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大鹏
-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应用N末端脑钠肽前体判断颅脑创伤严重程度被引量:2
- 2014年
- 目的:观察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在颅脑创伤患者早期(创伤后24 h)血浆中的浓度,探讨其在评估创伤严重程度及预后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66例颅脑创伤患者,依入院时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lasgow coma scale,GCS)分为轻度(GCS 13~15,n=27)、中度(GCS 9~12,n=21)、重度(GCS3~8,n=18)颅脑创伤3组;检测创伤早期血浆NT-proBNP,血糖,白细胞,比较GCS评分,头部简明创伤评分(abbreviated injury score,AIS),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ale,GOS)。依患者出院时GOS将其分为预后不良组(GOS 1~2,n=16)和预后良好组(GOS 3~5,n=50);比较各组NT-proBNP浓度,绘制受试者特征曲线,分析NT-proBNP对预后判断的价值及其与GCS、头部AIS评分及血糖水平、白细胞计数相关性。结果:重度组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轻、中度组(P均<0.05),预后不良组NT-proBNP浓度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P<0.05);NT-proBNP判断预后的最佳阈值为112 pg/mL(灵敏度0.875、特异度0.900),其与头部AIS评分、血糖水平、白细胞计数呈正相关,与GCS评分呈负相关。结论:NT-proBNP在早期颅脑创伤患者血浆中的浓度可作为评估患者严重程度和预后的参考指标。
- 姜大鹏张利远
- 关键词:N末端脑钠肽前体颅脑创伤
- 肿瘤出芽作为预测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后远处器官转移标志物的临床意义探讨
- 2024年
-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后远处器官转移指标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3月至2022年6月收治的124例行胃癌根治术后发生转移老年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分析影响患者术后远处转移的临床病理因素。采用苏木精-伊红染色法进行胃癌组织肿瘤出芽的评估,并分析其临床意义。结果胃癌组织肿瘤出芽与脉管侵犯(χ^(2)=6.731,P=0.009)、淋巴结转移数目(rs=0.481,P<0.001)、术后远处转移时间(rs=-0.450,P<0.001)明显相关。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出芽分级、肿瘤大小、脉管侵犯、术后化疗、癌结节、术前血清糖类抗原125、淋巴结转移数目是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后无远处转移生存期的影响因素(均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老年胃癌患者肿瘤出芽分级是术后远处转移重要的独立预后因素之一(HR=3.731,P<0.001)。结论肿瘤出芽可以作为预测老年患者胃癌根治术后远处器官转移的标志物,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接玉王佩姚林孙艺萌徐炜邱悦姜大鹏王晓燕范钰
- 关键词:肿瘤转移肿瘤出芽
- 288例猝死患者危险因素的回顾性分析及预防被引量:6
- 2014年
- 目的:通过分析猝死的高危因素,早期识别高危人群,探讨猝死的预防,从而减少猝死发生。方法:对近3年来我院急诊收治的288例猝死患者的性别、年龄、死亡时间、季节、基础疾病和诱发因素共6方面的猝死原因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猝死患者中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男女比例约为2.74∶1,其中40~79岁男性占55.2%。猝死发生时间在24h分布有2个高峰,分别在7∶00~9∶00和19∶00~21∶00。猝死发生季节以第一、四季度较高。猝死基础疾病中,心血管疾病占76.4%。有明确诱因的猝死病例119例,其中因过度劳累引发的猝死占12.8%,其次与情绪、饮酒、吸烟相关。心脑血管疾病占猝死原因的68.8%。结论:患有心脑血管基础病的40岁以上男性是猝死高危人群,应加强这类高危人群在冬末春初的猝死预防,包括戒烟戒酒,保持良好心情,避免过度疲劳,适当体育锻炼及健康教育与定期体检。
- 姜大鹏张利远王明明
- 关键词:猝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