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朱贞祥

作品数:20 被引量:90H指数:4
供职机构:皖西卫生职业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高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18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领域

  • 1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内镜
  • 4篇幽门螺
  • 4篇幽门螺杆菌
  • 4篇螺杆菌
  • 3篇肿瘤
  • 3篇胃癌
  • 3篇胃炎
  • 2篇电凝
  • 2篇疣状胃炎
  • 2篇息肉
  • 2篇腺瘤
  • 2篇腺瘤性
  • 2篇腺瘤性息肉
  • 2篇内镜下高频电...
  • 2篇康复
  • 2篇康复新
  • 2篇康复新液
  • 2篇高频电
  • 2篇高频电凝
  • 2篇肠腺

机构

  • 14篇皖西卫生职业...
  • 5篇六安市第二人...
  • 2篇安徽医科大学...
  • 2篇复旦大学
  • 2篇安徽省六安市...
  • 1篇六安市人民医...
  • 1篇安徽省细菌耐...
  • 1篇安徽中医药大...
  • 1篇安徽省六安市...
  • 1篇安徽省六安市...
  • 1篇安徽省六安市...

作者

  • 20篇朱贞祥
  • 6篇程桐花
  • 4篇刘术松
  • 2篇董玲
  • 2篇李家斌
  • 2篇沈锡中
  • 1篇翁书强
  • 1篇王桐生
  • 1篇陈友权
  • 1篇张丹瑛
  • 1篇朱新宇
  • 1篇苏磊
  • 1篇胡敏慧
  • 1篇霍丽萍
  • 1篇曹炎
  • 1篇陶琼

传媒

  • 3篇蚌埠医学院学...
  • 2篇安徽医学
  • 2篇中华消化杂志
  • 2篇安徽医药
  • 1篇齐齐哈尔医学...
  • 1篇吉林医学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安徽卫生职业...
  • 1篇中华解剖与临...
  • 1篇护理学报
  • 1篇中华保健医学...
  • 1篇山西中医药大...

