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丽君
- 作品数:13 被引量:76H指数:5
- 供职机构:湖北中医药高等专科学校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前进行综合因素评估的临床价值被引量:6
- 2013年
- 白内障是眼科最主要的致盲眼病之一,其中以老年性白内障最为常见,手术治疗仍是目前的主要方法。老年性白内障患者常伴有其他疾病或潜在的脏器功能衰弱,不能耐受手术创伤而导致不可预测的危险[1],而且老年人常伴心脑血管疾病或眼部疾病可能影响手术操作,增加并发症,手术又可能加重心脑血管疾病甚至危及患者生命[2]。
- 郭丽君
- 关键词:老年性白内障老年白内障择期手术手术风险手术创伤
- 激素加用巴曲酶治疗突发性耳聋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1年
- 突发性耳聋是耳鼻咽喉科的常见疾病之一,突发性耳聋的病因不明,目前认为突发性耳聋与病毒感染、血管阻塞性疾病、膜迷路破裂、自家免疫性疾病等有关Ⅲ。而微循环障碍是突发性耳聋的重要致病因素。本研究结果显示,用激素加巴曲酶治疗明显优于单用激素治疗,现报告如下。
- 郭丽君
- 关键词:突发性耳聋巴曲酶疗效分析血管阻塞性疾病加用
- 全身和局部激素治疗对糖尿病并发突发性聋的效果观察被引量:1
- 2015年
- 目的:探讨糖尿病并发突发性聋全身和局部激素治疗的效果和并发症发生差异。方法:按照患者知情并同意原则将76例患者分为全身激素治疗(全身用药组)和局部激素治疗(局部用药组)两组,各组均为38例(39耳),两组除激素应用方法不同外,其他治疗方法一致。治疗2周后评估两组患者听力、耳鸣、眩晕治愈效果和主要并发症发生率,治疗1个月后评估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全身用药组和局部用药组听力、耳鸣、眩晕治愈效果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局部用药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全身用药组(P<0.05),治疗1个月后全身用药组并发症完全消失,局部用药组仍有2例中耳感染和1例鼓膜穿孔存在。结论:糖尿病并发突发性聋患者全身激素治疗与局部激素治疗效果相当,但全身激素治疗具有使用方便、费用较低、并发症少且易控制等优势,故糖尿病并发突发性聋患者只要血糖能及时有效控制,仍然以全身激素治疗为好。
- 郭丽君
- 关键词:糖尿病突发性聋
- 鼻内镜下经咽鼓管置管灌注药物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8
- 2013年
- 目的探讨鼻内镜下经咽鼓管置管灌注药物冲洗治疗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疗效。方法63例经门诊多次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住院后32例采用鼻内镜下咽鼓管置管灌注药物治疗(药物组),3l例行显微镜下鼓膜切开置管术治疗(手术组)。比较两组患者治疗6个月后的总有效率、6个月~1年的复发率和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药物组总有效率(91.1%)明显高于手术组(75.6%),药物组复发率(12.2%)明显低于手术组(41.2%),药物组并发症发生率(11.1%)也明显少于手术组(40.0%),P分别〈0.05、〈0.01、〈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鼻内镜下行咽鼓管置管药物冲洗治疗分泌性中耳炎疗效好、复发率低、并发症发生率少,可作为现阶段慢性分泌性中耳炎的首选治疗方法之一。
- 郭丽君
- 关键词:慢性分泌性中耳炎鼻内镜咽鼓管置管药物冲洗
- 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并用药物治疗的临床观察被引量:2
- 2013年
- 目的:探讨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并用药物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126例慢性鼻—鼻窦炎患者随机分为手术组、激素组和药物组。3组患者均参照Messerklinger术式进行鼻内镜鼻窦手术,术后手术组使用盐酸麻黄碱滴鼻液,每日2次,每次2滴;激素组使用布地奈德鼻喷雾剂,每日2次,每次l喷;药物组在激素组治疗基础上加用克拉霉素和甲硝唑。结果:术后1年总有效率激素组与药物组均明显好于手术组(P<0.05及P<0.01),同时药物组还明显好于激素组(P<0.05);2年累计复发率激素组与药物组明显低于手术组(P<0.05及P<0.01),药物组还明显低于激素组(P<0.05)。结论:慢性鼻—鼻窦炎鼻内镜手术后局部使用激素喷雾剂和长期低剂量抗感染药物能明显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是目前慢性鼻—鼻窦炎综合治疗的有效方法。
