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林
- 作品数:12 被引量:37H指数:4
- 供职机构:黄石市中心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湖北省科委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90例压疮患者综合治疗体会被引量:2
- 2018年
- 目的:探讨三种不同的治疗方法在压疮患者中的作用。方法:将90例压疮患者随机分为综合治疗组、中药治疗组及普通治疗组,每组30例,按照不同的治疗方法进行治疗。统计3种不同治疗方法的治愈率。结果:综合治疗组的总治愈率高于中药治疗组和普通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压疮的治疗效果,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 余国政夏林
- 关键词:压疮中药治疗
- B细胞淋巴瘤患者CyclinD1及Bcl-2流式细胞术检测的诊断价值被引量:9
- 2018年
- 目的:探讨B细胞淋巴瘤患者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D1)及Bcl-2的流式细胞术诊断研究。方法:选自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收治的B细胞淋巴瘤患者47例,另选自我院2013年1月至2017年1月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采集血液标本和淋巴结标本,采用美国BD公司生产的FACS Calibur流式细胞仪和分析软件系统,检测CyclinD1和Bcl-2的表达。比较两组CyclinD1和Bcl-2表达,不同恶性程度CyclinD1和Bcl-2表达,不同临床分期CyclinD1和Bcl-2表达。结果:研究组CyclinD1和Bcl-2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不同恶性程度CyclinD1和Bcl-2表达水平存在明显差异有统计学差异(P<0.05);高侵袭性组CyclinD1和Bcl-2表达水平高于侵袭性组和惰性组,侵袭性组CyclinD1和Bcl-2表达水平高于惰性组,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III-IV期组CyclinD1和Bcl-2表达高于I-II期组,且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B细胞淋巴瘤患者CyclinD1及Bcl-2的流式细胞术诊断检测具有重要价值,CyclinD1及Bcl-2均高表达,且随着病情程度加重表达越高,具有重要研究意义。
- 夏林梁毅
- 关键词:B细胞淋巴瘤CYCLIND1BCL-2流式细胞术
- LGR5与肝癌上皮间质转化的关系
- 2019年
- 目的:研究LGR5与原发性肝癌侵袭转移过程中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SP法),分别检测20例原发性肝癌组织、20例癌旁组织及14例正常肝组织中LGR5、E-钙黏蛋白(E-CAD)及N-钙黏蛋白(N-CAD)的表达情况。并分析它们与原发性肝癌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结果:LGR5、E-CAD、N-CAD的表达:在20例肝癌组织中,LGR5、E-CAD、N-CAD的阳性表达分别为15例(75%)、7例(35%)及16例(80%)。在20例癌旁组织中,阳性表达分别为11例(55%)、11例(55%)及11例(55%)。在14例正常肝组织中,阳性表达分别为4例(29%)、11例(79%)及4例(29%)。统计分析表明,LGR5在肝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癌旁及正常组织(P<0.05)。而E-CAD在肝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则明显低于癌旁及正常组织中的阳性表达(P<0.05)。同时,N-CAD在肝癌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及正常组织(P<0.05)。LGR5、E-CAD、N-CAD在原发性肝癌中的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的关系:LGR5的表达与患者术前肝功能有关(P<0.05),而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TNM分期、分级、HBV、肝硬化、甲胎蛋白(AFP)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E-CAD、N-CAD的表达与术前肝功能、年龄、性别、肿瘤大小、肿瘤TNM分期、HBV、肝硬化、甲胎蛋白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相关性分析结果:E-CAD、N-CAD表达呈负相关(r=-0. 999,P <0. 05)。而LGR5与E-CAD表达呈负相关(r=-1. 00,P <0. 05),与N-CAD的表达呈正相关(r=0. 998,P <0. 05)。结论:原发性肝癌中存在明显的上皮间质转化现象。LGR5与原发性肝癌侵袭转移过程中上皮间质转化有关。
