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玲
- 作品数:9 被引量:72H指数:5
- 供职机构:深圳市康宁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PDCA管理模式在精神科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被引量:11
- 2019年
- 目的探讨PDCA管理模式在精神科急诊护理管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6年1月~2017年12月急诊的精神障碍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对照组采用精神患者常规护理,研究组实施PDCA循环管理模式,找出事件危险度及可干预性措施条目,确定干预措施及实施方法。统计全部不良事件发生率,进行风险等级评估。结果实施PDCA管理后研究组患者不良事件共3件,发生率为0.02%,明显低于对照组(11件,0.09%),严重不良事件无,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经护士预检分诊,研究组中风险患者占比低于对照组(P <0.05),高风险患者占比高于对照组(P <0.05);急诊科护士对风险等级的评估能力与干预能力提高,评分准确性由96.99%提高至98.99%,评分时间缩短为(9.89±2.04)min,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2017年列入提前干预措施人数4406例,约占总就诊人数的35.48%。结论精神科急诊护理管理工作中应用PDCA循环管理,有利于提高护理人员的专业评估素养,可以有效的防范风险及降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 丁玲
- 关键词:PDCA循环管理护理管理
- 住院精神病患者保护性约束的不良影响与对策被引量:11
- 2014年
- 目的分析研究保护性约束对住院精神病患者的影响及有效的防范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受保护性约束患者的相关资料及约束方法,观察记录保护性约束对患者的影响,采取减少保护性约束影响的防范措施。结果保护性约束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带来不同程度的身心及社会影响,采取减少保护性约束影响的防范措施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安全性、尊严感,同时赢得患者家属对护理工作的支持与配合。结论对于采取保护性约束护理的住院精神病患者护理效果十分显著,给患者带来了积极的影响,同时采取减少保护性约束影响的防范措施,注意安全,减少意外事件的发生。
- 程艳李秀明丁玲
- 关键词:精神病患者
- 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行为原因及护理干预探讨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对住院精神病患者发生暴力行为的原因以及护理干预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 1500例住院精神病患者,其中有30例患者出现暴力行为,通过系统调查,对患者暴力行为的原因进行分析。结果经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患者暴力行为的产生因素包括了精神病症状、性格、药物作用、要求得不到满足、缺乏家庭支持、自身否认有病、没有前兆的突发暴力、躯体不适、对治疗和护理缺乏依从性等。结论经临床研究结果表明,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的诱因多样,临床上需要采用相应的护理措施进行干预,预防暴力事件的出现。
- 程艳李秀明丁玲
- 关键词:住院精神病患者暴力行为护理干预
- 以微信群为主导的延续性护理在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被引量:1
- 2023年
- 目的分析以微信群为主导的延续性护理在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2月深圳市康宁医院诊治的106例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资料,将患者按护理方法的不同分为2组,即对照组(54例)和观察组(52例)。对照组患者于出院后接受6个月的常规延续护理,观察组患者于出院后接受6个月以微信群为主导的延续性护理。比较2组患者的服药依从性、认知功能、功能失调性状况和社会功能。结果观察组的服药总依从率96.15%,较对照组的83.33%更高(P<0.05)。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2组的韦氏成人智力量表评分均较出院时升高(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同期对照组更高(P均<0.05)。干预3个月和6个月后,2组的功能失调性状况量表评分及社会功能缺陷筛选表评分均较出院时降低(P均<0.05),且观察组均较同期对照组更低(P均<0.05)。结论以微信群为主导的延续性护理可提升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用药依从性,改善其功能失调性状况,且对其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均可起到积极影响。
- 张亿桥丁玲时君孙广胜朱海周郑友霞
- 关键词:双相情感障碍稳定期延续性护理服药依从性
- 广东省精神科护士工作生活质量对离职倾向影响
- 2021年
- 目的了解广东省精神科护士工作生活质量和离职倾向的现况,分析精神科护士工作生活质量对其离职倾向的影响。方法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离职倾向量表及护士工作生活质量量表,对2019-05-01-2019-06-30广东省34家精神科1874名护士进行调查。使用Mann-Whitney U检验、Kruskal Wallis H检验和多元线性回归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护士工作生活质量总均分(3.07±0.68)分;管理人员工作生活质量得分高于临床护士,U=141506.00,P<0.01;不同级别医院护士工作生活质量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H=25.50,P<0.01。护士离职倾向均分为(2.31±0.71)分;不同性别(U=219484.00,P<0.01)、年龄(H=62.96,P<0.01)、婚姻状况(U=344346.00,P<0.01)、子女数量(H=33.72,P<0.01)、职务(U=126726.00,P<0.01)、临床工作时间(H=67.33,P<0.01)、精神科工作时间(H=59.30,P<0.01)、聘用方式(U=394319.00,P<0.01)和医院级别(H=15.69,P<0.01)护士离职倾向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性别(t=2.32,P=0.02)、年龄(t=-7.48,P<0.01)、医院类型(t=2.38,P=0.02)、工作保障(t=-6.30,P<0.01)、自我成长(t=-5.41,P<0.01)以及工作变化(t=4.50,P<0.01)与离职倾向相关。结论精神科护士工作生活质量处于中等水平,与其离职倾向相关,应在工作保障、工作变化和自我成长等方面,采取针对性措施以提高护士工作生活质量,降低离职倾向。
