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刘芳芳

作品数:9 被引量:12H指数:2
供职机构:广州中医药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期刊文章
  • 1篇学位论文

领域

  • 7篇医药卫生
  • 1篇文化科学

主题

  • 2篇压豆
  • 2篇糖尿
  • 2篇糖尿病
  • 2篇糖尿病胃轻瘫
  • 2篇热病
  • 2篇中医
  • 2篇外感
  • 2篇外感热病
  • 2篇胃轻瘫
  • 2篇消痞
  • 2篇耳穴
  • 2篇耳穴压豆
  • 2篇耳穴压豆治疗
  • 1篇学生临床实习
  • 1篇血气
  • 1篇血气指标
  • 1篇寻常痤疮
  • 1篇医学生
  • 1篇医学生临床实...
  • 1篇针灸

机构

  • 8篇广州中医药大...

作者

  • 8篇刘芳芳
  • 4篇周岁锋
  • 4篇侯杰
  • 3篇苏立成
  • 2篇刘锦文
  • 1篇赖海标
  • 1篇杨清

传媒

  • 1篇实用中医内科...
  • 1篇吉林中医药
  • 1篇辽宁中医杂志
  • 1篇中国高等医学...
  • 1篇中国中医基础...
  • 1篇临床急诊杂志
  • 1篇中医药临床杂...

