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振伦

作品数:12 被引量:15H指数:3
供职机构:白山市中心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3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6篇出血
  • 5篇脑出血
  • 4篇疗效
  • 4篇急性
  • 3篇疗效观察
  • 2篇血管
  • 2篇血管病
  • 2篇血性
  • 2篇血肿
  • 2篇血肿清除
  • 2篇血肿清除术
  • 2篇预后
  • 2篇内血肿
  • 2篇清除术
  • 2篇缺血
  • 2篇微创
  • 2篇微创颅内血肿
  • 2篇微创颅内血肿...
  • 2篇微创颅内血肿...
  • 2篇颅内

机构

  • 11篇白山市中心医...
  • 1篇吉林白山市中...

作者

  • 12篇刘振伦
  • 5篇刘红玉
  • 4篇房伟
  • 3篇魏志刚
  • 2篇周立群
  • 1篇周立群
  • 1篇魏志刚
  • 1篇梁云

传媒

  • 3篇中国当代医药
  • 3篇中文科技期刊...
  • 1篇中国医药指南
  • 1篇中国实用神经...
  • 1篇求医问药(下...

年份

  • 3篇2022
  • 1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1篇2009
  • 4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以四肢瘫痪为首发症状的流行性出血热2例报告
流行性出血热一般以发热,三痛(头痛,咽痛,腰痛),典型出血(周身皮肤淤血斑)及肾损害为首发症状入院,诊断较易。而以四肢瘫痪为首发症状的病例较少。例1:男,28岁,四肢肌无力3天于2007年4月2日入院,四肢无力,四肢可以...
房伟刘振伦刘红玉
文献传递
蕲蛇酶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并发的急性脑梗死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1年
目的:观察蕲蛇酶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09年1月~2010年1月住院的糖尿病并发急性脑梗死患者87例,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蕲蛇酶注射液,14d为1个疗程。1个疗程结束时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77.2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0.4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蕲蛇酶注射液治疗糖尿病合并的急性脑梗死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刘振伦刘红玉房伟
关键词:蕲蛇酶注射液糖尿病急性脑梗死疗效观察
脊髓蛛网膜下腔出血2例报告
临床资料:病例1:男,45岁。2天前患者突然出现心前区疼痛,伴左背部疼痛,持续性。于当地医院治疗。动态观察心电图和心肌酶均正常。胸片和心脏彩超无异常。不支持心肌梗死及主动脉夹层等疾病。1天前患者出现头痛,持续性,进行性加...
刘振伦房伟刘红玉
文献传递
急性脑梗死患者采取介入动脉溶栓治疗的临床效果分析
2022年
通过对急性脑梗死患者临床治疗中实施动脉介入溶栓方式进行治疗,探索研究此种治疗凡是对急性脑梗死疾病患者所取得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我院神经内科介入临床于2018年6月到2021年6月时间内所医治的患有脑梗死疾病的患者有50例,对去进行临床资料分析。根据患者具体发病时间、是否存在介入动脉溶栓禁忌症等方面将其均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对前者实施常规方式进行治疗,对后者则实施动脉介入溶栓方式进行治疗,经过对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所实施的临床方式的差异性来对比其所取得的临床疗效。结果:(1)对照组与观察组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期NIHSS分数对比均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然而对其实施不同的方式进行治疗后,分数均明显的减少,同时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NIHSS分数更低(P<0.05);(2)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治疗后所出现的不良反应(窦性心律、面部发红、胃肠道反应、出血以及腹部不适)的总发生概率更低(P<0.05);(3)与对照组急性脑梗死疾病治疗后在生活质量有关指标(躯体功能、社会功能、心理功能以及物质生活)改善状况对比而言,观察组更良好(P<0.05)。结论: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疾病使用动脉介入溶栓治疗措施,其整体治疗效果明显优于常规治疗效果,具有临床推广使用的价值与意义。
刘振伦
关键词:急性脑梗死临床治疗效果
C反应蛋白检测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预后的相关性分析
2011年
