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猛
- 作品数:15 被引量:46H指数:4
- 供职机构:河北大学附属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河北省卫生厅科研基金河北省医学科学研究重点课题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文化科学更多>>
- 支架成形术和颈动脉内膜切除术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效果比较被引量:6
- 2018年
- 目的观察颈动脉内膜切除术(carotid endarterectomy,CEA)和支架成形术(carotid artery stenting,CAS)治疗颈动脉狭窄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 32例颈动脉狭窄病人行CEA治疗(CEA组),28例颈动脉狭窄病人行CAS治疗(CAS组),比较两组病人的住院天数、费用、不良事件发生率及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计量表(NIHSS)和日常生活能力(ADL)评分。结果 CAS组病人住院费用高于CEA组,但CEA组病人心脏不良事件和颅神经损伤发生率高于CAS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CAS组ADL评分高于CEA组,NIHSS评分低于CE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CAS较CEA治疗颈动脉狭窄术后不良事件少,病人预后较好。
- 赵峰刘景峰孙猛李山峰白江涛李梅邓默
- 关键词:颈动脉狭窄支架成形术颈动脉内膜切除术安全性
- 一种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术后肢体复健装置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术后肢体复健装置,涉及复健设备技术领域,本发明,包括伸缩管,所述伸缩管的前端内侧贯穿连接有支杆,所述支杆的侧壁中部贯穿连接有牵引机构,所述支杆的前端贯穿连接有活动塞,所述支杆的前后端均贯穿...
- 李山峰孙猛
- TACE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和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晚期肝细胞癌的疗效
- 2022年
- 分析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卡瑞利珠单抗及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治疗的效果。方法 晚期肝细胞癌患者62例被随机分成两组,患者在本院治疗时间为自2020年7月~2022年3月,对照组(n31)所用治疗手段为TACE术,研究组(n31)所用治疗手段为TACE术联合卡瑞利珠单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比较两组疾病控制效果以及肝功能指标、血清肿瘤标志物指标改善情况、治疗后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研究组临床总有效率及临床控制率均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肝功能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AST与ALT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前患者肿瘤标志物水平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后研究组VEGF、AFP及S100A水平均更低(P<0.05)。治疗后不良反应总发生率组间对比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 为晚期肝细胞癌患者提供TACE及卡瑞利珠单抗、甲磺酸阿帕替尼治疗可提高肿瘤控制率,而且不会造成不良反应增加,有助于患者生存获益。
- 孙猛王京京史柱王栓进
- 关键词:晚期肝细胞癌TACE血清肿瘤标志物
- 右侧颈总动脉游离漂浮血栓: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被引量:1
- 2018年
- 颈动脉游离漂浮血栓(free floating thrombus,FFT)是指近端附着在颈动脉壁上而远端游离随血流做周期性运动的细长血栓[1],多见于颈内动脉,既往罕见报道。存在FFT的患者发生脑动脉栓塞的风险很高,临床常表现为因缺血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 段朋朋李志强鄂亚军孙猛邵永杰白江涛
- 关键词:右侧颈总动脉文献复习神经功能缺损脑动脉栓塞颈内动脉颈动脉
- 颈内动脉急性闭塞不同开通策略选择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颈内动脉颅外段起始部急性闭塞的不同开通策略及其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5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15例颈内动脉起始段急性闭塞患者临床资料。分别采用不同方法(微导管+微导丝、小球囊+微导丝、多功能管+超滑导丝)开通闭塞段,对开通策略制定、手术器械选择及其开通效果进行初步评估。结果 15例患者均成功开通闭塞段血管,发生远端栓塞事件2例。术后90 d随访均恢复良好,无明显后遗症状。结论对于颈内动脉急性闭塞,手术策略上既要提高开通成功率,尽量缩短开通时间,更要兼顾手术安全。微导管、导丝配合通过病变方法应作为首选,但在特殊条件下其它开通方式可作为补充。
- 冯云匣李志强孙猛邵永杰段朋朋鄂亚军
- 关键词:颈内动脉急性闭塞血管内治疗
- TACE联合卡瑞利珠单抗及阿帕替尼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探析被引量:1
- 2023年
- 研究对于原发性肝细胞癌中晚期患者应用TACE+卡瑞利珠单抗+阿帕替尼治疗的效果和安全性。方法于不同治疗方案的中晚期原发性肝细胞癌患者中各随机抽取38例,分别作为对照组(38例,TACE+阿帕替尼Apa)和观察组(38例,TACE+卡瑞利珠单抗Cam+阿帕替尼Apa),回顾性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ORR 14例(36.84%),DCR 25例(65.79%),显著高于对照组[ORR 6例(15.79%),DCR 15例(39.47%)](P<0.05)。观察组CD4+(39.18±4.90)%,CD4+/CD8+(1.29±0.24)%,显著优于对照组[CD4+(33.94±4.23)%,CD4+/CD8+(1.18±0.20)%](P<0.05)。观察组AFP(97.64±13.34)ng/ml,CEA(11.45±1.72)ng/ml,显著优于对照组[AFP(182.35±36.70)ng/ml,CEA(26.32±3.84)ng/ml](P<0.05)。两组不良反应对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中晚期肝细胞癌应用TACE-Cam-Apa联合治疗更有利于改善临床疗效,抑制肿瘤发展,对于患者免疫功能也有一定积极作用,患者耐受度良好,可以积极推广应用。
