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鹏 作品数:8 被引量:23 H指数:3 供职机构: 石家庄市第一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石家庄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 石家庄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术后放疗对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细胞因子的影响 被引量:2 2016年 目的探讨白介素-4(IL-4)、IL-17和干扰素(IFN-γ)细胞因子与重症肌无力(MG)的关系,以及放疗前后细胞因子的变化情况。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39例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MG)患者,24例胸腺瘤不伴重症肌无力(NMG)患者,以及25例健康者外周血细胞因子IL-4、IL-17、IFN-γ水平。结果放疗前,MG组外周血细胞因子IL-4、IL-17、IFN-γ均明显高于NMG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30 d,MG组IL-4、IFN-γ因子表达水平较放疗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放疗前后MG组IL-17因子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IL-4、IFN-γ在MG的发病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水平的降低可作为免疫治疗有意义的观察指标。 许会军 陈晓芳 刘鹏 赵鹏 乞国艳 侯铮 马志乾关键词:重症肌无力 胸腺瘤 放疗 细胞因子 放疗对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放疗对胸腺瘤伴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胸腺瘤伴MG患者35例,胸腺瘤不伴MG患者21例,以及20例健康者(对照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的变化。结果放疗前,MG组外周血T细胞亚群CD+4%和CD+4/CD+8均高于NMG组和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放疗后30 d,MG组患者CD+4%和CD+4/CD+8均较放疗前明显降低,CD+8%较放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腺瘤伴MG患者的T细胞亚群紊乱是引起MG的主要原因。 陈晓芳 许会军 刘鹏 赵鹏 乞国艳 侯铮 马志乾关键词:重症肌无力 胸腺瘤 放疗 T淋巴细胞亚群 重症肌无力的发病机制 被引量:7 2014年 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神经-肌肉接头传递功能障碍的自身免疫性疾病。MG的发病机制主要涉及免疫因素和遗传因素。免疫因素包括多种致病抗体、细胞免疫、细胞因子、补体及胸腺等。随着免疫学研究的不断进展,MG的发病机制也有了更深入的研究。 许会军 陈晓芳 刘鹏 史小晶 赵鹏 乞国艳关键词:重症肌无力 神经-肌肉接头 发病机制 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胸腺瘤调强放射治疗摆位误差分析 被引量:1 2017年 目的利用Elekta Synergy直线加速器的机载影像系统(XVI)分析胸腺瘤患者的摆位误差。方法对行放射治疗的53例胸腺瘤患者进行锥形束CT(CBCT)扫描,扫描图像与制定治疗计划的CT定位图像进行匹配,记录数据并在线纠正摆位误差。结果 53例患者共行205次CBCT扫描,各方向的摆位误差如下:左右(X)方向(0.445±2.829)mm、头脚(Y)方向(-1.141±4.529)mm、前后(Z)方向(-0.053±2.585)mm,沿三个坐标轴的轴向旋转误差分别为(-0.130±0.887)、(-0.345±0.846)、(-0.120±1.063)。结论放射治疗治疗前对胸腺瘤患者行CBCT扫描可有效减小摆位误差,统计个方向摆位误差分布数据,可得到本单位直线加速器的摆位误差范围,勾画靶区时CTV到PTV在X,Y,Z三个方向的最佳外扩值分别为5 mm、7 mm、5 mm。 陈晓芳 许会军 张惠玲 吴小良 赵鹏 刘鹏 乞国艳 马志乾关键词:胸腺瘤 图像引导放射治疗 摆位误差 CBCT CBCT对肺癌SBRT摆位误差及靶区外放边界的校正价值 被引量:4 2019年 目的通过锥形束CT(CBCT)图像配准确定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的摆位误差探讨MPTV靶区勾画外扩范围,为临床提供参考数据。方法选取13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应用CBCT对患者进行治疗前扫描,并记录摆位误差。根据MPTV外扩公式(MPTV=2.5∑+0.7σ)得出靶区(PTV)的摆位误差范围。结果X平移=(0.16±0.14)cm、Y平移=(0.45±0.37)cm、Z平移=(0.21±0.21)cm;X旋转=(0.45±0.52)°、Y旋转=(1.26±1.39)°、Z旋转=(0.84±0.82)°。MPTV在X轴、Y轴、Z轴的外扩范围分别为0.51 cm、1.01 cm、0.58 cm。结论采用CBCT图像引导患者靶区位置校准,可准确得到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因摆位误差导致的PTV外扩边界,为临床靶区勾画范围提供参考依据。 张惠玲 许会军 吴小良 陈晓芳 赵鹏 张伟 马志乾 乞国艳关键词:非小细胞肺癌 锥形束CT 摆位误差 多叶准直器叶片位置校准对胸部肿瘤IMRT计划验证的影响 被引量:3 2019年 目的分析加速器多叶准直器(Multi-Leaf Collimator,MLC)叶片位置校准对胸部调强计划(Intensity 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验证结果的影响。方法应用Delta4三维剂量验证系统,分别在MLC校准前、后测量胸部肿瘤患者IMRT计划,分析其Dose deviation(DD)、DTA、Gamma通过率的差异。结果在DD、DTA、Gamma通过率三种评价指标中,MLC校准后9例胸部患者IMRT计划的通过率均有所提高。校准MLC前、后评价指标2%DD、2 mm DTA、2%/2 mm Gamma的平均通过率分别增加了19.29%、22.86%、19.53%,而当评价指标为4%DD、4 mm DTA、4%/4 mm Gamma时的平均通过率增加有所降低分别为17.27%、3.48%、2.86%,即评价指标4%DD、4 mm DTA、4%/4 mm Gamma通过率对MLC的位置误差更不敏感。结论调强放疗MLC的叶片位置精度直接影响计划验证的通过率,IMRT计划验证通过率下降时应考虑检测MLC的叶片位置精度。 张惠玲 许会军 吴小良 李静 陈晓芳 赵鹏 刘朝兴 李鹏关键词:多叶准直器 胸部肿瘤 D2SRS微光栅系统在眼眶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初步应用1例 被引量:1 2017年 手术是眶周围肿瘤首选的治疗方式,但因眼眶周围结构复杂,遍布血管、神经,导致眶周围肿瘤完全切除困难,术后容易复发,所以术后辅助放化疗成为眶周肿瘤的标准治疗[1]。传统放疗不仅放疗剂量受限,而且可出现放射性白内障等严重并发症。如何尽可能的减少周围正常组织受量, 刘朝兴 许会军 陈晓芳 张慧玲 吴小良 赵鹏 马志乾关键词:调强放射治疗 眼眶肿瘤 基于D2SRS微光栅系统的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设计 被引量:3 2017年 目的探讨基于D2SRS微型光栅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计划设计及临床应用的可行性。方法选取2015年6月至2016年1月间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收治的2例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基于调强放疗技术(intensity-modulated radiation therapy,IMRT)设计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计划,分析对比Elekta Synergy VMAT 10mm多叶光栅与D2SRS 2mm微型光栅2种计划模式下靶区和危及器官所接受的剂量。结果基于D2SRS 2mm微型光栅的治疗计划与目前临床常规应用的ELekta Synergy VMAT 10mm多叶光栅计划相比进一步优化了治疗计划质量,适形度及均匀度提高,肺和脊髓等危及器官中剂量降低了。结论 D2SRS微型光栅系统可以用于早期肺癌体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其2mm的等中心叶片厚度相对于10mm多叶光栅计划,对靶区有更好的适形性和剂量跌落梯度,危及器官的剂量更低。 刘朝兴 许会军 陈晓芳 张惠玲 吴小良 赵鹏 马志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