年份

  • 3篇2023
  • 3篇2022
  • 1篇2021
  • 1篇2020
  • 2篇2016
  • 1篇2015
  • 2篇2014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1篇2008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急诊肠镜联合金属夹止血在结肠憩室并出血诊治中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3年
[目的]探讨急诊肠镜联合金属夹止血在结肠憩室并出血诊治中的临床疗效及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急诊肠镜联合金属夹止血诊治11例结肠憩室并出血患者相关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例均在(36±6)h内完成急诊肠镜的诊疗,经第1次急诊肠镜诊疗止血9例(有效率81.8%),观察病例的总有效率达到100%,术中无并发症发生,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均无再发活动性出血。[结论]急诊肠镜联合金属夹止血在结肠憩室并出血诊治中的临床疗效显著,能够有效提高结肠憩室并出血的诊断率及治疗率,可作为内镜下该疾病诊疗的参考方案。
沈瑞雪朱贞祥程桐花
关键词:结肠憩室结肠憩室炎金属夹
胃混合型肿瘤病理特征以及相关预后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目的探究胃混合型肿瘤病理特征以及相关预后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20年1月—2021年1月本院收治的124例胃混合型肿瘤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照1年内治疗情况分为预后良好组和预后不良组。取早期患者术中的组织标本,晚期活检组织,通过解剖与组织学内容病理检查,分析患者突触素(Syn)和嗜铬颗粒A(CgA)表达情况,收集并整理所有受试者的临床资料,采用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胃混合型肿瘤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124例胃混合型肿瘤患者中,低分化61例,中/高分化63例;Ⅰ-Ⅱ期87例,Ⅲ期37例;淋巴结转移43例,未转移81例。通过解剖与组织学内容病理检查发现,患者中含有乳头状腺癌42例,管状腺癌63例,黏液腺癌20例。在电子胃镜下大体观察肿瘤形态发现,隆起型40例、平坦型52例和凹陷型32例。术后随访1年,胃混合型肿瘤患者预后不良发生13例,发生率为10.48%,患者性别、年龄、BMI、吸烟、饮酒、高血压、病理分型、Syn表达阳性对比,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预后不良组低分化、Ⅲ期、肿瘤>5.00 cm、淋巴结转移占比、CgA表达阳性均高于预后良好组。以胃混合型肿瘤患者预后为因变量(赋值情况:预后良好=0,预后不良=1),将低分化、Ⅲ期、肿瘤>5.00 cm、淋巴结转移、CgA表达阳性设为自变量,并对其进行赋值,经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低分化、Ⅲ期、肿瘤>5.00 cm、淋巴结转移、CgA表达阳性均是胃混合型肿瘤预后不良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与单一型胃癌临床病理特征比较,胃混合型肿瘤患者有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临床分期较晚。低分化、Ⅲ期、肿瘤>5.00 cm、淋巴结转移、CgA表达阳性均与胃混合型肿瘤预后不良有关。
陈利帮朱贞祥朱运好
关键词: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
康复新液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疗效观察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对康复新液联合奥美拉唑治疗消化性溃疡的临床效果进行研究分析。方法:随机选取100例消化性溃疡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每组50例,对照组以口服克拉霉素0.5g、奥美拉唑20mg与阿莫西林1.0g进行治疗,干预组另加康复新液治疗4周为一疗程,对患者进行胃镜复查以查看溃疡愈合的情况。结果:干预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康复新液联合奥美拉唑对消化性溃疡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
程桐花朱贞祥刘术松
关键词:消化性溃疡康复新液奥美拉唑
肿瘤化疗患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PICC并发症发生情况Meta分析被引量:44
2020年
目的系统评价国内外肿瘤化疗成人患者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PICC并发症的发生情况。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JBI数据库、中国知网、万方数据库、维普期刊资源平台数据库中关于成年肿瘤化疗患者应用植入式输液港与PICC并发症比较的随机(半随机)对照试验、队列研究及质量较高的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使用Review Manager 5.3对常见的7项并发症进行Meta分析与评价。结果最终共纳入24项文献:随机对照研究2篇,半随机研究5篇,队列研究15篇,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2篇,共纳入应用植入式静脉输液港患者2260例,PICC患者278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植入式静脉输液港与PICC相比较,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较低:血栓形成[RR=0.24,95%CI(0.15,0.38),P<0.01]、导管堵塞[RR=0.23,95%CI(0.15,0.35),P<0.01]、穿刺点局部感染[RR=0.38,95%CI(0.25,0.57),P<0.01]、静脉炎[RR=0.13,95%CI(0.06,0.28),P<0.01]、局部渗出[RR=0.19,95%CI(0.08,0.44),P<0.01]、导管移位或脱出[RR=0.19,95%CI(0.12,0.31),P<0.01]、导管相关血流感染[RR=0.37,95%CI(0.23,0.59),P<0.01]。结论通过文献资料分析比较显示,在一定的观察时间范围内,植入式静脉输液港较PICC在降低导管堵塞发生率、血栓发生率、导管相关感染发生率、静脉炎发生率及导管移位/脱出发生率等方面均具有明显优势,是一种更为安全、舒适、高效的静脉通路。
徐绍莲臧谋红唐瑭霍丽萍朱贞祥
关键词:肿瘤META分析
53例青年胃癌临床内镜病理分析被引量:7
2013年
