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陈志刚

作品数:9 被引量:14H指数:2
供职机构:北京协和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膀胱
  • 4篇膀胱癌
  • 3篇肿瘤
  • 3篇细胞
  • 3篇SNCG
  • 2篇诊治
  • 2篇诊治分析
  • 2篇肾上腺
  • 2篇文献复习
  • 2篇基因
  • 2篇基因表达
  • 2篇复习
  • 2篇癌细胞
  • 2篇膀胱癌细胞
  • 2篇SIRNA
  • 2篇病变
  • 1篇蛋白
  • 1篇动物
  • 1篇动物模型
  • 1篇性病

机构

  • 9篇北京协和医院
  • 1篇青岛大学

作者

  • 9篇陈志刚
  • 8篇石冰冰
  • 7篇纪志刚
  • 7篇李汉忠
  • 6篇樊华
  • 6篇王清海
  • 3篇严维刚
  • 1篇肖河
  • 1篇张学斌
  • 1篇刘洋
  • 1篇张震宇

传媒

  • 3篇基础医学与临...
  • 2篇现代泌尿外科...
  • 1篇北京医学
  • 1篇临床泌尿外科...
  • 1篇现代泌尿生殖...

年份

  • 3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肾上腺支气管源性囊肿诊治分析(附3例报告)被引量:5
2015年
目的:探讨肾上腺支气管源性囊肿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04年11月至2014年10月本院收治的3例肾上腺支气管源性囊肿患者的临床资料:3例患者中男2例,女1例;年龄36~45岁,均无特殊临床表现,囊肿部位均为左侧。例1肾上腺占位是在检查其他疾病时偶然发现;例2及例3则为体检发现。3例均常规行肾上腺内分泌检查,包括相应的嗜铬细胞瘤或副神经节瘤的相关检查,此外例1行M RI及I131‐M IBG显像,例2及例3行C T及生长抑素受体显像。结果3例均成功行腹腔镜左肾上腺肿物切除术,术后恢复顺利。术后病理均回报为符合支气管源性囊肿。结论肾上腺支气管源性囊肿临床罕见,影像学检查有时难以明确其囊性特征,需与腹膜后其他肿物进行鉴别,确诊通常依赖于术后病理。治疗以腹腔镜肾上腺肿物切除术为首选。
陈志刚纪志刚石冰冰王清海樊华张震宇李汉忠
关键词:肾上腺支气管源性囊肿腹腔镜
荧光素酶在膀胱肿瘤动物模型中的应用
2015年
荧光素酶(luciferase)是生物体内催化荧光素或脂肪醛氧化发光的一类酶的总称。作为一种生物发光技术中的标记物,荧光素酶已经被广泛地应用于分子生物学领域,在基础及临床医学研究领域亦有较大的利用价值。目前,表达荧光素酶的肺癌、肝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乳腺癌、前列腺癌等的原位肿瘤模型已成功建立,在对膀胱癌的研究中,也已经通过建立荧光素酶表达的膀胱肿瘤动物模型,
陈志刚纪志刚石冰冰李汉忠
关键词:荧光素酶临床医学研究肿瘤模型膀胱肿瘤动物模型膀胱移行细胞癌
疑似肾肿瘤的肾脏交织状血管瘤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肾脏交织状血管瘤的临床特点、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右肾交织状血管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总结诊疗经验。患者,男,48岁,因体检发现右肾占位5个月入院。专科查体无异常;实验室检查正常;CTU示右肾中下部可见类圆形稍低密度影,内见点状致密结节影,最大截面积3.9cm×3.1cm,增强扫描呈斑片样不均匀明显强化,内见不规则无明显强化区,提示恶性病变可能性大。结果:患者入院后完善相关检查,结合影像资料,考虑肾恶性肿瘤可能大,在全麻下行右肾部分切除术,术后1周顺利出院,术后病理回报为右肾交织状血管瘤。结论:肾脏交织状血管瘤是一种良性病变,临床罕见,诊断主要依赖术后病理。由于无特异性临床表现,且影像学上常难以与肾脏恶性肿瘤区分,易导致过度诊断及治疗,因此应引起临床医生重视。
陈志刚纪志刚石冰冰张学斌王清海樊华李汉忠
关键词:肾脏血管病变
siRNA下调SNCG基因表达对膀胱癌细胞株5637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
陈志刚
右肾上腺囊性淋巴管瘤1例并文献复习被引量:2
2014年
肾上腺囊性淋巴管瘤(cystic adrenal lymphangioma, CAL)是一种罕见的肾上腺良性病变,属肾上腺内皮类囊肿的一种。CAL常缺乏特异性临床表现,多在体检时偶然发现,目前国内外相关文献报道较少。我科于2013年11月收治了1例体检发现的右侧 CAL 患者,行腹腔镜右肾上腺肿物切除术,术后恢复良好,报告如下。
陈志刚纪志刚李汉忠石冰冰肖河王清海樊华
关键词:囊性淋巴管瘤右肾上腺文献复习特异性临床表现肿物切除术良性病变
