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顾亚奇

作品数:8 被引量:49H指数:4
供职机构:淮南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8篇医药卫生

主题

  • 5篇切除
  • 4篇切除术
  • 4篇腹腔
  • 4篇腹腔镜
  • 2篇胆囊
  • 2篇胆囊切除
  • 2篇胆囊切除术
  • 2篇胰十二指肠
  • 2篇胰十二指肠切...
  • 2篇胰十二指肠切...
  • 2篇胰头
  • 2篇胰头癌
  • 2篇十二指肠
  • 2篇十二指肠切除
  • 2篇十二指肠切除...
  • 2篇速康
  • 2篇外科
  • 2篇免疫
  • 2篇介入
  • 2篇康复

机构

  • 8篇淮南新华医疗...
  • 1篇安徽理工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作者

  • 8篇顾亚奇
  • 3篇余红东
  • 1篇伍万权
  • 1篇王成

传媒

  • 1篇临床外科杂志
  • 1篇中国普通外科...
  • 1篇肝脏
  • 1篇中国中西医结...
  • 1篇中国现代普通...
  • 1篇中国肿瘤外科...
  • 1篇中外医学研究

年份

  • 1篇2024
  • 1篇2021
  • 3篇2020
  • 1篇2019
  • 2篇2015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空气膨腹介质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临床应用价值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探讨空气膨腹介质下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良性胆囊疾病患者146例,随机分为二氧化碳气腹组(对照组)和空气气腹组(观察组)。比较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率、血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排气时间、住院时间、治疗费用、术后疼痛程度及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术中及术后心率、血压、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排气时间、疼痛程度、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等均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术后主要并发症为术后肩痛、恶心呕吐及术后疼痛,观察组各并发症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空气气腹条件下腹腔镜手术的可行性较好,可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促进患者恢复,减少了治疗费用,值得临床深入研究。
顾亚奇伍万权
关键词: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二氧化碳气腹
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应激因子及预后的影响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对腹腔镜下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头癌患者术后应激因子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0月至2019年10月在淮南新华医疗集团新华医院接受治疗的60例胰头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两组均接受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在手术期间及术后,对照组给予临床常规治疗措施,观察组采用快速康复外科理念指导围手术期诊疗,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皮质醇(CO)、肾上腺素(AD)、白细胞介素-6(IL-6)、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应激因子水平,比较两组患者汉密顿焦虑量表(HAMA)评分,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住院时间)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并于术后随访6个月,记录并比较随访期间两组患者的二次手术率及病死情况,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术前两组患者的应激因子(CO、AD、IL-6及TNF-α)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观察组的血清CO、AD、IL-6、TNF-α水平及HAMA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33.33%)低于对照组(73.33%),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引流管拔除时间和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P<0.05),观察组的二次手术率及病死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应用于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可大幅度减轻患者术后的应激反应,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同时还起到缩短治疗时间、减轻患者创伤的效果,利于患者术后快速恢复。
顾亚奇余红东周茂旭王成黄强
关键词:快速康复外科腹腔镜胰头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应激因子
介入栓塞与手术切除治疗巨大肝血管瘤临床疗效对比被引量:14
2015年
目的比较肝巨大血管瘤的介入栓塞和手术切除的临床治疗效果,制定更加合理的治疗对策。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经介入栓塞或手术切除住院治疗的巨大肝血管瘤患者的治疗特点,并综合最新文献分析总结。结果介入栓塞组14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58.9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113 mL,无明显并发症,术后平均住院6.8 d,每位患者平均花费7 863.5元,总有效率达92.9%,无死亡病例;手术切除组8例患者,平均手术时间121.6 min,术中平均出血量356 mL,术后平均住院14.5 d,每位患者平均花费15 168.7 d,无死亡、复发病例。两组在平均手术时间、术中平均出血量、术后平均住院时间、平均花费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精神状况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介入栓塞与手术切除均可有效治疗肝巨大血管瘤,其治疗方案的选择应当根据治疗效果、成本效益和安全性,进行合理的个体化选择。
顾亚奇余红东
关键词:介入栓塞手术切除巨大肝血管瘤
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联合淋巴结清扫治疗老年原发性胆囊癌的临床疗效、安全性、免疫指标及生存分析
2024年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LC)联合淋巴结清扫治疗老年原发性胆囊癌的疗效、安全性和生存情况。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21年7月行开腹胆囊根治术联合淋巴结清扫的老年原发性胆囊癌59例为对照组,行LC联合淋巴结清扫的老年原发性胆囊癌59例为研究组,比较两组临床疗效、围手术期指标、T细胞亚群(CD3^(+)、CD4^(+)、CD4^(+)/CD8^(+))、生活质量(SF-36)。结果研究组近期治疗有效率和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0%VS 72.5%,χ^(2)=0.209,P=0.648)。研究组淋巴结清扫时间为(39.27±5.63)分钟、手术所用时间为(235.16±31.37)分钟,对照组分别为(35.61±4.75)分钟、(194.59±30.82)分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中出血量为(32.63±5.42)ml,首次排气时间为(3.18±0.72)天、肠胃功能恢复时间为(3.98±1.04)天、住院时间(6.24±1.25)天,对照组分别为(61.27±7.85)ml、(4.02±0.83)天、(4.65±1.18)天、(10.41±2.18)天,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CD3^(+)、CD4^(+)和CD4^(+)/CD8^(+)分别为16.52%±5.24%、15.79%±3.83%和0.47%±0.11%,对照组分别为13.74%±4.30%、10.83%±3.14%和0.29%±0.0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个月生活质量总评分(SF-36)为(90.86±3.75)分,对照组为(86.85±3.14)分,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01%VS 23.73%,χ^(2)=4.627,P<0.05)。研究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3.8±1.50)个月,对照组为(12.5±1.25)个月,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C联合淋巴结清扫治疗老年原发性胆囊癌安全有效,不影响远期预后生存。
