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孙小龙

作品数:32 被引量:334H指数:10
供职机构:内蒙古自治区生态与农业气象中心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自然科学基金内蒙古自治区气象局科技创新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天文地球自动化与计算机技术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9篇期刊文章
  • 2篇专利
  • 1篇科技成果

领域

  • 15篇农业科学
  • 9篇天文地球
  • 4篇自动化与计算...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生物学

主题

  • 7篇草原
  • 6篇气候
  • 4篇气候变化
  • 3篇玉米
  • 3篇植被
  • 3篇沙尘
  • 3篇生态
  • 3篇内蒙古草
  • 3篇灌区
  • 3篇河套
  • 3篇河套灌区
  • 3篇干旱
  • 2篇遥感
  • 2篇日变
  • 2篇日变化
  • 2篇土壤
  • 2篇土壤湿度
  • 2篇气象
  • 2篇热红外
  • 2篇作物

机构

  • 28篇内蒙古自治区...
  • 8篇中国农业科学...
  • 3篇内蒙古自治区...
  • 3篇通辽市气象局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南京信息工程...
  • 2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鄂尔多斯市气...
  • 2篇内蒙古自治区...
  • 1篇北京师范大学
  • 1篇浙江省农业科...
  • 1篇中国气象局北...
  • 1篇中国气象局
  • 1篇国家气象信息...
  • 1篇蚌埠市气象局
  • 1篇俄罗斯科学院
  • 1篇内蒙古生态与...
  • 1篇阿拉善盟气象...
  • 1篇巴彦淖尔市气...

作者

  • 32篇孙小龙
  • 8篇李云鹏
  • 8篇武荣盛
  • 8篇李平
  • 8篇李彬
  • 7篇卢士庆
  • 7篇宋海清
  • 4篇刘朋涛
  • 3篇闫伟兄
  • 3篇金林雪
  • 3篇侯琼
  • 3篇吴瑞芬
  • 2篇萨茹拉
  • 2篇顾润源
  • 2篇张超
  • 2篇吕迪波
  • 2篇韩芳
  • 2篇马耀明
  • 2篇任卫波
  • 2篇丁勇

传媒

  • 5篇中国草地学报
  • 2篇草业学报
  • 2篇生态学杂志
  • 2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科学技术与工...
  • 2篇内蒙古气象
  • 1篇气象
  • 1篇大气科学
  • 1篇水土保持通报
  • 1篇干旱地区农业...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中国农业气象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遥感信息
  • 1篇遥感学报
  • 1篇干旱气象
  • 1篇沙漠与绿洲气...
  • 1篇南方农业
  • 1篇中低纬山地气...