- 郭丽君
- 关键词:鼻窦炎鼻息肉鼻内镜手术药物治疗
- 447例变应性鼻炎病因学调查与分析被引量:2
- 2011年
- 目的探讨变应性鼻炎的常见病因。方法通过门诊询问和问卷调查收集家族史和相关病史,皮肤点刺试验确定致敏原,判断统计学意义。结果有AR家族史和其他变态反应性疾病家族史者分别占21.7%、27.1%;致敏原检查以螨虫、室内尘土及花粉最多(占81.9%);2种、3种致敏原阳性数分别与1种及4种以上阳性数之和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χ2=22.7、55.1,P均<0.01)。结论遗传因素是AR的发病的重要基础,螨虫、室内尘土及花粉是AR的主要激发机制。
- 郭丽君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病因学
- 不同免疫方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分析被引量:4
- 2014年
- 目的:探讨不同免疫方法治疗变应性鼻炎的疗效和不良反应发生情况。方法:选择常年性变应性鼻炎患者92例,随机分为舌下含服免疫治疗组和皮下注射免疫治疗组,治疗1年后比较两组有效率、4~14岁和14岁以上的有效率以及两组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含服组4~14岁疗效好于14岁以上患者(P<0.05),注射组疗效无年龄差异;不良反应注射组明显多于含服组(P<0.05)。结论:14岁及以下两组免疫治疗效果相当,但含服组中4~14岁疗效好于14岁以上患者,且不良反应少、使用方便,故应以舌下含服免疫治疗为首选;14岁以上患者舌下含服免疫疗效不如皮下注射免疫治疗效果,故皮下注射免疫治疗更合适。
- 郭丽君
- 关键词:变应性鼻炎免疫治疗疗效
- 正确的生活方式联合奥美拉唑及多潘立酮治疗咽喉反流效果分析被引量:3
- 2014年
- 目的:探讨正确生活方式联合奥美拉唑及多潘立酮治疗咽喉反流的效果。方法:将152例咽喉反流患者按就诊顺序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两组均使用奥美拉唑和多潘立酮16周,实验组在药物治疗的同时强调改变生活方式。观察两组治疗8、12和16周的显效率、总有效率及唾液胃蛋白酶转阴率,比较两组各治疗时段的临床效果。结果:治疗8周时实验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显效率两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治疗12、16周时实验组总有效率、显效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患者治疗12周总有效率、显效率明显好于治疗8周者。两组治疗16周的总有效率、显效率与治疗12周相似。实验组治疗8、12、16周唾液胃蛋白酶转阴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正确生活方式联合奥美拉唑及多潘立酮治疗咽喉反流的疗效明显好于单独应用奥美拉唑及多潘立酮,可以作为咽喉反流疾病的重要治疗方法;治疗时间以12周最适宜。
- 郭丽君
- 关键词:咽喉反流奥美拉唑多潘立酮
- 大学生近视发生和发展的动态观察与分析被引量:7
- 2011年
- 目的掌握我校大学生近视发生和发展的动态变化,为教学模式及促进大学生视力保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我校2007级2318名城镇和农村大学生的视力状况进行动态观察与分析,并对观察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城镇学生近视发生率从入学时的48.6%上升到第三学年初的67.5%,上升了18.9%,农村学生由入学时的41.1%上升到第三学年的63.7%,上升了22.6%;城镇学生发生率高于农村学生,但第三学年差别无显著性意义,三年分别为:χ2=11.46,P<0.01;χ2=7.08,P<0.01;χ2=3.24,P>0.05;同时,第三学年初城乡男生重度近视人数明显多于城乡女生,男生占14.8%(155/1045),女生占11.5%(147/1273),χ2=5.55,P<0.05。结论大学生近视发生率逐年升高,造成大学生近发生和发展的原因,除遗传因素外,后天的环境因素十分重要,包括注意用眼卫生、电离辐射影响、营养因素等,而后二者更为重要。
- 郭丽君
- 关键词:大学生近视环境因素
- 克拉霉素和罗红霉素用于慢性鼻-鼻窦炎的疗效比较被引量:3
- 2015年
- 慢性鼻-鼻窦炎(CRS)鼻部症状持续超过12周,症状未缓解甚至加重,首选药物治疗。Ragab等认为,大环内酯类药物长期、小剂量使用治疗CRS有效。作者对104例CRS患者分别长期低剂量使用克拉霉素和罗红霉素治疗,发现克拉霉素不仅疗效较罗红霉素好,而且不良反应也较罗红霉素少。
- 郭丽君
- 关键词:鼻窦炎克拉霉素罗红霉素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