杨健康顾亚奇姜永
关键词:腹腔镜下胆囊切除术淋巴结清扫原发性胆囊癌安全性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早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4
2020年
目的: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对早期胃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9年1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早期胃癌患者100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44例)行传统开腹远端胃癌根治术,观察组(56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指标情况,记录手术前后超敏C反应蛋白(hs-CRP)、白细胞介素-6(IL-6)、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免疫功能CD3^+、CD4^+、CD8^+、CD4^+/CD8^+变化,统计治疗期间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切口长度、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两组患者hs-CRP、IL-6、TNF-α均有升高,但观察组上述指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D3^+、CD4^+、CD8^+免疫功能指标均有降低,但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CD4^+/CD8^+比值均升高,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期间观察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7.14%vs 25.00%,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治疗早期胃癌效果显著,可有效降低机体应激反应,减少免疫功能损伤,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辛晓昆姜永周茂旭顾亚奇
关键词:胃癌腹腔镜免疫功能
布加综合征的介入治疗
目的:探讨介入治疗布加综合征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总结布加综合征行介入治疗过程中与介入治疗相关并发症的类型,提出相应的解决对策。方法:选择2007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的布加综合征患者54例,不同类型布加综合征采用的不...
顾亚奇
关键词:布加综合征介入治疗血流动力学
文献传递
结肠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患者的生存情况及其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5
2021年
目的:探讨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对结肠癌患者生存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回顾性2011年1月—2014年12月本院收治的288例结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结肠癌患者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后的生活质量、5年生存率及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术后30 d及90 d,癌症患者的生命质量测评表(FACY-G)评分均高于术前,汉密尔顿焦虑测评表(HAMA)及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评分均低于于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88例患者术后随访5年,失访17例,随访率94.09%(271/288)。结肠癌患者经全结肠系膜切除术治疗后5年总生存率(OS)、无进展生存率(PFS)为75.00%、71.67%;Cox模型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Dukes分期为C期、病理类型为未分化及腺鳞癌、肿瘤细胞高分化程度、肿瘤位于左半结肠、肿瘤大于5cm、术中出血量大于200mL、有淋巴结转移均为结肠癌患者预后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结肠癌患者行全结肠系膜切除术5年的生存率为75.00%,Dukes分期、病理类型、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肿瘤部位、肿瘤大小、术中出血量、淋巴结转移对患者术后5年生存率有影响。
姜永顾亚奇
关键词:结肠癌影响因素
加速康复外科对胰头癌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患者术后恢复及营养状况的影响被引量:11
2020年
背景与目的:胰头癌是胰腺癌中最常见的一种类型,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D)是治疗胰头癌的主要术式,但其并发症多、患者恢复情况较差仍是普通外科领域中的难题。加速康复外科(ERAS)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外科围手术期处理创新理念,可降低术后并发症,促进术后恢复,但ERAS在PD术中仍未广泛的应用,因此,本研究探讨ERAS理念的应用对胰头癌行PD术患者术后恢复及营养状况的影响,评价其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9年5月期间行PD术的胰头癌患者6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ERAS组与对照组,每组31例。ERAS组患者围手术期采用ERAS指导的干预措施,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围手术期管理方案。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指标、术后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状况指标变化。结果:两组患者术前一般资料及营养状况指标转铁蛋白(TRE)、前清蛋白(PAB)和白蛋白(ALB)等均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两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术中输液量和手术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ERAS组首次肛门排气时间、首次肛门排便时间和下床活动时间均明显早于对照组(均P<0.05)。两组胰瘘、感染、吻合口瘘、胃排空延迟的发生率未见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但ERAS组术后总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6.45% vs.32.26%,P<0.05)。两组术后3 d血清TRE、PAB和ALB水平均较术前明显降低,ERAS组的降低程度明显小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对胰头癌行PD术患者采用ERAS策略效果良好,可加快术后恢复,改善患者营养状况,减少术后并发症,推荐临床开展应用。
顾亚奇赵沨余红东周茂旭
关键词:胰腺肿瘤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加速康复外科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