- 孙猛刘宁徐丹丹王栓进
- 关键词:TACE
- 乙型肝炎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患者感染的临床特征被引量:22
- 2016年
- 目的对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后出现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患者感染情况进行分析,为临床做出早期诊断及预防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对2013年5月-2015年5月诊治374例乙型肝炎病毒感染肝硬化并发原发性肝癌的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将其列为A组;并选择同期内636例受到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肝硬化患者进行对比分析,将其列为B组;对所选患者运用荧光聚合酶链反应实施乙型肝炎病毒载量检测,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法进行乙型肝炎病毒五项指标检测,肝功能运用全自动生化仪器进行检测,对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进行综合分析。结果 HBV DNA(log10IU/mL)在A组平均值为(5.47±1.35),B组平均值为(5.47±1.35)。A组与B组HBV DNA阳性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胆汁酸(TBA)、谷丙转氨酶(ALT)、总胆红素(TB)、谷胺酰转肽酶(GGT)、球蛋白(GLB)、甲胎蛋白(AFP)以及碱性磷酸酶(ALP)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乙型肝炎肝硬化患者来说,年龄>40岁,男性,而且HBeAb呈阳性,HBV DNA低水平复制时应早期对原发性肝癌进行排查,在此基础上还需要联合检测ALP、GGT、AFP三项指标,这样能够才能够进行早期诊断和预防治疗。
- 刘景峰田领白江涛王昊王中阳孙猛
- 关键词:乙型肝炎肝硬化原发性肝癌
- 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黄芪甲苷对原发性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被引量:2
- 2023年
- 目的探讨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黄芪甲苷抑制原发性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作用机制。方法人肝癌HuH-7细胞分为对照组、甲磺酸阿帕替尼组、黄芪甲苷组及联合给药组。CCK-8、集落形成及流式实验检测各组细胞增殖与凋亡;划痕和Transwell实验检测各组细胞迁移和侵袭;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JAK2、STAT3、p-JAK2及p-STAT3的蛋白表达;TUNEL及IHC验证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黄芪甲苷给药干预对裸鼠肝癌移植瘤增殖和凋亡的影响。结果甲磺酸阿帕替尼与黄芪甲苷对HuH-7细胞的活力、克隆形成、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均具有抑制作用,并促进细胞凋亡,降低p-JAK2及p-STAT3蛋白表达;与单独用药组相比,联合给药明显抑制HuH-7细胞活力、克隆形成、细胞迁移及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凋亡,下调p-JAK2及p-STAT3的蛋白表达。甲磺酸阿帕替尼、黄芪甲苷均可抑制裸鼠HuH-7肝癌移植瘤的生长,促进移植瘤瘤体细胞的凋亡,下调Ki67的表达,而联合给药进一步加重了以上变化。结论甲磺酸阿帕替尼联合黄芪甲苷可通过抑制JAK2-STAT3信号通路抑制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促进细胞凋亡。
- 孙猛王京京史柱王拴进
- 关键词:黄芪甲苷原发性肝癌
- PBL教学模式及学生主导型查房在介入血管外科临床教学中的应用探究
- 2024年
- 研究旨在通过与护理专业学生合作探索更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摒弃传统的单一教学模式。方法 采用PBL(问题导向式学习)教学法来指导临床实习,选取了我院近两年实习的30名学生作为试验组,对照组则采用传统的理论教学方式。在学生出院前,对两组学生进行了理论测试和综合护理评价。结果显示,试验组在理论测试和整体护理评估中的得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果 PBL教学法有助于提升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扩展了他们的知识范围,使其对介入手术相关知识有更全面的了解,进而增强了他们的学习热情,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指导质量。结论 这项研究结果表明,与传统的单纯授课模式相比,采用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PBL)带教法能够更好地促进实习学生的学习和能力发展。PBL带教法通过引导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方式,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这种交互式的学习方式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果和理解能力。然而,需要注意的是,这项研究存在一些局限性,比如研究样本相对较小、仅在一个科室进行等。因此,在将这种带教方法推广应用之前,仍需要更多的大规模研究来进一步验证和评估其效果。
- 孙猛
- 关键词:PBL教学介入血管外科临床教学
- 支架辅助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急性血栓形成的分析及处理被引量:1
- 2019年
- 目的探讨支架辅助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急性血栓形成的原因、干预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9月-2017年6月本院15例接受支架辅助颅内动脉瘤栓塞术的颅内动脉瘤的患者,收集包括病史、体征、辅助检查、手术过程、影像学资料。结果 15例患者中3例发生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患者术后未苏醒或醒后发生肢体活动障碍或数小时再次昏迷,再次行全脑血管造影证实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给予动脉内溶栓治疗后均获再通,无溶栓及血栓形成相关致残致死情况发生。结论支架辅助颅内动脉瘤栓塞术后支架内急性血栓形成原因较多,娴熟的手术技术、积极的干预措施以及准确的术前评估可减少或避免不良后果发生。
- 李鹏飞刘东辉赵阳宋凤磊孙鹏孙猛张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