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蓓
- 作品数:2 被引量:8H指数:2
- 供职机构: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脉搏指数连续心输出量技术在重型颅脑损伤液体管理中的应用分析被引量:5
- 2015年
- 目的探究脉搏指数连续输出量技术(PICCO)在重型颅脑损伤液体管理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选取入住ICU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5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3组。实验组17例,采用脉搏指数连续输出量技术(PICCO)分析指导液体管理;对照A组17例,采用检测中心静脉压技术(CVP)指导液体管理;对照B组16例,采用无创伤脑血管血液动力学检查分析仪(CBA)指导液体管理。各组通过不同方式检测患者血液动力学参数,通过观测结果进行液体管理。比较3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格拉斯哥昏迷评分、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率以及患者病死率等参数。结果 13组患者ICU住院时间比较:实验组患者住院时间显著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A组患者的住院时间与对照B组患者住院时间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3组患者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CS)情况:治疗后,3组患者GCS评分均有所升高,且实验组较对照组显著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A组与对照B组GCS评分相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3组患者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率及病死率比较:治疗后,实验组患者的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率(3.3%)显著低于对照组(A:10%、B:1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病死率(3.3%)显著低于对照组(A:6.7%、B: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脉搏指数连续输出量技术(PICCO)能精确、全面地反映患者血液动力学各项指标,医护人员通过PICCO显示的各项参数,可对患者进行准确的血液管理,有效减少患者ICU住院时间、提高格拉斯哥昏迷评分、降低患者神经源性肺水肿发生率及患者病死率,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血液管理具有重要价值,值得推广。
- 周玲汤蓓相鹏陈俭
- 关键词:重型颅脑损伤液体管理
- 血液灌流技术在重度AOIP急救中的应用被引量:3
- 2016年
- 目的探讨血液灌流技术在重度有机磷中毒患者(acute organophosphate poisoning,AOIP)急救中的应用及预后效果。方法回顾分析200例重度AOIP患者的临床资料,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100例;对照组患者常规治疗,研究组常规治疗联合血液灌流技术治疗。结果与对照组比较,研究组患者的昏迷至清醒时间、胆碱酯酶(cholinesterase,Ch E)恢复正常时间、住院时间均更短,阿托品总用量较少,有机磷农药含量较低,胆碱酯酶活力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的并发症发生率(8.0%)、病死率(8.0%)低于对照组(58.0%、30.0%),痊愈率(92.0%)高于对照组(7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液灌流技术在重度AOIP急救中的应用及预后效果较好。
- 周玲汤蓓相鹏陈俭
- 关键词:血液灌流技术急救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