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徐浩

作品数:2 被引量:17H指数:2
供职机构:中山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医学统计与流行病学系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篇禽流感
  • 2篇流感
  • 1篇血凝
  • 1篇血凝素
  • 1篇中国人
  • 1篇神经氨酸酶
  • 1篇酸酶
  • 1篇禽流感病
  • 1篇禽流感病毒
  • 1篇流行病
  • 1篇流行病学
  • 1篇流行病学特征
  • 1篇进化
  • 1篇分子进化
  • 1篇病毒

机构

  • 2篇中山大学

作者

  • 2篇张定梅
  • 2篇陆家海
  • 2篇郝元涛
  • 2篇徐浩
  • 2篇李鹏媛
  • 1篇郭貔
  • 1篇张王剑
  • 1篇马蒙蒙

传媒

  • 1篇中华流行病学...
  • 1篇中山大学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中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危险区域预警识别的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 建立人感染H7N9禽流感发病危险预警模型,识别禽流感暴发高危险区域并提出预警.方法 收集2013年2月至2014年6月中国地市级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数据及同期地理、气象数据,通过空间自回归(SAR)模型和广义相加模型(GAM)拟合并量化地理和气象因素对发病的影响,综合两模型的预测结果建立发病危险预警地图.结果 2014年2月中国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实际发病地区全部位于研究构建的发病危险预测区域内;模型预测了疾病的空间移动趋势,对2014年4、5月北方地区的新发疫情有准确的预警.结论 建立的模型短期预测准确度和精确度较好,可应用于疫情监测和预警领域,有助于早期区域预防疫情的流行及暴发.
顾豪高张王剑徐浩李鹏媛吴洛林郭貔郝元涛陆家海张定梅
中国大陆H7N9禽流感病毒流行病学特征及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的分子进化被引量:15
2014年
【目的】对中国大陆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征进行描述分析,并对不同地区、不同时间、不同宿主来源的H7N9禽流感血凝素及神经氨酸酶基因进行分子进化分析,为H7N9禽流感的科学防控提供依据。【方法】汇总各公开网站发布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信息,分析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流行病学特点;从Genbank筛选H7N9禽流感毒株的核酸序列及氨基酸序列。利用MEGE5.0、Bioedit等软件构建进化树,分析核苷酸及所编码蛋白关键位点的变异情况。【结果】全国共报告451例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例,病死率为19.96%,男女性别比约为2.25:1;60岁以上(含60岁)病例占全部病例的45.76%;浙江,广东,江苏,上海四省市报告病例较多;2013年4月前后和2014年1月至2月为两个发病高峰。进化树显示H7N9禽流感毒株分为美洲来源支和欧亚来源支,分离的时间地点越接近进化关系越近。自韩国2011年野鸟中分离的H7N9毒株的NA基因与中国2013年及2014年分离的H7N9毒株NA基因进化关系较近。广东第一例人H7N9禽流感的NA基因与2013年5月分离自山东环境中的H7N9禽流感的NA基因及2013年4月来自浙江人感染H7N9禽流感的NA基因的同源性较高。所有人感染H7N9毒株NA茎区69~73位缺失了QISNT序列。【结论】老人及男性是感染H7N9禽流感的高危人群,冬春季是疫情高发期。病例集中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分子进化分析表明H7N9禽流感毒株有时间和空间的聚集性。时间空间距离越短则进化关系越接近。广东地区H7N9禽流感病毒可能是北方的候鸟迁徙所致,中国H7N9毒株NA片段可能来自韩国禽类携带的毒株。人感染H7N9禽流感病毒的毒力及耐药性尚未发生变异。NA茎区69—73位缺失QISNT序列可能与该病毒具有感染人类的能力有关。
李鹏媛徐浩顾豪高马蒙蒙陆家海郝元涛张定梅
关键词:禽流感进化血凝素神经氨酸酶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