年份

  • 1篇2025
  • 1篇2024
  • 5篇2023
  • 3篇2022
  • 3篇2020
  • 1篇2018
  • 1篇2017
  • 2篇2016
  • 6篇2015
  • 3篇2014
  • 5篇2013
  • 1篇2009
3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内蒙古不同类型草原区Hargreaves计算参考作物蒸散量的适用性分析被引量:1
2016年
参考作物蒸散量是各种气象条件对作物需水量影响的综合反映,是草地管理和水资源评价的重要依据。本文选取内蒙古典型草原、草甸草原、荒漠草原6个气象站1971-2014年逐日的气象资料,以Penman-Monteith公式计算参考作物日蒸散量为标准,比较和分析了Hargreaves公式在内蒙古不同类型草原区的适用性,并按照草地类型、季节对Hargreaves模型进行订正。结果表明,与Penman-Monteith法相比Hargreaves法计算出的参考作物日蒸散量偏低,其日绝对偏差为0.539mm,日平均偏差为20.98%,夏季偏差较大,其他季节偏差相对较小;订正后其相关系数大大提高,由订正前的0.494~0.874提升为0.863~0.985,订正结果的绝对偏差和相对偏差均显著降低,月参考作物蒸散量的绝对偏差由订正前的38.82mm降低到5.84mm,相对偏差由36.79%降低为7.76%。非参数检验结果表明两种方法所模拟ET0无显著差异,其精度可以满足科研、生产等需要,在气象站点观测项目较少的我国草原区应用前景广阔。
孙小龙武荣盛李平李丹
关键词:内蒙古草原PENMAN-MONTEITH公式参考作物蒸散量
草原生态补奖政策问题与建议被引量:30
2017年
以内蒙古为例,基于牧户调研和遥感数据,总结了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助奖励机制实施以来取得的成效。指出了第一轮草原生态补奖政策实施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分析探讨了超载过牧难以控制的原因,及草原生态补奖的内涵,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优化草原生态补奖政策的建议。
李平孙小龙张江丽张贤任卫波
关键词:生态补偿内蒙古草原生态环境
不同程度干旱对春玉米生物量和产量影响的模拟被引量:11
2015年
为了探究不同强度干旱对春玉米生长过程和产量形成的影响,本文基于WOFOST作物生长模型,分析了内蒙古地区春玉米在拔节-抽雄期和抽雄-乳熟期分别发生不同程度干旱对生物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干旱程度的加重,春玉米的灌浆强度、产量、生物量增长量和生物量的降幅均随之加大;复水后,灌浆强度和生物量增长量迅速恢复至无旱水平;相比无旱处理,在轻旱、中旱和重旱处理下,灌浆强度分别下降14.8%~15.4%、40.9%~42.9%和52.4%~60.8%,产量分别下降1.9%~6.1%、9.5%~15.4%和18.6%~25.8%,生物量增长量分别下降12.6%~12.8%,31.0%~35.5%和50.4%~50.8%,生物量分别下降2.9%~6.1%、6.9%~19.4%和12.0%~32.1%;拔节-抽雄期和抽雄-乳熟期两个生育阶段干旱影响的灌浆时段不同,抽雄-乳熟期干旱同时影响灌浆高峰期和衰减期的灌浆强度,故其导致的产量损失更为严重;这2个生育阶段干旱分别影响同化物积累的高峰期和衰减期,拔节-抽雄期干旱影响时间更长,生物量的降幅更为明显。
武荣盛吴瑞芬孙小龙田磊侯琼张超孙琳丽
关键词:春玉米干旱生物量
2020年内蒙古一次暴雪过程的高分辨率数值模拟
2020年
2020年4月20-21日内蒙古东部出现了一次较强的降雪过程,最大降雪量33.9 mm。利用WRF(Weather Research and Forecasting)模式对此次降雪过程进行了高分辨率数值模拟,评估了WRF模式对此次降雪过程的模拟能力。结果显示,WRF模式可以较好地模拟内蒙古东部降雪的空间分布,降雪量模拟结果与站点观测一致性较好,同时WRF模式也能够较好地模拟降雪的时间变化;另外通过对此次降雪过程雪深进行对比,发现WRF模式对雪深亦有较好的预报能力。
皇彦孙小龙
关键词:WRF暴雪数值模拟
基于气候适宜度建立河套灌区玉米生育期模拟模型被引量:28
2014年
利用河套灌区农业气象试验站近20a的大田生产和气象资料,基于作物生理发育时间恒定原理,并充分考虑光、温、水3种气象条件对玉米发育进程的影响,建立基于气候适宜度的河套灌区玉米发育期模拟模型。利用模型计算巴彦淖尔市和土默特左旗两站的玉米生理发育时间,并模拟两站共10a的玉米发育过程,利用RMSE、配对样本T检验和MAPE3种方法对模拟结果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模型对玉米营养生长阶段和全生育期的模拟较精确,对生殖生长阶段各个发育期的模拟也通过了0.05水平的显著性检验,出苗期、七叶期和全生育期模拟值与观测值的相关系数分别达到0.753、0.786和0.996,RMSE值分别为2.324、2.846和3.771d。说明综合考虑光、温、水气象条件后可提高模型的准确性,该模型可用于河套地区玉米的生育期和产量预报。
孙小龙闫伟兄武荣盛李平
关键词:河套灌区玉米气候适宜度生理发育时间
基于FY-3D/MERSI2的内蒙古草地净初级生产力反演
2024年
