最高(P<0.05)。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高血压(OR=4.983,P=0.036)、频发房性期前收缩或房性心动过速(OR=17.682,P=0.002)、术后肌酸激酶同工酶MB(CKMB)(OR=0.152,P=0.042)、左房前后径(OR=17.614,P<0.001)和术前射血分数(OR=7.094,P=0.011)是OPCABG术后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而糖尿病(OR=11.631,P=0.020)、合并其它心脏畸形(OR=29.023,P=0.002)、频发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OR=0.047,P=0.001)和术后CKMB(OR=3.672,P=0.040)是CABG术后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结论CABG术后新发房颤发生率高于OPCABG,且都随着年龄的增加而逐渐升高,但这两种术式的新发房颤在不同性别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种术式术后新发房颤的影响因素不同。
- 韦亚林陈福芳陈文胜关新强张燕春毛勇周亚雄罗伟张小鹏吴向阳
- 关键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外科手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