年份

  • 2篇2024
  • 2篇2020
  • 1篇2017
  • 3篇2015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从外感热病评价大内科思维对医学生临床实习的价值
2017年
目的:从外感热病评价大内科思维对医学生临床实习的价值。方法:以主观、客观"二面三方"进行定量考查学生的临床实习能力。结果:入科时试卷平均分42,出科时平均分74,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入科时学生和老师的主观评分均低于60(P>0.05)。出科时学生评分71.58,老师79.97,前后对比均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出科时两者评分一致性存在显著差异(P<0.05)。结论:着重培养大内科思维的实习是非常有成效的。强化大内科思维是对当下专科教学为主的教学模式的有益探索。
侯杰刘芳芳苏立成赖贵龙周岁锋
关键词:外感热病
纯中医治疗感染及脓毒症的临床研究
2024年
目的:总结纯中医治疗感染及脓毒症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2022年9月—2023年7月中医经典科收治的降钙素原(PCT)>2ng/mL、经纯中医治疗有效的感染及脓毒症住院患者42例的临床资料,包括一般资料、诊断、治疗方法,入院及出院时的炎症指标PCT、C反应蛋白(CRP)、血白细胞(WBC)及中性粒细胞比(N%),血培养结果等。全程未使用抗菌素。结果:经治疗后痊愈出院41例、好转出院1例。平均住院时间(5.57±2.70)d。所有患者入院第4天时炎症指标均明显下降,并存在显著性差异;出院时体温均恢复正常。结论:纯中医治疗可以有效控制感染及脓毒症。
侯杰李馨姚凌锋陈晓旗刘芳芳周岁锋赖海标
关键词:降钙素原
乌司他丁对竹叶青蛇伤致DIC的影响被引量:1
2015年
目的:观察乌司他丁(Ulinastatin,UTI)对竹叶青蛇伤致DIC的影响。方法: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方法将15例竹叶青蛇伤患者分为常规组、UTI60WU组、UTI40WU组。常规组就诊后即予清创局封、静滴抗蝮蛇毒血清、根据需要输注新鲜冰冻血浆、对症支持治疗。UTI60WU组和UTI40WU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分别加用UTI20WU+0.9%氯化钠20ml静脉注射,Q 8h及Q 12h,疗程均为1d。分别观察在治疗后0、1、3、5、7d血小板(PLT)、纤维蛋白原(Fib)、凝血酶原时间(PT)和D二聚体(D-D)的动态变化,DIC评分,以及出血、肝肾功能变化等。结果:3组凝血指标的变化趋势高度一致,其中Fib的下降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T随病程发展而延长,二者与DIC评分的变化高度吻合,均在3d时表现为最差值;D-D在入院时即升高,并在伤后1d达峰值,7d时所有指标均未恢复正常。60WU组的DIC评分及D-D值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但在病程极期不再有差异,40WU组无此改变。结论:大剂量乌司他丁具有减轻DIC程度的作用,但不能阻断或缩短DIC的发生,总体来说,静脉用乌司他丁对竹叶青蛇伤DIC疗效仍不理想。
侯杰周岁锋刘芳芳苏立成赖贵龙刘锦文
关键词:DIC乌司他丁
千金苇茎汤合透脓散加减对肺部感染患者通气功能、血气指标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
2024年
目的观察千金苇茎汤合透脓散加减对肺部感染患者通气功能、血气指标和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1月—2023年1月医院收治的60例肺部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0例,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千金苇茎汤合透脓散加减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中医证候积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肺功能[一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V1)、每分钟最大通气量(MMV)、肺总量(TLC)]、血气指标[氧分压(PaO_(2))、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氧饱和度(SaO_(2))]、微炎症状态[降钙素原(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计数(WBC)]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33%vs 73.33%)(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证候积分、CPIS评分、PaCO_(2)和PCT、CRP、IL-6、WBC水平均降低,FEV_(1)、MMV、TLC、PaO_(2)、SaO_(2)均升高(P<0.05),且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CPIS评分、PaCO_(2)和PCT、CRP、IL-6、WBC水平低于对照组,FEV_(1)、MMV、TLC、PaO_(2)、SaO_(2)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3.33%vs20.00%)(P<0.05)。结论千金苇茎汤合透脓散加减治疗肺部感染患者的疗效显著,可改善中医证候、缓解病情,提高肺功能,平衡血气指标,减轻炎症反应,且安全性较高。
姚凌锋肖莉刘芳芳
关键词:肺部感染通气功能血气指标微炎症状态
糖尿病胃轻瘫证型分布相关因素及自拟消痞启膈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临床观察被引量:4
2020年
目的探讨本地区消渴病胃痞(糖尿病胃轻瘫)的证型分布及其相关因素,观察消痞启膈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12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给与临床信息采集及中医辨证,后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药物对照组、中医治疗组各40例。空白对照组仅给予基础治疗,药物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伊托必利)治疗、中医治疗组给予消痞启膈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以4周为疗程,观察:消渴病胃痞中医证型分布情况,各证型年龄、BMI、Hb A1C(%)的比较,各证型患者与其他并发症关系;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积分、胃半排空时间的变化,对比各组的疗效。结果总结出本地区消渴病胃痞的5种常见中医证型,各型出现的比例是脾胃虚弱>痰湿中阻>胃阴亏虚>肝郁气滞>寒热错杂。其与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病程、并发症等相关因素的关系,在年龄上构成情况:脾胃虚弱年龄高于其他证型,体质指数各型无统计学差异,胃阴亏虚证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高于其他证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寒热错杂与痰湿中阻患糖尿病肾病比率高于其它组,肝胃不和证视网膜病变高于其他各组,寒热错杂证,胃阴亏虚周围神经炎高于其他各组(P<0.05)。治疗后三组中医临床证候积分皆较前有所改善,且中医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0.0%(36/40),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45.0%(28/40)、药物对照组82.5%(33/40)(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三组患者胃半排空时间皆降低,且中药治疗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自拟消痞启膈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具有显著的疗效。
刘芳芳詹国良
关键词:耳穴压豆糖尿病胃轻瘫证型分布
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后津液不足的临床研究被引量:2
2015年
目的:探讨外感热病(上呼吸道感染)患者津液不足的临床特点。方法:分析我院2012年1月至2013年10月因外感热病住院患者。结果:外感热病患者津液不足证总发生率49.4%,老年组发生率64.6%,中青年组发生率31.7%,老年组发生率明显高于中青年组。logistic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年龄因素、有慢性基础肺病、病程长、高热状态、使用激素、使用退热药的OR值分别为3.77、4.56、1.27、3.75、3.59和5.88。结论:老年患者较中青年患者易出现津液不足证,而慢性基础肺病、病程长、高热、使用激素、多次使用退热药等是发生津液不足的高危因素。
周岁锋侯杰赖贵龙刘芳芳刘锦文苏立成
关键词:外感热病津液不足辨证分型
消痞启膈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糖尿病胃轻瘫被引量:2
2020年
目的观察消痞启膈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糖尿病胃轻瘫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50例糖尿病胃轻瘫患者随机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仅予基础治疗,药物对照组给予常规西药(盐酸伊托必利)治疗,中药汤剂治疗组予消痞启膈汤治疗,耳穴治疗组予耳穴压豆治疗,联合治疗组予消痞启膈汤及耳穴压豆治疗,以4周为疗程,观察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积分、胃半排空时间的变化,对比各组的治疗总有效率。结果治疗后5组的症状皆较治疗前有所改善,且联合治疗组总有效率(92.3%,24/26)明显高于空白对照组(45.2%,14/31)、药物对照组(63.6%,21/33)、中药汤剂治疗组(75.0%,21/28)、耳穴治疗组(71.9%,23/32)(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5组中医证候积分及胃半排空时间皆降低,且联合治疗组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消痞启膈汤联合耳穴压豆治疗糖尿病胃轻瘫具有显著的疗效。
詹国良刘芳芳杨清林惠京
关键词:耳穴压豆糖尿病胃轻瘫
基于数据挖掘的针灸治疗痤疮取穴规律的研究
目的:使用频数分析、关联分析、聚类分析方法探讨及总结现代针灸治疗痤疮的经络腧穴应用规律、配伍规律。为针灸临床工作者治疗痤疮选穴,提供参考。  方法:⑴制定检索策略,按照检索策略及方法收集文献,按照纳入、排除标准阅读、筛选...
刘芳芳
关键词:寻常痤疮中医治疗针灸疗法取穴规律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