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水
- 作品数:35 被引量:59H指数:4
- 供职机构:贵州省人民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贵州省科技支撑计划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机械工程更多>>
- 一种心内科用穿刺针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心内科用穿刺针,包括衔接座、旋转座、万向轴、万向座、阻尼滑片、密封垫、橡胶底板、胶贴片以及把手,刺针上侧装配有旋转座,旋转座上侧装配有衔接座,刺针环形侧面下侧安装有万向轴,万向轴下侧装配有万向座,万向轴...
- 田水李隽蒋智
- 文献传递
- 经心大静脉消融治疗左心室summit区室性期前收缩1例被引量:1
- 2017年
- 1病例资料
患者,男,39岁,反复心悸1个月,动态心电图记录到室性期前收缩(PVCs)共计35 161次/24h,心脏超声提示房间隔膨胀瘤(基底42mm,深度14mm),余辅助检查未见明显异常。术中频发PVCs(图1a),体表心电图需考虑左室流出道(LVOT)起源。在Carto 3标测系统引导下行右室流出道(RVOT)激动标测无明显领先。
- 黄晶杨龙田水田龙海蒋智田野郑亚西
- 关键词:心大静脉室性期前收缩消融
- 主动脉左、右冠状动脉窦之间起源室性早搏的标测与消融被引量:5
- 2021年
- 主动脉左、右冠状动脉窦之间起源的室性早搏(室早)临床较为少见,本研究11例起源于该部位室早患者,由于心电图特异性不强,其心内激动标测才是确定室早位置的关键。结合该部位解剖特点,室性早搏需行主动脉右窦、左窦、主动脉窦瓣下多部位序贯标测,于标测最早领先激动点消融。依据最早激动点局部电位及消融疗效,联合对应解剖进行补充消融,能进一步提高成功率。
- 黄晶刘启方田龙海田水蒋智叶芸郑亚西田野杨龙
- 关键词:室性早搏复合征主动脉窦导管消融术
- 肺动脉前窦起源室性心动过速1例被引量:1
- 2016年
- 1病例资料
患者,女,42岁,反复心悸1个月,24h动态心电图记录到室性心动过速(VT),余辅助检查及体征未见异常。行心内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治疗,术中静滴异丙肾上腺素极易诱发出VT(图1a),体表心电图支持右室流出道(RVOT)游离壁起源。
- 黄晶杨龙田水田龙海蒋智赵可仙田野郑亚西
- 关键词:肺动脉室性心动过速心电图消融
- 一种心内科穿刺装置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心内科穿刺装置,包括环套、穿刺外管、稳定架、稳定块、接触块、螺纹接头、活动杆、中空筒以及限位块,穿刺外管安装在穿刺针环形侧面,穿刺外管环形侧面上侧安装有环套,穿刺外管环形侧面下侧安装有稳定架,稳定架下端...
- 蒋智田水李隽
- 文献传递
- 氯沙坦对静态牵张刺激导致肥大心室肌细胞中L型钙离子通道表达的影响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氯沙坦对静态牵张刺激导致的肥大心室肌细胞中L-型钙离子通道Cav1.2亚基及其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 1d龄SD乳鼠,采用胰酶消化法分离获得心室肌细胞分为对照组、静态牵张组、氯沙坦组、静态牵张+氯沙坦组。定量分析细胞蛋白/DNA比值、BNP及细胞面积以鉴定牵张有效性。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Cav1.2的mRNA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Cav1.2蛋白表达水平。结果静态牵张刺激导致心室肌细胞蛋白/DNA比值,BNP基因表达,心室肌细胞面积增大。静态牵张刺激导致心室肌细胞Cav1.2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下调,氯沙坦干预该效应。结论氯沙坦可以抑制静态牵张刺激导致的心室肌细胞Cav1.2基因及蛋白水平的低表达。
- 杨君杨龙郑亚西牛晨光田龙海夏桂玲田水张羽坤唐倩
- 关键词:充血性心力衰竭L-型钙离子通道
- 新型口服抗凝药用于中国人群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治疗疗效和安全性的荟萃分析被引量:8
- 2023年
- 目的针对新型口服抗凝药用于中国人群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作一荟萃分析。方法计算机检索英文及中文数据库,检索时间截止2022年6月。纳入有关中国人群新型口服抗凝药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的临床研究,根据科考兰5.0.2质量评价标准评价纳入研究质量。采用RevMan 5.0软件处理数据。结果最终纳入19个临床研究(共包括2729例患者,新型口服抗凝药组1355例,华法林组1374例)。相对于华法林组,中国人群新型口服抗凝药组卒中发生率(OR=0.56,95%CI 0.39~0.79)降低,血栓栓塞事件(非神经系统)发生率(OR=0.64,95%CI 0.43~0.94)降低,非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OR=0.47,95%CI 0.33~0.66)降低,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OR=0.43,95%CI 0.23~0.80),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华法林组无统计学差异(MD=1.03,95%CI-2.20~4.25;MD=-1.57,95%CI-12.28~9.15),凝血酶时间高于华法林组(MD=4.51,95%CI 4.06~4.95),纤维蛋白原数值低于华法林组(MD=-0.37,95%CI-0.50~-0.24)。