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白晓彦

作品数:3 被引量:21H指数:3
供职机构:大连理工大学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1篇血管
  • 1篇血管内皮
  • 1篇血管内皮舒张
  • 1篇血管内皮舒张...
  • 1篇血压
  • 1篇氧化氮
  • 1篇药物
  • 1篇一氧化氮
  • 1篇抑制剂
  • 1篇增殖物激活受...
  • 1篇脂肪
  • 1篇脂肪酸
  • 1篇脂肪性
  • 1篇脂肪性肝病
  • 1篇制剂
  • 1篇上皮
  • 1篇上皮间质
  • 1篇上皮间质转化
  • 1篇舒张
  • 1篇舒张因子

机构

  • 3篇大连理工大学

作者

  • 3篇伍会健
  • 3篇白晓彦
  • 1篇王淼
  • 1篇姜潇
  • 1篇李亚楠

传媒

  • 1篇生理科学进展
  • 1篇生命的化学
  • 1篇中国生物化学...

年份

  • 1篇2016
  • 1篇2015
  • 1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PPARs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被引量:9
2015年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是西方国家最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其疾病谱包括肝脂肪变性,脂肪性肝炎,进一步的肝纤维化、肝硬化,甚至肝细胞性肝癌。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通常解释为"二次打击"学说。然而新的研究发现非甘油三酯在肝脏的沉积,而是脂肪酸(fatty acids,FAs)及其代谢产物等可能对肝脏有毒性作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是配体激活的转录因子,是核受体超家族成员之一,具有调节脂质及糖代谢、抗炎和抗纤维化作用,尤其在FAs储存及分解代谢中起到核心作用,与NAFLD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可能作为治疗NAFLD有效靶点。本文将对PPARs在NAFLD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做一综述。
姜潇白晓彦伍会健
关键词: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脂肪酸
上皮间质转化抑制剂及其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3
2016年
上皮细胞转化为间质细胞的过程称为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EMT参与调控胚胎发育、伤口愈合及干细胞分化等生命活动,是生命体中的重要生物过程。肿瘤细胞发生EMT会使自身侵袭性、抗凋亡能力及耐药性增强,有利于肿瘤细胞的局部浸润和远端转移,加快肿瘤发展进程,因此,抑制EMT发生可作为研发抗肿瘤药物的一个重要方向。EMT过程受肿瘤细胞微环境刺激因素、胞外介质及其受体、信号通路应答、转录因子以及miRNA等多因素的调控。本文针对这几个方面,总结并归纳了几类EMT抑制剂的研究及其在抗肿瘤治疗中的优缺点,并讨论了这些抑制剂作为抗肿瘤药物成功应用于临床治疗需要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李亚楠白晓彦伍会健
关键词:上皮间质转化抑制剂抗肿瘤药物
一氧化氮相关的内皮功能障碍与高血压被引量:9
2014年
动脉脉管系统在静息状态下处于收缩状态,具有一定的血管紧张度。血流增加时内皮细胞通过释放血管内皮舒张因子介导平滑肌舒张来维持正常的血压。当内皮依赖的舒张作用下降时,血流增加会导致局部或全身血压升高,最终引发高血压。内皮功能障碍是高血压的特征性异常变化之一,而一氧化氮(NO)-介导的舒张血管途径被认为对血压调节有重要作用。本文将对正常及高血压状态下NO相关的内皮功能做一综述。
白晓彦王淼伍会健
关键词:血管内皮舒张因子一氧化氮内皮功能障碍内皮保护高血压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