目的探讨青年胃癌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为青年胃癌早期胃镜筛查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2年10月至2012年10月胃镜检查并行病理活检证实胃癌患者621例,年龄≤40岁青年组53例,>70岁老年患者244例作为对照组,分析其临床、内镜及病理特征。结果青年组男女比例为1∶3.08,老年组3.36∶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胃癌遗传倾向性多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纳差、早饱及其他不典型症状者明显高于老年组(P<0.01);青年组胃癌以胃窦胃角部为主,老年组贲门及交界区为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青年组进展期胃癌BormannⅢ、Ⅳ型发现比例明显高于老年组(P<0.05);青年组低分化癌明显高于老年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青年胃癌好发于女性,存在遗传倾向,可无特殊临床表现;发生部位以胃窦胃角为主;内镜以进展期胃癌为主;病理表现以低分化为主。应加强对青年胃癌临床内镜识别及早期筛查。
刘术松程桐花朱贞祥胡敏慧陈友权
关键词:青年胃癌临床病理分析
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康复新液治疗疣状胃炎的疗效观察被引量:4
2014年
目的:探讨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康复新液治疗疣状胃炎(VG)的疗效。方法:经内镜诊断VG72例患者,随机将其分为A(40例)、B(32例)两组。内镜下对疣状隆起进行高频电凝治疗,术后,A组在予康复新液口服及药物根除幽门螺杆菌(HP)治疗。B组仅予药物根除HP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后1周临床症状情况、4周及24周时疣状隆起的治疗效果。结果:两组在术后1周时腹痛症状及内镜下表现均有显著差异,术后4周和24周内镜下表现明显差异。结论:内镜下高频电凝联合康复新液及根治HP治疗疣状胃炎能较早改善临床症状,提高治疗有效率。
朱贞祥程桐花刘术松
关键词:内镜高频电疣状胃炎康复新液幽门螺杆菌
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分析被引量:4
2021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纳入2018年1月—2019年12月皖西卫生职业学院附属医院消化内科内镜中心行肠镜检查及摘除结直肠息肉的患者780例,其中男492例(63.1%)、女288例(36.9%),年龄9~93(56.86±12.65)岁。根据息肉的病理诊断结果分为腺瘤组540例和非腺瘤组240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年龄、性别、腹部临床表现)、内镜特征以及病理表现(结直肠息肉的数目、大小、位置、息肉蒂情况、分叶情况及息肉上皮内瘤变情况),将有统计学差异的指标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腺瘤组患者的平均发病年龄、便血和腹痛的发生率均高于非腺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腺瘤组中存在息肉直径≥1 cm、息肉数目≥3枚、息肉带蒂、息肉分叶、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及上皮癌变等的患者占比均高于非腺瘤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值均<0.05)。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70岁[比值比( OR)=1.772, 95%置信区间( CI)=1.333~2.770, P<0.05]、便血( OR=1.290, 95% CI 1.015~1.637, P<0.05)、腹痛( OR=1.732, 95% CI 1.207~2.483, P<0.05)、息肉数目≥3枚( OR=0.390, 95% CI 0.202~0.753, P<0.05)、息肉直径≥1cm( OR=0.604, 95 CI 0.383~0.952, P<0.05)、息肉有蒂(带蒂和亚蒂)( OR=2.779, 95% CI 1.511~5.112, P<0.05)和息肉存在高、低级别上皮内瘤变或癌变( OR=0.599, 95% CI 0.373~0.960, P<0.05)是结直肠腺瘤性息肉发病的危险因素。 结论:腺瘤性息肉易发生上皮内瘤变及癌变,高龄(≥70岁)、便血、腹痛,结直肠息肉数目≥3枚、直径≥1cm以及息肉有蒂的患者患结直肠腺瘤可能性较大。
朱贞祥程桐花刘术松沈瑞雪苏磊朱运超
关键词:腺瘤性息肉肠息肉内镜检查术LOGISTIC模型
血清胃蛋白酶原和幽门螺杆菌IgG抗体检测在胃癌及其癌前疾病筛查中的意义研究被引量:18
2015年
目的探讨在胃癌及其癌前疾病筛查中实施血清胃蛋白酶原(PG)和幽门螺杆菌(Hp)Ig G抗体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选取该院2012年3月—2014年3月接受体检的胃部疾病者1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以疾病类型分为4组,其中胃癌组48例,胃溃疡组37例,浅表性胃炎组32例,慢性萎缩性胃炎组33例,另选同期行健康体检正常人员50例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各组研究对象胃蛋白酶原I(PGⅠ)、胃蛋白酶原Ⅱ(PGⅡ)进行检测,并计算PGR(PGⅠ/PGⅡ比值),采用胶体金法对Hp-Ig G抗体进行检测。结果同对照组比较,胃溃疡组PGⅠ、PGⅡ明显较高,PGR明显较低(P<0.05),萎缩性胃炎组、胃癌组PGⅠ与PGR均明显较低,PGⅡ明显较高(P<0.05),浅表性胃炎组各项指标同对照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0.05);对照组Hp感染阳性率同其他各组比较均较低,胃溃疡组Hp感染阳性率最高,但各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中Hp阳性研究对象血清PGⅠ、PGⅡ和PGR水平同阴性研究对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患者血清PG异常,有望作为胃癌及其癌前疾病早期筛查的一项重要指标,而幽门螺杆菌感染对血清PG水平无明显影响。
程桐花朱贞祥
关键词:胃癌癌前疾病血清胃蛋白酶原幽门螺杆菌
DLG1、DLG5在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22年
目的:探讨DLG1、DLG5在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根据病理学检测结果,选取36例正常大肠组织、38例炎性增生息肉组织、45例腺瘤性息肉组织及31例大肠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DLG1、DLG5蛋白在各组织中的表达情况。结果:DLG1、DLG5在正常大肠组织、炎性增生息肉、腺瘤性息肉及大肠癌组织中阳性表达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DLG1、DLG5蛋白在大肠腺瘤性息肉组织中的表达,在不同大肠息肉直径、息肉部位、有无蒂、年龄、性别及息肉数量等表达阳性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DLG1和DLG5蛋白在大肠腺瘤性息肉中的表达呈正相关关系(r_(s)=0.784,P<0.01)。结论:DLG1、DLG5的低表达在调节大肠息肉发生癌变过程中起一定作用。
朱贞祥王文明程桐花沈瑞雪张超朱运超朱运好
关键词:大肠肿瘤腺瘤性息肉免疫组织化学
药箱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药箱,包括箱体,箱体上设置有用于盛装各药物的药盒、用于播报药物服用量信号和用药提示信号的扬声器、用于输入用药信息的输入单元以及控制单元,箱体上还设置用于对各药盒的启闭状态进行检测的各光电传感器;各光电传...
陈利帮朱贞祥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