- 吴书超程艳丁玲李红
- 关键词:精神科护士工作生活质量离职
- 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水平的相关性分析被引量:30
- 2019年
- 目的探讨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应对方式与焦虑抑郁水平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月至2017年5月我院急诊科护士50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护士工作压力源量表、应对方式调查问卷、焦虑自评量表(SAS)及抑郁自评量表(SDS)等工具对护士的情况进行调查。结果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评分与SAS评分及SDS评分呈正相关(P <0. 05),不合理应对方式与SAS评分及SDS评分呈正相关(P <0. 05),合理应对方式与SAS评分及SDS评分呈负相关(P <0. 05)。结论急诊科护士的工作压力较大,易产生焦虑抑郁精神症状,急诊科护士应采取合理化的方式应对工作压力,避免通过自责、逃避、求助等方式应对工作压力。
- 丁玲孙广胜张亿桥朱海周张慧琼叶年英
- 关键词:急诊科护士工作压力焦虑抑郁
- 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的自杀原因分析及规范化护理对其预防效果被引量:5
- 2019年
- 目的探讨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的自杀原因及规范化护理对其预防效果,为临床护理干预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30例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实施自杀规范化护理。分析患者的自杀原因,并比较患者护理前和护理后1、2个月的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自尊量表(SES)评分、贝克自杀意念量表(SSI)评分、自杀次数及健康状况调查问卷(SF-36)评分。结果 30例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的自杀原因:对前途悲观失望占30.00%(9/30),缺乏自我价值感占26.67%(8/30),因要求未得到满足与家人争吵占23.33%(7/30),幻觉、妄想症状支配占20.00%(6/30)。护理后1、2个月, 30例患者的HAMD、贝克SSI评分均低于护理前,自杀次数少于护理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0例患者护理后1、2个月的SES评分分别为(29.55±4.35)、(38.73±5.01)分,均高于护理前的(19.42±3.4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1、2个月, 30例患者的生理机能、社会功能、躯体疼痛、生理职能、一般健康状况、精力、情感职能、精神健康8项SF-36评分均高于护理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抑郁症患者自杀倾向及意念的产生与多种因素有关,对抑郁症伴自杀倾向患者进行规范化护理干预可有效改善患者健康状况。
- 丁玲张慧琼叶年英林泽成
- 关键词:抑郁症自杀倾向自杀原因护理对策
- 临床护理路径干预对躁狂抑郁症患者的影响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临床护理路径(CNP)干预对躁狂抑郁症患者的影响。方法:选择性抽取2014年5月1日~2018年5月31日收治的60例躁狂抑郁症患者为研究对象,以密封信封法分为CNP组和常规组各30例,常规组给予常规护理,CNP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CNP干预;比较两组护理质量(采用Servqual量表)、干预前后应对方式[采用应对方式问卷(CSQ)]、自知力[采用自知力量表(SAUMD)]及生活质量[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结果:CNP组有形性、可靠性、反应性、保证性及移情性的感知值及护理质量高于常规组(P<0.05),护理满意率高于对照组(P<0.05);干预后,两组CSQ中解决问题、求助、合理化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回避、自责、幻想得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CNP组解决问题、求助、回避、自责、幻想维度得分优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SAUMD中目前症状认识、过去症状认识、目前症状归因、过去症状归因得分及总分低于干预前(P<0.05),且CNP组低于常规组(P<0.05);干预后,两组GQOLI-74中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物质生活得分高于干预前(P<0.05),且CNP组高于常规组(P<0.05)。结论:CNP干预能为躁狂抑郁症患者提供优质的护理服务,提高护理质量,改善患者的应对方式,提升患者自知力和生活质量。
- 张亿桥丁玲时君孙广胜朱海周郑友霞
- 关键词:临床护理路径躁狂抑郁症自知力护理质量
- 基于微信群的延续护理在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被引量:6
- 2021年
- 目的探讨基于微信群的延续护理在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8年3月至2019年3月我院收治的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91例,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45例予以常规护理,观察组46例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以基于微信群的延续护理,比较两组的认知功能(WMS-Ⅳ、 WAIS-RC评分)、社会功能(SDSS评分)及功能失调性状况(DAS评分)。结果护理6个月后,两组的WMS-Ⅳ各项评分及WAIS-RC各项评分均高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护理6个月后,两组的SDSS评分、 DAS评分均低于护理前,且观察组显著低于对照组(P <0.05)。结论基于微信群的延续护理可有效提高稳定期双相情感障碍患者的认知功能和社会功能,促进其功能失调性状况的改善。
- 张亿桥丁玲时君孙广胜朱海周
- 关键词: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