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祺
- 作品数:16 被引量:64H指数:5
- 供职机构:福建省中医药研究院更多>>
- 发文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中医药重点研究室建设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更多>>
- 辨证治疗老年性眩晕50例被引量:5
- 2013年
- 目的运用传统疗效评价与生活质量量表评价相结合的方式,观察采用中医药辨证治疗老年性眩晕的临床疗效。方法入选老年性眩晕患者50例,采用中医针对个体辨证施治的原则,观察治疗前后主症描述改善情况及眩晕障碍评定量表(DHI)的评分改变情况,判定临床疗效。结果辨证施治后总有效率达到93.48%,同时,DHI量表分析显示,治疗后在功能、情感和躯体三方面的评分都有显著性降低(P<0.001)。结论针对老年性眩晕,在临床上以调治肝肾为主要思路,同时考虑到痰、火、瘀、虚等因素的存在,往往能取得不错的疗效,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自理能力都有一定程度的改善,临床疗效确切。
- 陈祺朱亨炤
- 关键词:老年性眩晕中医药疗法
- 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红外热像图研究被引量:4
- 2002年
- 目的 分析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热像图表现 ,并探讨其诊断价值。 方法 应用红外热像仪检查 4 7例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患者及 2 1例正常人的双下肢。 结果 正常人热图像呈现双下肢皮温无明显差异 ,大腿与小腿中央呈现淡红色、周边绿色、膝部淡绿色、足背淡兰色。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热图像 ,患肢温度分布混乱 ,高温区与低温区温差在 0 .5℃以上 ,静脉炎区域高温呈红色 ,血栓闭塞区域低温呈绿色 ,足背与足趾低温呈兰色。 结论 红外热像图能直观显示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的部位并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汪培清郭水英陈祺冯亚吴作干汪碧萍
- 关键词:下肢血栓闭塞性脉管炎
- 运用SPSS软件建立冠心病辅助诊断判别方程被引量:1
- 2002年
- 陈祺陈东汉
- 关键词:SPSS软件冠心病血液流变学
- 朱亨炤主任医师从肝论治眩晕经验被引量:5
- 2010年
- 朱亨炤主任医师提出中医辨治眩晕强调肝、但不独责肝、又必及肝的独特见解,形成了以"治肝为主,兼调他脏"和"调治五因,必兼治肝"两种思路为导向,泻肝、平肝、疏肝、养肝四种治法为主线的特色辨治经验。
- 陈祺朱亨炤
- 关键词:眩晕从肝论治名医经验
- 红外热像仪检测糖尿病患者足背温度反应异常的研究被引量:6
- 2002年
- 目的 :通过糖尿病 (DM)患者手背受冷刺激后 ,用红外热像仪检测足背温度 ,探讨与患者年龄、病程、血糖、血脂的关系。 方法 :用红外热像仪检测手背受冷刺激前、后 2 0例健康成年人和 5 5例DM患者的足背温度。 结果 :健康对照组表现正常图型 ,DM组中异常图型 4 5例 (81 8% ) ,DM组中温度振幅正异常型与患者年龄、病程有显著性差异 ,而与血糖、血脂、高密度脂蛋白无统计学意义。 结论 :红外热像仪检查DM患者的足背温度反应 ,是一种准确而无创伤检测肢体循环状态的理想方法。
- 汪培清郭水英冯亚吴作干陈祺汪碧萍
- 关键词:糖尿病DM
- 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红外热像图研究被引量:9
- 2005年
- 目的:分析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DLAO)患者的红外热像图表现、直接与间接冷负荷后的温度恢复率与相差值。方法:用红外热像仪检测22例健康成年人和57例DLAO患者的手背与下肢热图像,手背、足背直接冷负荷后的温度恢复率,手指冷负荷后间接测定足趾温度相差值。结果:健康正常组与DLAO组热图像手背、手指、足背、足趾温差显著(P<0.05)。手背、足背直接冷负荷后的温度恢复率正常组明显高于DLAO组,差异非常显著(P<0.01)。手指冷负荷后间接测定足趾温度相差值差异也非常显著(P<0.01)。结论:红外热像仪检查DLAO患者手背、足背温度反应,是一种准确而无创伤检测肢体循环状态的方法。
- 汪培清余文珍郭水英冯亚陈祺
- 关键词:糖尿病肢体动脉闭塞症
- 逐道差别法在冠心病心阻抗、血液流变学检测中的探讨
- 2004年
- 陈东汉陈祺
- 关键词:冠心病心阻抗血液流变学心肌缺血动脉硬化
- 胃癌癌前病变的中医证治研究进展被引量:3
- 2005年
- 陈祺柯晓
- 关键词:胃癌癌前病变中医证中医药治疗
- 红外热像技术诊断浅表肿块及周围血管病的研究
- 汪培清张其忠郭水英吴符火冯亚吴作干汪碧萍陈祺
- 该课题探讨了红外热成像技术的临床应用。应用该项技术,乳腺癌诊断符合率90.5%,良性病变符合率77.8%,诊断效率83.5%;发现94.1%高龄患者肿瘤区域与图像高温区域一致,肿瘤直径20mm以下表现高温区域占86.4%...
- 关键词:
- 关键词:乳腺癌浅表肿块周围血管病
- 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与热休克蛋白60、70及CD44s、CD44v6的相关研究被引量:14
- 2006年
- 为探讨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脾胃湿热证与热休克蛋白60(HSP60)、热休克蛋白70(HSP70),细胞粘附分子标准型CD44蛋白(CD44s)及CD44的变异体(CD44v)之一CD44v6之间的关系,选择CAG患者71例进行胃镜检查,胃窦部活检标本行快速尿素酶试验及13C呼气试验,检测幽门螺旋杆菌(Hp),病理诊断和HSP60、HSP70、CD44s及CD44v6的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分析比较它们的相关性。结果:①脾胃湿热组的萎缩和肠化程度高于脾虚组(P<0.05~0.01);②正常对照组胃粘膜内HSP60主要呈阴性或弱阳性表达,CAG脾胃湿热组及脾虚组患者胃粘膜内HSP60表达增强,且二者Hp的感染率均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0.01),Hp的感染情况与HSP60的表达呈非常显著相关(P<0.01)。脾胃湿热组HSP60 表达与脾虚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但脾胃湿热组HSP60表达有增强的趋势;③脾胃湿热组HSP70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脾虚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脾胃湿热组强阳性表达率(71.0%)高于脾虚组(47.5%)(P <0.05);④脾胃湿热组CD44s和CD44v6的表达与正常对照组和脾虚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①CAG脾胃湿热组胃粘膜的萎缩和肠化程度均重于脾虚组,可能是由于脾胃湿热证与炎症关系密切所致。②CAG脾胃湿热组及脾虚组HSP60的表达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强,原因可能与Hp感染有关。③CAG脾胃湿热组HSP70的强阳性表达率强于脾虚组。④3组之间CD44s和CD44v6的表达无明显差异,说明CAG作为胃癌前疾病尚未出现CD44s和CD44v6的异常表达。
- 柯晓陈祺傅肖岩周凡余青李毅宁唐福康杨春波
- 关键词:慢性萎缩性胃炎脾胃湿热证HSP60CD44SCD44V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