净初级生产力(Net Primary Productivity,NPP)不仅是估算生态系统固碳释氧、衡量陆地碳循环的主要参数,也是评价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的主要指标。针对目前国产卫星对草地净初级生产力遥感监测应用较少的情况,本文基于FY-3D/MERSI2资料构建一套内蒙古草地净初级生产力反演模型,结合光能利用率模型与生态过程模型,以遥感数据产品和中国气象局陆面数据同化系统(CMA Land Data Assimilation System,CLDAS)资料为驱动,通过较严格的云检测算法得到晴空条件下内蒙古草地NPP。研究中引入分辨率较高的格点化气象数据,提升了反演结果的精细化程度;同时还基于观测数据及MODIS产品构建了内蒙古草地生育期不同月份(5—8月)地上生物量及光合有效辐射吸收比率(Fraction Photosynthetic Active Radiation Absorption Ratio,FPAR)与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的多种关系模型,基于FY-3D数据直接估算叶面积指数(Leaf Area Index,LAI)及FPAR等过程参数。将反演的关键生态过程参数与MODIS对应产品对比,发现二者具有较好相关性和空间一致性。最后利用2021年6月18个生态气象观测站牧草观测资料与估算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二者具有较好的一致性,相关系数为0.86。本研究利用FY-3D/MERSI2反演的NPP能够完整呈现内蒙古地区植被生产力的普遍状态。
李彬孙小龙孙小龙王宇宸卢士庆韩芳
关键词:净初级生产力FPARNDVI云检测
4种再分析月降水数据在内蒙古地区的适用性分析
2023年
利用1981—2020年气象台站的实测降水数据,对CRA40、ERA5、JRA55和MERRA2这4种再分析月降水数据在内蒙古地区的降水分布特征,与实测降水的相关性和误差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内蒙古地区4种再分析降水数据的空间分布与台站降水基本一致,误差分析表明CRA40与MERRA2的数据质量较高,ERA5次之,而JRA55数据质量相对较差。(2)CRA40和MERRA2在1983—1986年存在明显的降水低估,ERA5在2005年之后的内蒙古中东部出现明显的降水低估,JRA55在115°E以东存在明显降水高估,在115°E以西则以降水低估为主。(3)4种再分析月降水数据的年内最大均方根误差和绝对误差均集中在6—8月,与台站降水相关系数的年内最小值均出现在7月,内蒙古夏季汛期是再分析降水误差产生的主要时段。
曲学斌王涵乌尼尔孙小龙刘朋涛宋海清
关键词:月降水
1959—2014年四川省中西部和云南省北部山地针叶林林区气候变化分析被引量:2
2015年
文章选取四川省中西部和云南省北部山地针叶林林区的55个气象站点数据,分析了山地针叶林林区的气候变化特征。结果表明:1959—2014年,四川省中西部和云南省北部山地针叶林林区的年平均气温升高了约0.9℃,温度变化达0.168℃/10a,升温突变出现在2001年;年平均最低气温升高趋势更为显著,其气温变率达到了0.232℃/10a;四季气温均有所升高,其中冬季增温趋势最为明显,增温幅度达到了1.42℃;年降水变化无明显趋势,主要呈现年际和年代际震荡,未发生降水突变,春季降水增加而夏、秋两季降水减少,春季降水增量为3.95mm/10a。
孙小龙
关键词:气温降水
内蒙古东北部大豆灌溉动态预报模型被引量:6
2015年
为实现内蒙古东北部大豆农田灌溉动态预报,应用多项式拟合方法将大豆适宜土壤湿度下限值插值到全生育期的每一天,形成适宜土壤水分下限动态连续指标曲线,并从土壤-作物-大气连续体角度出发,依据农田土壤水分平衡理论,利用内蒙古突泉农业气象试验站2001—2007年土壤水分数据和气象资料,建立了适合内蒙古东北部旱作农区的大豆灌溉动态预报模型,实现了灌溉日期和灌溉量的时域滚动预报;利用2008—2011年实测数据验证该模型模拟结果,土壤相对湿度预测值与实测值的均方根误差(RMSE)和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MAPE)分别为2.44%和3.42%,预报灌溉日期的误差在-3~3 d之间,表明模型准确性和实用性较强,可为东北大豆产区节水灌溉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武荣盛吴瑞芬孙小龙金林雪李丹侯琼
关键词:大豆灌溉内蒙古东北部
乌兰察布市植被叶面积指数时空变化及对气候因子的响应被引量:4
2022年
[目的]研究乌兰察布市植被叶面积指数(LAI)动态变化及对气候因子的响应,为该地区资源合理分配和生态保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基于2000—2019年7—8月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项目PROBA-V LAI数据,结合气象数据,利用趋势分析、变异系数法、相关性分析方法等探讨了乌兰察布市LAI时空变化及与气温、降水、土壤湿度的关系。[结果]①2000—2019年7—8月乌兰察布市LAI整体呈波动上升趋势,速度为0.01/a,LAI空间分布差异明显,呈东南高西北低的特征。②LAI增加的区域占88.3%,兴和县大部、丰镇市东部、凉城县西部、四子王旗西南部及察哈尔右翼中旗中北部等地显著增加,阴山以北的后山大部分地区LAI上升速度较缓慢或出现下降,研究期内植被LAI变化相对不稳定。③LAI与同期气温呈显著负相关,与降水和土壤湿度呈极显著正相关,且与土壤湿度的相关性高于降水和气温。④LAI与气温、降水、土壤湿度的相关系数空间分布差异不显著,大部分区域植被LAI与气温呈负相关,45.4%的区域相关性显著;与降水和土壤湿度呈显著正相关,呈极显著正相关的区域土壤湿度大于降水。[结论]2000—2019年,乌兰察布市植被LAI整体上升,空间异质性明显,土壤湿度是影响植被生长的决定性因素。
皇彦宋海清孙小龙李云鹏胡琦
关键词:叶面积指数气候因子
共4页<1234>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