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牟云

作品数:6 被引量:9H指数:2
供职机构:广西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更多>>
发文基金:广西壮族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广西医疗卫生重点科研课题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5篇医药卫生
  • 1篇生物学

主题

  • 3篇腭裂
  • 3篇唇腭裂
  • 2篇单核
  • 2篇单核苷酸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单核苷酸多态...
  • 2篇多态
  • 2篇多态性
  • 2篇综合征
  • 2篇细胞
  • 2篇小鼠
  • 2篇口腔
  • 2篇口腔癌
  • 2篇基因
  • 2篇核苷
  • 2篇核苷酸
  • 2篇非综合征型
  • 2篇非综合征型唇...
  • 1篇易感
  • 1篇易感基因

机构

  • 6篇广西医科大学...
  • 2篇广西医科大学

作者

  • 6篇牟云
  • 4篇于大海
  • 3篇蒙宁
  • 2篇李晶
  • 2篇黎明武
  • 2篇卿海云
  • 2篇施强
  • 1篇梁飞新
  • 1篇陈凤强
  • 1篇章鉴伟
  • 1篇章鉴玮
  • 1篇韦堡升
  • 1篇王振瑞

传媒

  • 3篇广西医科大学...
  • 1篇临床口腔医学...
  • 1篇中国临床新医...
  • 1篇中华口腔医学...

年份

  • 2篇2016
  • 2篇2015
  • 2篇2014
6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病因基因的研究进展
2015年
先天性唇腭裂(Cleft lip,cleft palate,or the combination of the two,CL/P)是一种临床上发生率较高的先天缺陷性疾病。临床分为综合征型唇腭裂(syn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palate,SCL/P)和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on-symdromic cleft lip with or without palate,NSCL/P)两种。SCL/P属单基因疾病或染色体疾病,伴有其他器官的先天畸形。NSCL/P发病率较SCL/P高,约占整个CL/P的70%[1]。
蒙宁牟云章鉴伟
关键词:非综合征型唇腭裂病因基因检测
人类全基因组外显子芯片检测唇腭裂易感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的初步研究
通过人类全基因组外显子基因芯片测序技术、GWAS分析,比较NSCL/P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的SNP,获得与该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SNP位点。方法:收集完整的12个NSCL/P核心家外周血样本进行DNA提取。采用illumin...
牟云蒙宁
小鼠口腔癌模型骨髓播散细胞RB1CC1纯合性缺失的初步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初步探讨小鼠口腔癌模型重度异常增生时期骨髓播散细胞RB1CC1基因纯合性缺失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LCM)技术捕获35张重度异常增生时期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涂片的单个细胞角蛋白阳性(CK+)细胞,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技术(WGA)扩增其DNA,PCR检测其视网膜母细胞瘤诱导卷曲蛋白(RB1CC1)的纯合性缺失情况,并与舌部正常、重度异常增生以及鳞癌组织各4例对照。结果 LCM成功捕获CK+细胞35个,WGA成功扩增3个,RB1CC1纯合性缺失情况分别为单个CK+细胞(2/3),舌癌变组织(2/4),舌部正常组织(0/4),重度异常增生组织(0/4)。结论小鼠口腔癌模型重度异常增生时期骨髓CK+细胞有RB1CC1基因纯合性缺失,该时期骨髓CK+细胞可能是播散肿瘤细胞。
施强牟云于大海黎明武卿海云李晶
关键词:小鼠纯合性缺失
Transwell小室环境下小鼠不同器官微环境对人舌癌细胞生长的影响被引量:4
2016年
目的:探讨骨髓和淋巴结微环境对人舌癌细胞SCC-9生长的影响。方法:利用Transwell小室建立微环境与SCC-9共培养体外模型,分为5组:SCC-9单独培养组(对照组),SCC-9+Balb/c小鼠骨髓共培养组,SCC-9+Balb/c小鼠淋巴结共培养组,SCC-9+Balb/c裸鼠骨髓共培养组,SCC-9+Balb/c裸鼠淋巴结共培养组。采用直接计数法分别于24 h、48 h、72 h、96 h、120 h、144 h检测SCC-9的数量。结果:利用Transwell小室成功构建骨髓、淋巴结微环境与SCC-9共培养体外模型。计数结果显示,SCC-9在Balb/c裸鼠淋巴结共培养组中的增殖程度高于其他4组(P<0.05);在Balb/c裸鼠骨髓,Balb/c小鼠骨髓和淋巴结共培养组中均低于对照组(P<0.05),且抑制程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不同微环境可能通过不同的肿瘤休眠机制,控制肿瘤细胞的增殖与休眠,最终被动形成淋巴转移的靶向性。
郭梦竹牟云于大海梁飞新温琦涛王振瑞
关键词:共培养舌癌细胞微环境肿瘤休眠
基于核心家系的CES1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易感性的关联分析被引量:1
2014年
目的:利用以核心家系为基础的关联分析,探讨唇腭裂候选基因羧酸酯酶1(CES1)基因多态性与非综合征型唇腭裂(NSCL/P)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12例完整的患儿-健康父母3人核心家系(包含12例患儿组,24例父母组)作为研究对象,运用家系分析(FBAT)软件分析CES1基因多态性与NSCL/P易感性之间的关联性。结果:在FBAT检验的累加模式、显性模式以及隐性模式下均未显示CES1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NP)等位基因的分布与NSCL/P存在遗传学关联,FBAT累加模式下(A:Z=-0.229,P=0.819;G:Z=0.229,P=0.819)显性模式下(G:Z=-0.333,P=0.739)隐性模式下(A:Z=0.333,P=0.739)。结论:虽然全基因关联性分析发现参与肝脏解毒功能主要基因CES1与唇腭裂的发生有关,但是通过FBAT分析CES1等位基因与唇腭裂无遗传学关联。该基因突变可能是随机产生的,具有这些基因突变的个体,可能对环境因素中化学毒物的敏感性增加,导致唇腭裂的产生。
蒙宁牟云于大海陈凤强陆树健章鉴玮
关键词:非综合征型唇腭裂单核苷酸多态性家系分析
小鼠口腔癌淋巴道转移模型颌下淋巴结播散肿瘤细胞的检测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检测小鼠口腔癌淋巴道转移模型癌变过程不同时期的颌下淋巴结播散肿瘤细胞(disseminated tumor cell,DTC),探讨小鼠口腔癌变过程与颌下淋巴结DTC的关系。方法:病理检查明确诊断为口腔正常组小鼠4只,轻至中度异常增生组8只、重度异常增生组4只,口腔鳞癌无淋巴结转移组、伴淋巴结转移组各4只。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指标广谱细胞角蛋白(pancytokeratin,pan-CK)检测颌下淋巴结DTC,比较其差异。结果:口腔正常组0只、轻至中度异常增生组2只,重度异常增生组1只,口腔鳞癌无淋巴结转移组2只,口腔鳞癌伴淋巴结转移组4只颌下淋巴结发现DTC,阳性率分别为0%(0/4)、25%(2/8)、25%(1/4)、50%(2/4)和100%(4/4);随着癌病程度的增加,DTC由簇状分布向片状分布发展。结论:小鼠口腔黏膜恶变过程中,区域淋巴结在轻至中度异常增生时即可检测到DTC,并随癌变程度加重,DTC的发生率及数量不断增加。
牟云韦堡升于大海施强黎明武卿海云李晶
关键词:小鼠口腔癌淋巴结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