结论相对于华法林组,中国人群新型口服抗凝药组卒中发生率、血栓栓塞事件(非神经系统)发生率、非严重及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率均降低,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与华法林组无统计学差异,凝血酶时间高于华法林组,纤维蛋白原数值低于华法林组。
- 庞军刘承铭杨龙田野安亚平俞杉蒋智田龙海田水黄晶何尤夫周瑜吴强
- 关键词:非瓣膜性心房颤动META分析
- 左侧房室旁道消融术后急性肺栓塞死亡患者心电图演变1例被引量:2
- 2018年
- 临床急性肺栓塞(acute pulmonary embolism,APE)致死病例常见,但全程记录APE起病至死亡过程心电图演变者少见。1病例资料39岁女性,发作性心悸5年入院,体表心电图示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心内电生理检查诊断左侧游离壁房室旁道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射频消融术治疗成功。心内标测电极和消融导管置入途径分别为左锁骨下静脉、右股静脉和右股动脉。术中静脉给予肝素共4 000U。
- 扶泽南杨龙田野刘志琴田水黄晶郑亚西
- 关键词:急性肺栓塞心电图射频消融并发症
- 血清25-羟维生素D_(3)水平与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恶性心律失常相关性研究被引量:4
- 2021年
- 目的探讨血清25-羟维生素D_(3)[25-(OH)-D_(3)]水平与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患者直接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术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MVA)的关系。方法收集2016年3月至2019年3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接受直接PCI治疗的STEMI患者90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根据PCI术后48h是否发生MVA分为MVA组28例和非MVA组62例,比较两组间一般资料、实验室指标的差异,分析MVA的影响因素。结果MVA组多支病变的比例及入院后白细胞计数(WBC)、血糖(BG)、C反应蛋白(CRP)、脑钠肽(BNP)、肌钙蛋白I(cTnI)、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水平明显高于非MVA组,25-(OH)-D_(3)的水平明显低于非MVA组(χ^(2)/t=9.060、6.960、6.255、11.575、8.005、13.674、5.358、6.264,P<0.05);血清25-(OH)-D_(3)水平与病变支数及WBC、CRP、BNP、BG、cTnI、CK-MB水平均呈负相关(r=-0.251、-0.244、-0.342、-0.294、-0.384、-0.291、-0.310,P<0.05);多支病变及WBC、CRP、BNP增加及25-(OH)-D_(3)缺乏是MVA的危险因素(Wald=6.022、7.981、9.187、5.477、7.587,P<0.05)。结论血清25-(OH)-D_(3)水平减少能够增加STEMI患者直接PCI术后MVA的发生风险,且与病情、炎症反应激活、心功能变化有关。
- 田水巫廷春田龙海叶芸
- 关键词: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
- 左右室心尖部起搏心室内传导及起搏到心室激动的差异性比较
- 2023年
- 目的:比较左右心室心尖部起搏心室内传导时间及起搏到心室激动间期的差异。方法:选取贵州省人民医院在2011年12月至2014年6月收治的40例左侧旁道并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患者,分别经左右心室心尖部起搏,比较心室内传导时间(dQRS)及起搏到心室激动间期(S-V间期)的指标。结果:右室起搏组患者心室内传导时间(167.98±49.78)ms,左室起搏组心室传导时间(151.93±45.75)ms,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室起搏组起搏到心室激动间期(73.48±25.53)ms,左室起搏组起搏到心室激动间期(33.51±15.65)ms,组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左侧及右侧心室心尖部起搏,心室内传导时间均延长,激动传导方式和途径不同,但激动传导的延迟程度一致,起搏到心室激动间期不同,可能与左、右心室心肌的差异性以及心室壁不同层心肌的差异性有关。
- 叶芸张羽坤田水杨君郑亚西
- 关键词:房室折返性心动过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