- 余国政胡刚刘勤柯立池张丽君周静胡如进夏林
- 关键词:LGR5原发性肝癌上皮间质转化
- siRNA抑制LOX基因对鼻咽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探讨si RNA扰赖氨酰氧化酶基因(LOX)后对鼻咽癌细胞5-8F的体外增殖的影响。方法设计并构建针对LOX基因的si RNA段,脂质体介导Si RNA-LOX-01(Si RNA-LOX-01组)和Si RNA-LOX-02(Si RNALOX-02组)转染5-8F细胞,同时设非特异性干扰片段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试验检测转染后各组LOX m RNA和蛋白表达及Ki-67、PCNA、CDK4、P21、CCND1表达变化;MTT实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及流式细胞周期实验分别研究LOX基因沉默后对5-8F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比较,Si RNA-LOX-01组和Si RNA-LOX-02组LOX表达在m RNA及蛋白水平上均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si RNA-LOX细胞的增殖速度变慢,单克隆形成数量减少,细胞周期中G0/G1期细胞的比例显著升高,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与对照组相比,Si RNA-LOX-01组和Si RNA-LOX-02组细胞中抗原Ki-67、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4(CDK4)、细胞周期蛋白D1(CCND1)的表达均降低,P21表达量升高,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干扰LOX能明显抑制鼻咽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其作用机制可能与Ki-67、PCNA、CDK4及CCND1蛋白表达下调,P21蛋白表达上调有关,LOX有望成为治疗鼻咽癌的有效靶点。
- 梁毅夏林费新雄董克臣柯素颖
- 关键词:鼻咽癌RNA干扰
- 紫杉醇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治疗中的效果分析被引量:4
- 2015年
- 目的探讨紫杉醇在食管癌同步放化疗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将58例患者随机分为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紫杉醇、奈达铂同步放化疗组(TP组)30例和三维适形放疗联合5-氟尿嘧啶、奈达铂同步放化疗组(DF组)28例,评价治疗结束后1个月的疗效,记录不良反应,随访1年评价生存情况。结果治疗结束后1个月TP组的有效率为86.7%,高于DF组的64.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白细胞下降、胃肠道反应及放射性食管炎,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P组1年总生存率为73.3%,DF组1年总生存率为67.9%,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老年食管癌患者,三维适形放疗联合紫杉醇、奈达铂同步放化疗较三维适形放疗联合氟尿嘧啶、奈达铂同步放化疗有较好的近期疗效,且不良反应可耐受,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远期疗效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 梁毅朱琳燕张杰荣柯珂胡晓菲夏林张梦静
- 关键词:食管癌适形放疗同步放化疗紫杉醇氟尿嘧啶
- MST1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感染的关系
- 2015年
- 目的:探讨MST1基因在宫颈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宫颈癌标本32例及培养宫颈癌Hela细胞系,采用蛋白质印迹法和实时定量荧光PCR方法检测宫颈癌组织中MST1的蛋白与mRNA水平。用HPV病毒转染细胞,测定MST1启动子区甲基化情况;然后向HPV病毒感染的细胞中加入甲基化抑制剂,检测MST1的变化情况。结果:MST1在宫颈癌中低表达、癌旁高表达,且宫颈癌中HPV感染时MST1表达明显低于未感染HPV的宫颈癌对照组。HPV可以增加宫颈癌细胞的甲基化水平。加入甲基化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后,MST1的启动子、mRNA和蛋白质水平增加,且随5-aza-CdR浓度的增加而升高。结论:HPV可能通过增加宫颈癌细胞的甲基化水平而抑制MST1基因的表达,从而进一步促进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 夏林余国政曾宪涛李胜邴运韬李婷杨桂芳
- 关键词:人乳头瘤病毒宫颈癌甲基化