SNCG在膀胱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被引量:3
2016年
目的探讨SNCG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06年1月至2009年12月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140例具有完整临床病理及随访资料的膀胱癌手术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SNCG在膀胱癌中的表达情况,分析SNCG表达与膀胱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结果膀胱癌组织中SNCG的阳性表达率为90.7%(127/140),而癌旁组织中无表达(0/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多因素分析显示,SNCG的表达是膀胱癌复发的独立因素(HR=2.044,95%CI:1.114~3.752,P〈0.05);SNCG阴性表达者术后无病生存期(DFS)和总生存期(OS)分别为(78.7±4.2)个月(95%CI:70.5~86.9个月),(80.3±4.0)个月(95%CI:72.4~88.2个月),而SNCG阳性表达者DFS和OS分别为(48.7±5.4)个月(95%CI:38.1~59.3个月),(51.1±5.2)个月(95%CI:40.9~61.2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21,0.544);COX多因素显示SNCG与膀胱癌预后无关。结论 SNCG在膀胱癌组织中高表达,且与膀胱癌复发相关,但不能作为膀胱癌预后的独立预测因子。
陈志刚纪志刚王清海石冰冰樊华严维刚李汉忠
关键词:SNCG膀胱癌复发预后
膀胱尿路上皮癌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
2015年
肿瘤标志物作为非侵入性的检查手段不仅可以用于肿瘤诊断和分型,对监测疾病复发和疗效判断等方面也有重要作用。目前现有的检测方法没有达到理想的敏感性和特异性。随着高通量技术的发展,新发现的许多膀胱癌的分子标志物如DNA/RNA类、蛋白质类和代谢产物类或多种标志物的组合为膀胱癌的检测提供了更准确的方法。
王清海陈志刚石冰冰
关键词:膀胱癌分子标志物
2例钙化性肾脏肿物的诊治分析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钙化性肾脏肿物的诊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5月到7月北京协和医院收治的2例钙化性肾脏肿物患者的资料,结合文献就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2例患者术前均疑似为肾脏恶性肿瘤。病例1,男性,32岁,行腹腔镜左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为透明细胞癌(FuhrmanⅠ级);病例2,男性,18岁,因肿物体积较大行开腹右肾部分切除术,术后病理回报为成人型肾母细胞瘤。结论伴钙化的肾脏肿物临床上较少见,其性质通常依赖于术后病理,手术方式选择上需结合患者年龄、肿瘤大小及肿瘤位置综合考虑,必要时可行术中冰冻。
陈志刚纪志刚石冰冰严维刚王清海樊华李汉忠刘洋
关键词:钙化肾恶性肿瘤
siRNA下调SNCG基因表达抑制膀胱癌细胞系5637的增殖和侵袭
2016年
目的探讨突触核蛋白γ(SNCG)基因对膀胱癌细胞5637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3对SNCG-siRNA序列,转染5637细胞后,用RT-q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SNCG的表达。分别通过CCK-8增殖实验和侵袭实验评估5637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结果与膀胱癌细胞系T24、EJ和UMUC-3相比,5637细胞中SNCG表达水平最高(P<0.05);与空白和阴性对照组相比,3对SNCG-siRNA序列转染5637后均可抑制SNCG mRNA和SNCG蛋白的表达(P<0.05),但SNCG-siRNA-244组抑制效果最明显;实验组5637细胞的增殖受到明显抑制(P<0.05),且细胞的侵袭能力显著下降(P<0.05)。结论通过特异性干扰SNCG基因的表达可抑制膀胱癌细胞5637的增殖和侵袭,SNCG的siRNA序列可能成为膀胱癌治疗的新靶点。
陈志刚纪志刚石冰冰严维刚樊华李汉忠
关键词:膀胱癌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