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小红
- 作品数:9 被引量:23H指数:3
- 供职机构:中国政法大学更多>>
- 相关领域:政治法律社会学文学更多>>
- 中国封建社会两类法律形式的消长及影响被引量:2
- 1993年
- 从立法的角度来看,封建社会的法律形式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以稳定为特征,代代相沿,甚至在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中一脉相承.律与魏晋之后的令便属此类,我们姑且称之为'稳定的法律形式'.另一类则以因时变通为特征,随王朝的不同,而有各自的名称、内容及体例.诸如科、比、格、故事、例等,我们权且称其为'变通的法律形式'.稳定的法律形式与变通的法律形式在漫长的封建社会中互为消长,发展演变,这种发展变化直接影响了封建法制的兴衰.
- 马小红
- 关键词:封建社会后期法制体系律学法治实践儒家化
- 中华法系特征的再探讨被引量:2
- 1994年
- 目前学界对中华法系的特征一般从三个角度加以论证。一是从法律制度方面,认为中华法系的突出特征是民、刑不分,诸法合体。二是从法律思想方面,认为自汉以后形成的正统法律思想的核心是德主刑辅,重伦理轻法律。三是从法律实践活动的总体精神和宏观样式的角度,提出中华法系的基本特征是“集体本位”和“混合法”。笔者欲从历史的角度,提出第四种特征,即与中国历史发展的进程相比较,中华法系在形成时呈现出早熟性,在发展中呈现出同步性。
- 马小红
- 关键词:中华法系封建正统法律思想中央集权制夏王朝夏代《唐律》
- 中国成文法的起源被引量:8
- 1990年
- 中国成文法有两个显著的特点:一是罪名与刑名二项合一,二是具有法典或准法典的特征,这两个特点是习惯法与成文法的分水岭。至于说“公布”,它只能说明法律实施时的方式和程序,而不能决定成文法的实质内容。我们应以中国成文法的确切概念作为判断成文法起源的标准。根据现存中国古代法其中的有关记载,作者通过分析认为,中国的成文法诞生于战国而起源于春秋。
- 武树臣马小红
- 关键词:成文法罪名刑书法律发展西周时期刑名
- 试论《吕刑》的制定年代被引量:3
- 1989年
- 在西周法律史的研究中,《吕刑》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欲论一代之制,必先辨其史料的真伪.因此,对《吕刑》制定年代及内容真伪的考证,实为研究西周法制不可缺少的一环. 收于《十三经注疏》(阮元校勘本)中的《尚书正义》源于《孔传古文尚书》,这是我们今天所能见到的《尚书》最早版本,自宋人吴棫对其真伪提出质疑后,经几代学者考证,《孔传古文尚书》为伪书已成定论.然而,伪讬之中,却也有着真迹的存在,目前学界已断定《孔传古文尚书》中有三十三篇源于汉代伏生所传,《吕刑》即为其中之一.《今文尚书》中言尧、舜、禹、夏、商、之事的《虞书》、《夏书》。
- 马小红
- 关键词:西周刑书赎刑穆王铭文
- 《吕刑》法律思想初探被引量:1
- 1990年
- 作于西周穆王时期的《吕刑》是研究西周以至三代的法律制度与法律思想的重要资料.周灭商后,周公平定三监之乱,'制礼作乐',至成、康之时,天下已经基本安定.《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成王靖四方,康王息民'.这种安宁的局面至昭、穆时有所改变.根据《左传》、《竹书纪年》等史料记载,昭、穆时期,尤其是穆王时期,国力强盛而又兵革四起,既是'盛世',又是'乱世',与后来的汉武帝时期颇为相似.说其是'盛世',是因为此时文治武功彪炳史册.《穆天子传》中的穆王简直是神的化身.若没有卓著的业绩,这种被神化了的历史故事是不可能出现的.说其是'乱世',是因为昭、穆二王热衷于东征西讨,以至'王道微缺','荒服者不至,诸侯有不睦者'.强盛与战乱同时并存,独具特色.其'盛',不同于周代初期之盛,其'乱'也不同于周末之乱.产生于这一时期的《吕刑》不可避免地带有这一时代的烙印.本文欲就其法律思想进行初步的探讨.
- 马小红
- 关键词:穆王《吕刑》周公《穆天子传》制礼作乐
- 试论中国封建社会的法律形式被引量:5
- 1991年
- 分类研究中国封建法律形式可以看出,稳定的法律形式在封建社会前期占据主导地位,为封建法制的实施和完善提供了有利条件;而变通的法律形式则起着拾遗补缺的辅助作用。在封建社会的中后期,法律形式的重心转移到以变通的法律形式为主,法律失去了应有的稳定性与权威,并且日益受到皇权的随意干涉,这是封建法制从完善走向衰败的标志之一。
- 马小红
- 关键词:法律形式中国封建社会封建法制刑法志体例唐律疏议
- 发扬五四精神推进民主法治——青年法学工作者笔谈会被引量:1
- 1989年
- "五四"运动过去整整七十年了。有些历史事件的非凡价值往往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会被人们逐渐认识。"五·四"运动也是这样。当人们面对着人类文化的宏大视野,回首审视七十年前暴发在国土上的伟大事件时发现,在中国文化沿革史上,"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价值不仅仅在于终结了一个古老岁月和开启了新的纪元,而且还在于它指示的方向正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共同趋势。"五·四"运动对于整个中华民族的贡献,无论怎样评价都不会过高。它在中国法律文化史上的功绩更是如此。今天,我们对"五·四"运动的最好纪念,就是继承"五·四"的革命精神,去推动民主法治建设和科学文化的发展。七十年后的中国,又一次经历着伟大的历史性变革;七十年后的青年,深刻地意识到新一代庄严的历史使命。
- 王晨光高鸿钧徐友军顾昕饶戈平冯向辉李呜方人邱水平俞荣根于晓光马小红杜飞进陈兴良钱明星张骐周振想
- 关键词:五四精神法律文化现代化中国法律文化民主法治法学研究以法治国
- 中国法律传统与现行法律建设被引量:1
- 1988年
- 在中西方传统文化的比较中,法律传统的差异格外引人注目。西方理论家对法学的深入探讨、精辟论述,西方人强烈的法律意识,正是中国社会的巨大缺陷。这一缺陷造就了专制的中国古代社会,也造成了现实中人们法律意识薄弱的种种弊端。正因如此,人们列法律传统的批判格外激烈。
- 马小红
- 关键词:法律传统法律建设西方传统文化古代社会理论家
- 中国封建社会法律文化论析——从“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说起被引量:1
- 1992年
- “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这句脍炙人口的古语,至今仍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的传统“法律原则”。从这古语中,可以窥测到中国封建社会法律文化所特有的内涵及中国封建社会某些特征。一、试析“王子犯法与庶民同罪”
- 马小红薄小莹
- 关键词:法律文化中国封建社会贵族自耕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