- KAI1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及与HBV关系的研究
- 2019年
- 目的探讨KAI1基因在肝癌中的表达水平及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的关系。方法收集临床肝癌标本,采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KAI1的mRNA和蛋白水平。体外培养肝癌细胞系,转染pCMV-HBV 1.3倍体,检测启动子区发生甲基化情况。用荧光素酶活性检测、real-time PCR 和Western blot法检测KAI1的表达及加入甲基化抑制剂后的变化。结果 KAI1在癌组织中呈低表达,在癌旁组织呈高表达,HBV感染时KAI1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启动子区甲基化明显高于对照组,且加入甲基化抑制剂后KAI的表达随甲基化抑制剂浓度的的升高而增加。结论KAI1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肝癌的发生、发展,而HBV可能通过甲基化KAI1启动子区抑制KAI1基因的表达从而进一步导致肝癌发生发展。
- 余国政柯立池张丽君周静胡如进夏林杨璐
- 关键词:KAI1基因乙型肝炎病毒肝癌甲基化
- siRNA沉默LOX基因对鼻咽癌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
- 2018年
- 目的:探讨RNAi干扰赖氨酰氧化酶基因(LOX)后对鼻咽癌细胞5-8F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设计并构建针对LOX基因的RNAi片段,脂质体介导siRNA-LOX-01(siRNA-LOX-01组)和siRNALOX-02(siRNA-LOX-02组)转染5-8F细胞,同时设非特异性干扰片段为对照组。应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免疫印迹试验检测转染后各组LOX的mRNA和蛋白表达及上皮间质转化(EMT)相关指标E-cadherin、N-cadherin、Vimentin、Snail、Slug、MMP9等的表达变化;细胞黏附实验、基底膜侵袭实验和细胞划痕实验分别研究LOX基因沉默后对5-8F细胞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iRNA-LOX-01组和siRNA-LOX-02组LOX表达在mRNA及蛋白水平下降,细胞的迁移速率变慢,穿膜细胞数减少,细胞黏附率增加(均P<0.05),E-cadherin的表达增加,N-cadherin、Vimentin、Snail、Slug及MMP9的表达减少。结论:干扰LOX能明显抑制鼻咽癌细胞的侵袭及迁移能力,作用机制可能与N-cadherin、Vimentin、Snail、Slug及MMP9蛋白表达下调有关,LOX有望成为治疗鼻咽癌的有效靶点。
- 梁毅费新雄夏林柯珂张梦静
- 关键词:鼻咽癌迁移
- 血清雌、孕激素水平与输卵管妊娠被引量:4
- 2002年
- 为探讨不同水平的血清雌二醇和孕酮对胚胎异位着床的影响 ,检测了正常宫内孕 (IU P)和输卵管妊娠 (TP)孕妇血清雌二醇和孕酮水平。结果显示 ,胚胎正常着床时 ,血清雌二醇和孕酮水平均较高 ;胚胎异位着床于输卵管时 ,血清雌二醇和孕酮均降低。两组差异高度显著 (P<0 .0 0 1)。
- 晏长荣汪琳孟运莲罗善云夏林
- 关键词:雌二醇孕酮着床酶免疫技术输卵管妊娠
- 西黄胶囊防治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疗效及相关机制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探讨西黄胶囊(人工牛黄、人工麝香、乳香、没药)对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的防治作用及相关机制。方法将80例接受根治性放疗的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2组,给药组(照射+西黄胶囊)和对照组(单纯照射)。依据急性放射性黏膜损伤分级标准比较2组开始出现黏膜炎的时间和耐受剂量。并用ELISA法检测唾液炎性因子TNF-α和IL-6水平。结果与单纯照射组比较,给药组出现黏膜炎时间明显偏晚,放疗耐受剂量显著偏高(t=2.180、12.930,P<0.05);DT=40、70 Gy时,给药组Ⅲ、Ⅳ度口腔黏膜炎发生率均低于单纯照射组(Z=3.661、4.270,P<0.01);放疗前(DT=0 Gy),2组炎性因子TNF-α和IL-6质量浓度无差别(t=1.010、1.469,P>0.05);炎性因子水平随着放疗剂量的增加而升高,DT=40 Gy时达峰值,但给药组TNF-α和IL-6质量浓度均显著低于单纯照射组(t=8.305、6.069,P<0.05);DT=70 Gy时,炎性因子均降至低于治疗前水平且给药组明显低于单纯照射组(t=3.835、2.488,P<0.05)。结论西黄胶囊能够延缓并减轻急性放射性口腔黏膜炎,提高放疗耐受剂量,可能与抑制炎性介质TNF-α和IL-6的释放有关。
- 董克臣夏林梁毅靳光华朱琳燕
- 关键词:西黄胶囊放射性口腔黏膜炎TNF-ΑIL-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