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田田
- 作品数:32 被引量:62H指数:5
- 供职机构:天津市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在儿童疥疮诊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21年
- 目的分析儿童疥疮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RCM)图像特征,探讨其在儿童疥疮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月至2019年10月于天津市儿童医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疥疮患儿77例,分成无治疗史组61例,有治疗史组16例。对所有病例进行刮片镜检和RCM检查。结果77例疥疮患儿中33例(42.86%)刮片镜检阳性,其中无治疗史组28例,有治疗史组5例。56例(72.73%)在RCM下可见隧道以及疥螨虫体或虫卵、粪便,其中无治疗史组49例(80.33%),有治疗史组7例。RCM检查总体阳性率显著高于刮片镜检,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4.08,P<0.05);无治疗史组RCM阳性率明显高于刮片镜检,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χ^(2)=15.53,P<0.05)。结论RCM在儿童疥疮诊疗中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 毕田田管志伟刘欣欣李钦峰
- 关键词:疥疮显微镜检查共焦儿童疥螨
- 特异性免疫治疗对特应性皮炎模型小鼠细胞因子的调控被引量:5
- 2017年
- 目的:观察特异性免疫治疗(SIT)对特应性皮炎(AD)模型小鼠细胞因子的调控,探讨其在免疫方面的作用机制。方法:用尘螨溶液诱导BALB/C小鼠形成过敏体质,再分别用0.5%丙酮和卵清蛋白诱导产生AD模型。用阿罗格脱敏试剂行SIT 1周。分别用Elisa法及Real Time RT-PCR法观察SIT前后小鼠血清IL-4、IL-10、IFN-γ水平及脾脏组织中IL-4 mRNA、IL-10mRNA、IFN-γ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治疗前较正常对照组,血清IL-4、IL-10水平升高,IFN-γ水平降低;脾脏组织中IL-4mRNA、IL-10 mRNA水平升高,IFN-γmRNA水平降低(P均<0.01);SIT后较治疗前血清IL-4、IL-10水平降低,IFN-γ水平升高;脾脏组织中IL-4 mRNA、IL-10 mRNA水平下调,IFN-γmRNA水平上调(P均<0.01)。结论:SIT可纠正AD小鼠Th1/Th2细胞因子平衡失调,对除尘螨外丙酮及卵清蛋白引起的特应性皮炎小鼠均有良好的治疗作用。
- 毕田田陈立新王莹管志伟刘欣欣高西波宫泽琨李钦峰
- 关键词:特异性免疫治疗特应性皮炎细胞因子RT-PCR小鼠
- 幼儿疥疮一例
- 2022年
- 患儿,男,3岁。臀部皮疹伴痒2个月余。皮肤科情况:臀部、双下肢、躯干可见红斑、丘疹、结节;阴茎可见单发暗红色结节。皮肤镜示:镜下可见隧道,隧道一端可见棕色小三角形结构。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示:镜下可见开口于表皮的中高折光隧道结构;境界清楚疥螨虫体;椭圆形,轮廓清楚的虫卵结构;圆形高折光粪便结构。诊断:疥疮。
- 毕田田宋元涛李钦峰
- 关键词:疥疮皮肤镜幼儿
- 度普利尤单抗治疗儿童特应性皮炎被引量:1
- 2023年
- 报告1例度普利尤单抗治疗6岁儿童特应性皮炎。患儿女,6岁。因躯干和四肢红斑、丘疹伴渗出及瘙痒7个月,加重2个月就诊。皮肤科检查:躯干、四肢可见弥漫性红斑、丘疹、鳞屑及苔藓样斑块,伴渗出及结痂;双手掌可见红斑、水疱及大疱;足底、足跟部可见红斑、丘疹及斑块,伴渗出及结痂。予度普利尤单抗皮下注射治疗(首剂量300 mg,后每3周1次,每次300 mg治疗,治疗12周后改为每4周1次,每次300 mg),治疗后患儿躯干及四肢皮损大部分消退,无明显新发皮损,自觉瘙痒明显减轻。入院期间,患儿共接受度普利尤单抗治疗28周,治疗过程中无明显不良反应。后随访患儿2年,一直予度普利尤单抗维持治疗(每4周1次,每次300 mg),随访期间患儿全身无大面积皮损反复的情况,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 王莹李钦锋陈立新毕田田廉佳
- 关键词:特应性皮炎儿童
- 姐妹同患结缔组织痣
- 2024年
- 例1女,7岁。因发现左臀部丘疹斑块6年余就诊。患儿6年前无明显诱因于左臀部出现豆粒大小肤色丘疹,渐增至10余个,无疼痛及瘙痒。既往体健,无视物模糊、关节肿胀畸形或疼痛,无黑便或抽搐史。
