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蓉
- 作品数:6 被引量:73H指数:4
- 供职机构:石家庄市第一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石家庄市科技局科技攻关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内外合治法治疗小儿肺炎的疗效及其对降钙素原超敏C反应蛋白和免疫功能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7年
- 目的:寻找治疗小儿肺炎的新疗法,探讨内外合治法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例小儿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100例,对照组采用对症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采用内外合治法。比较、观察两组的治疗效果,hs-CRP、PCT、CD4+、CD4+/CD8+、CD4+CD25+Treg水平。选择同期健康儿童4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儿hs-CRP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与健康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hs-CRP水平略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患儿PCT水平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与健康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PCT水平略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前观察组与对照组肺炎患儿CD4+、CD4+/CD8+、CD4+CD25+Treg低于健康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儿与健康对照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对照组CD4+、CD4+/CD8+、CD4+CD25+Treg水平略高于健康对照组(P<0.05)。结论:内外合治法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的hs-CRP、PCT、CD4+、CD4+/CD8+、CD4+CD25+Treg水平。
- 张华俐王超张蕊张健范蓉
- 关键词:内外合治法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免疫功能小儿肺炎
- 发光免疫分析仪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免疫功能对小儿肺炎诊断的价值被引量:39
- 2016年
- 目的:探讨发光免疫分析仪联合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s-CRP)、降钙素原(PCT)和免疫功能在小儿肺炎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0例肺炎患儿,按感染的病原体种类将其分为细菌性肺炎组(70例),支原体肺炎组(65例)和病毒性肺炎组(65例),同时选取40名健康体检儿童为健康对照组,采集4组血样,采用发光免疫分析仪联合检测,并比较4组的hs-CRP、PCT和免疫功能。结果:4组hs-CRP水平进行比较,其中细菌性肺炎组患儿hs-CRP水平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358,t=3.062,t=2.816;P<0.05);支原体肺炎组患儿hs-CRP高于病毒性肺炎组患儿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128,t=3.752;P<0.05);病毒性肺炎组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细菌性肺炎组患儿的PCT水平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613,t=2.774,t=5.273;P<0.05);而阳性率也显著高于其他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4.67,P<0.05)。3组肺炎患儿CD4+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687,t=6.204,t=2.379;P<0.05);CD4^+/CD8^+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83,t=3.068,t=6.297;P<0.05);CD4^+CD25^+Treg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04,t=2.339,t=2.621;P<0.05)。细菌性肺炎组和支原体肺炎组的CD8+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55,t=2.694;P<0.05)。结论:发光免疫分析仪联合检测hs-CRP、PCT和免疫功能可以用于儿童肺炎的早期鉴别诊断,并有利于患儿预后。
- 张华俐王超张蕊张健范蓉
- 关键词: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免疫功能小儿肺炎
- 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致幼儿粒细胞缺乏1例报告分析被引量:7
- 2017年
- 1临床资料患儿,男,1岁1月。因"咳嗽20余天"于2015年11月5日入我院治疗。查体:T38.1℃、P 120次/min、R28次/min、体质量10 kg,双肺呼吸音粗,左肺底可闻及细湿啰音,超敏C反应蛋白:18.16 mg·mL-1,血常规:白细胞计数(WBC)14.1×10^9/L、中性粒细胞比值(N)81.8%,入院后查胸部CT回报:双肺炎症,双侧胸膜增厚;支气管镜检查报告:支气管黏膜炎性改病,诊断:社区获得性肺炎。
- 武智聪张静岩范蓉苏喜改
- 关键词:哌拉西林钠他唑巴坦钠幼儿中性粒细胞缺乏症
- 氟康唑和两性霉素B对酵母菌的体外抗菌活性与临床应用
- 2009年
- 刘一婷郝玉英范蓉李玉雪
- 关键词:酵母菌氟康唑两性霉素B微生物敏感性试验
- 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及相关指标的影响被引量:14
- 2017年
- 目的:评价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200例小儿肺炎患者,分为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各100例,B组采用对症治疗,A组在B组的基础采用喜炎平注射液。比较2组的治疗效果,hs-CRP、PCT、CD4^+、CD4^+/CD8^+、CD4^+CD25^+Treg水平。选择同期健康儿童40名,作为C组。结果:治疗后,治疗后,A组发热时间、肺部啰音消失时间及住院时间显著少于B组(P<0.05)。治疗前,A组与B组的患儿PCT、hs-CRP、水平均高于C组,CD4^+、CD4^+/CD8^+、CD4^+CD25^+Treg低于C组,P<0.05;治疗后,A组患儿儿PCT、hs-CRP、CD4^+、CD4^+/CD8^+、CD4^+CD25^+Treg水平与C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而B组PCT、儿PCT、hs-CRP、CD4^+、CD4^+/CD8^+、CD4^+CD25^+Treg水平略高于C组(P<0.05)。结论:喜炎平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疗效显著,能有效改善患儿的PCT、hs-CRP、CD4^+、CD4^+/CD8^+、CD4^+CD25^+Treg水平。
- 张华俐王超张蕊张健范蓉
- 关键词:喜炎平注射液超敏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免疫功能小儿肺炎
- 我院大肠埃希菌耐药性与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使用的分析被引量:1
- 2017年
- 目的:分析血流感染中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变迁与β内酰胺抗菌药物使用频数(DDDs)的关系。方法:统计和分析2010~2014年每年各类β内酰胺抗菌药物DDDs及大肠埃希菌的耐药率。结果:青霉素类抗菌药物DDDs变化呈现波浪式上升趋势,1~3代头孢菌素类的DDDs呈现下降趋势,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类及碳青霉烯类的DDDs呈现上升趋势,其他β内酰类呈先下降后在201 3年又开始回升趋势。大肠埃希菌对2代、3代头孢菌素的耐药率与这两类抗菌药物的DDDs呈显著正相关关系(r=0.912、0.883,P<0.05),对其他β内酰胺类抗菌药物耐药率与相应DDDs无相关性。结论:大肠埃希菌耐药率变迁与β内酰胺抗菌药物DDDs间存在相关性,通过降低2代、3代头孢菌素类抗菌药物的使用可降低大肠埃希菌耐药率。
- 范蓉武智聪李玉雪张华俐李立新苏喜改
- 关键词:血流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