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周莉

作品数:3 被引量:12H指数:3
供职机构:临泉县人民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安徽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地平
  • 1篇动脉
  • 1篇动脉狭窄
  • 1篇动脉硬化
  • 1篇血管
  • 1篇血管造影
  • 1篇血压
  • 1篇血肿
  • 1篇血肿增大
  • 1篇药物
  • 1篇造影
  • 1篇增强磁共振
  • 1篇增强磁共振血...
  • 1篇三维增强磁共...
  • 1篇三维增强磁共...
  • 1篇糖尿
  • 1篇糖尿病
  • 1篇糖尿病足
  • 1篇糖尿病足患者
  • 1篇内血肿

机构

  • 3篇临泉县人民医...

作者

  • 3篇周莉
  • 1篇刘义杰
  • 1篇杨晓琳

传媒

  • 1篇医学影像学杂...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分子诊断与治...

年份

  • 2篇2023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MSCT与X线摄影在踝关节骨折螺钉内固定后功能康复评价被引量:4
2023年
目的 探讨MSCT与X线摄影在踝关节骨折螺钉内固定后功能康复效果。方法 选取踝关节骨折患者80例,根据不同的检查方式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观察组40例行CT检查,对照组40例行X线摄影检查,以手术为标准比较两组骨折Lange-Hansen分型[旋前外展型(PAB)、旋后外旋型(SER)、旋前外旋型(PER)、旋后内收型(SAB)];术后均随访6个月,两种方式检查比较患者螺钉内固定后复位质量、内固定质量、踝关节功能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 根据两组患者手术病理诊断骨折分度为1度的患者主要骨折分型为SAB,骨折分度为2度的患者主要骨折分型为SER,骨折分度为3度的患者主要骨折分型为SER、PAB。观察组患者的CT诊断解剖分型中PAB 10例,SER 8例,PER 11例,SAB 10例,误诊1例,诊断符合率97.5%,对照组X线诊断分型中PAB 9例,SER 8例,PER 8例,SAB 11例,误诊4例,诊断符合率90.00%,两组诊断符合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相较于X线摄影,CT检查对踝关节骨折术前分型、术后复位治疗、内固定置入评估及功能评估诊断符合率更高。
冯晓静杨晓琳周莉
关键词:踝关节骨折X线计算机X线摄影
CTA与3D CE⁃MRA对糖尿病足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被引量:5
2023年
目的探究CT血管造影(CTA)与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3D CE⁃MRA)对糖尿病足(DF)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临泉县人民医院2020年7月至2022年7月120例糖尿病足患者资料,所有患者均行CTA、3D CE⁃MRA、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影像学检查。以DSA检查为金标准,比较CTA、3D CE⁃MRA与DSA对糖尿病足患者的下肢动脉硬化病变的诊断价值,分析不同检测方式对下肢各段动脉病变支数、狭窄程度分级的检出情况。结果1684段血管中,DSA检测狭窄693段,非狭窄991段;CTA检测680段狭窄,1004段非狭窄,其中漏诊61例,误诊48例,诊断敏感度为91.20%,特异度为95.15%,准确率为93.53%,kappa值为0.866;3D CE⁃MRA检测687段狭窄,997段非狭窄,其中漏诊44例,误诊38例,诊断敏感度为93.65%,特异度为96.16%,准确率为95.13%,kappa值为0.899;CTA、3D CE⁃MRA各段检出率与DSA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χ^(2)=1.188、3.703、0.408,P>0.05);CTA诊断0~Ⅳ级的准确率分别为89.56%、92.14%、88.30%、88.67%、91.80%,总准确率为90.20%;3D CE⁃MRA诊断0~Ⅳ级的准确率分别为91.04%、92.96%、88.20%、93.79%、90.63%,总准确率为91.63%。结论CTA与3D CE⁃MRA对DF患者下肢动脉硬化病变均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其中3D CE⁃MRA对早期动脉血管狭窄的诊断准确性略高于CTA。
周莉刘芝克董景宣刘义杰
关键词:CT血管造影三维增强磁共振血管造影糖尿病足下肢动脉硬化动脉狭窄
不同降压药物对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增大的预防作用被引量:3
2014年
目的探讨不同降压药物对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增大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1-07—2013-07收治的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及A组、B组,每组各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方法治疗,观察组A患者采用乌拉地尔治疗,观察组B患者采用尼莫地平治疗。观察并记录3组患者经治疗后血肿大小及神经系统损伤程度。结果对照组和A组治疗1d、3d后颅内血肿明显大于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B组治疗后血肿大小与治疗前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1d、3d后A组患者血肿大小与对照组较为相近,组间比较差异不明显(P>0.05),而B组治疗1、3d后血肿大小明显小于对照组和A组(P<0.05);B组总有效率为95%,明显高于A组以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尼莫地平能有效控制高血压并预防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颅内血肿增大,有助于脑出血的治疗。
董景宣周莉
关键词:急性高血压性脑出血尼莫地平乌拉地尔颅内血肿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