- 毕田田廉佳刘欣欣苏海辉
- 关键词:左臀部视物模糊结缔组织痣关节肿胀疼痛
- 先天性平滑肌瘤1例
- 2023年
- 新生儿男,出生23 d,因出生即发现右肘部肿物于2021年2月就诊。患儿系第1胎,第1产,足月剖宫产。否认局部外伤史。
- 毕田田廉佳杨艳刘欣欣李钦峰
- 关键词:平滑肌瘤剖宫产先天性足月肿物
- 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辅助诊断疥疮
- 2022年
- 患儿男,8岁。双手及腋下红色丘疹,阴囊结节伴瘙痒3个月。皮肤科检查:双手背、指间、掌纹间隙及腕部屈侧可见粟粒大暗红色丘疹,双侧腋下及股部可见豆粒大红色丘疹,阴囊和阴茎可见多发绿豆至黄豆大暗红色结节。反射式共聚焦显微镜下可见隧道、疥螨虫体、虫卵及粪便。诊断:疥疮。
- 毕田田刘欣欣廉佳李钦峰
- 关键词:疥疮共聚焦激光扫描显微镜
- 衣原体蛋白Pgp3抑制小鼠银屑病样皮损进展的初步研究
- 2016年
- 目的探索衣原体蛋白Pgp3通过结合内源性抗菌肽LL37抑制银屑病皮损进展的可能性。方法诱导大肠埃希菌表达出蛋白GST-Pgp3,经谷胱甘肽巯基转移酶(GST)磁珠纯化、PP蛋白酶切除GST标签后得到蛋白Pgp3。BALB/C雌性小鼠32只,随机分成正常空白对照组,咪喹莫特(IMQ)模型组,IMQ诱导同时进行Pgp3干预的外涂高浓度组、外涂低浓度组、注射高浓度组、注射低浓度组,IMQ诱导同时进行PBS干预的外涂对照组及注射对照组。采用银屑病皮损面积和疾病严重程度(PASI)评分标准记录银屑病样小鼠模型皮损变化,镜下观察皮损组织形态学改变并测量小鼠皮损表皮层厚度。结果与模型组比较,Pgp3干预的4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外观均有不同程度缓解,红斑变浅、鳞屑减少,各项指标PASI分数均低于同期模型组,镜下角化过度及角化不全减轻,棘层增厚减少,表皮突延伸缓解;外涂高浓度组及注射高浓度组皮损厚度与模型组、PBS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外涂低浓度组及注射低浓度组小鼠皮损厚度与模型组、PBS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蛋白Pgp3可抑制咪喹莫特诱导的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形成,推测Pgp3可能通过结合抗菌肽LL37从而抑制小鼠银屑病样皮损的形成。
- 岑醒洪侯淑萍李絮茹毕田田薛璐单士军刘原君王惠平
- 关键词:银屑病咪喹莫特抗菌肽
- 特异性免疫治疗对BALB/c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的疗效观察被引量:9
- 2016年
- 目的观察研究特异性免疫治疗对BALB/c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的疗效。方法雌性的SPF级纯系BALB/c小鼠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卵清蛋白激发组、丙酮激发组三组,每组12只。应用尘螨溶液诱导小鼠形成过敏体质,再分别用0.5%的丙酮和卵清蛋白诱导小鼠产生特应性皮炎,对照组选择等量PBS致敏处理。造模成功后,每组随机选择6只小鼠取血,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总IgE水平变化。取血完毕后取相应小鼠皮肤进行病理切片。剩余小鼠应用阿罗格脱敏试剂进行特异性免疫治疗(specific immunotherapy,SIT)1周,对照组未予任何处理,取血检测血清IgE水平,相应皮损进行病理组织切片。结果接触卵清蛋白及丙酮的小鼠皮肤局部呈现表皮增生、细胞浸润等炎症性改变,与正常对照组相比较,临床表现及病理符合特应性皮炎改变;实验组小鼠血清总IgE(卵清组与丙酮组数值:3 479.899±758.945pg/mL、3 809.807±532.886pg/mL)与对照组数值(1 148.970±131.648pg/mL)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特异性免疫治疗一周后,实验组小鼠血清总IgE水平与前对照降低,表皮增厚及炎性渗出症状改善。结论卵清蛋白与丙酮在尘螨致敏小鼠表皮上均可产生类似人类特应性皮炎的临床及病理改变,为AD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提供一个较理想的动物模型。特异性免疫治疗对人类特应性皮炎炎症的转归有一定效果。
- 刘欣欣陈立新王莹管志伟毕田田高西波宫泽琨李钦峰
- 关键词:特异性免疫治疗特应性皮炎卵清蛋白BALB/C小鼠
- 特异性免疫治疗对BALB/c小鼠特应性皮炎模型的疗效观察
- 刘欣欣陈立新王莹管志伟毕田田高西波宫泽琨李钦峰