目的:对C反应蛋白的检测结果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关系进行分析。方法:随机抽取2005年8月至2009年8月在我院就诊的90例患有高血压脑出血病的患者病例,按照病情程度分为重度组、中度组、轻度组三组,平均每组30例。再按照患者的病情转归情况,将其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其中有效组有患者68例,无效组有患者22例。对两种分组方法中的患者的C反应蛋白情况进行检测,对该项指标与该病患者的预后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分析结果表明,重度组患者的CRP阳性率为100%,中度组为76.7%,轻度组为46.7%;无效组患者的CRP阳性率为100%,有效组为58.8%。结论:C反应蛋白的水平与高血压脑出血患者的预后有很大的相关性。检测该项指标,对该病患者的诊断和预后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值得在今后的临床工作中予以推广和普及。
房伟刘红玉刘振伦
关键词:C反应蛋白高血压脑出血
急性脑血管病患者42例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探析
2022年
对急性脑血管患者实施早期综合康复治疗的临床疗效分析。方法:本研究在吉林省白山市中心医院展开,以对照实验形式,将2019年06月-2020年09月期间神经内科收治的急性脑血管病患者,人数共计42例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分组的方式,根据其入院资料登记先后时间的等距法将其分参照组(n=21)和康复组(n=21),参照组行常规护理干预、康复组行早期综合康复治疗干预,评价两种干预方法对患者的应用效果。结果:与两组干预前相比,其神经功能NIHSS、MRS评分降低,且康复组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与两组干预前相比,其认知功能MoCA、MMSE评分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干预后的生活质量SF-36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的护理满意度相比,康复组高于参照组(P<0.05)。结论:对急性脑血管患者实施早期康复护理可以通过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陷来促进其认知功能的恢复,患者对护理方面的满意度大大提高,临床价值较高,建议加强临床普及与应用力度。
刘振伦
关键词:急性脑血管早期综合康复治疗脑功能
42例小脑出血的临床分析被引量:1
2012年
目的探讨小脑出血的病因、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总结本科近5年收治的42例小脑出血的临床资料及治疗方法,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小脑出血的主要病因是高血压、动脉硬化;临床表现复杂多样;出血量小于15mL,采用保守治疗,大于15mL,采用侧脑室引流加微创小脑血肿清除术;小脑出血血肿量小于5mL预后良好,大于25mL预后极差。结论小脑出血量、有无脑干受压及破入四脑室是决定治疗方法和预后的关键因素。
梁云魏志刚周立群刘振伦
关键词:小脑出血预后
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被引量:8
2009年
目的:观察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选取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为依达拉奉加常规治疗组64例(治疗组),常规治疗组64例(对照组),2周疗程结束时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结果:治疗组显效率为60.94%,对照组显效率为39.06%,2组对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7.50%,对照组总有效为56.25%,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依达拉奉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是肯定的。
刘红玉刘振伦
关键词:依达拉奉缺血性脑卒中
微创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治疗中等量脑出血的疗效观察被引量:3
2013年
目的观察微创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治疗中等量脑出血的疗效。方法选取67例高血压脑出血患者,基底节区。出血量20~30mL。随机分为:微创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组34例(治疗组)。内科保守治疗组33例(对照组)。治疗结束时(血肿水肿消失)进行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结果治疗组,显效率及总有效率均上升,住院时间缩短,医疗费用减少。结论对于中等量高血压脑出血微创颅内血肿粉碎清除术疗效显着。
刘振伦吉玉书魏志刚
关键词:高血压脑出血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治疗脑出血234例临床观察
微创颅内血肿清除术是一种操做简单、副作用少、费用低的治疗颅内出血的新方法,目前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我们从2000年开始应用此项技术治疗颅内出血患:菁,至2007年末已治疗234例,总结分析得到的体会是:此技术治疗颅内出血患...
吉玉书魏志刚周立群刘振伦
文献传递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